浅析李先念民生思想

2020-05-06 08:59李志学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李先念民生思想

摘 要:李先念民生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引领下,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建立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李先念民生思想强调经济的发展是改善民生的保障,强调基层人民的现实生活是改善民生的要务,强调国家的和平稳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李先念民生思想为解决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民生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健词:李先念;民生思想;主要内容

李先念民生思想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并结合新时期的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李先念民生思想是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围绕当时的民生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的总和,是实现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航标。对李先念民生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思想的主要内涵,把握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和实现人民的生活富裕。

文章将从经济的发展是改善民生的保障、基层人民现实生活是改善民生的要务、国家和平稳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三个方面,系统阐述李先念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的发展是改善民生的保障

社会主义绝不能长期建立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李先念十分重视经济建设,主张把经济建设作为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中心任务,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诸多探索和改革。

(一)重视农业经济基础地位

1952年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李先念仍不忘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事实上,从主政湖北,到后来的中央工作,李先念都密切关注着地方经济发展,强调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他密切关注着三农问题,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将“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城市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并结合新中国“三农”的经济思想和湖北施政的实践体会,提出了诸多方面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思想。

(二)改进财政制度

第一,扩大地方财政管理权限和责任。由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需要,我国财政体制采用了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管理办法。李先念认为财政管理体制关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改革势在必行。李先念大胆的提出改进财政管理体制,主张扩大地方的财政管理自由度。

第二,扩大企业财务管理自由度。新中国成立初期,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自由度。李先念意识到有必要改变这种情况,并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应该适当扩大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自由度,除了规定的一定比例企业利润需要上缴之外,其他的交由企业自行使用”。1979年初,李先念再次就企业体制改革问题提出指示,要求经委就此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试点来检验。1979年年末,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发布了关于搞活企业、放权让利等新规定。

(三)推动内外贸易工作

第一,纠正内外贸易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认识。李先念辩证分析了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自力更生”与“对外贸易”并不存在矛盾,并对对外贸易中的“统一性”和“信用”问题作了指示,纠正了干部同志对内外贸易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认识,使内外贸易工作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经济物质基础。

第二,推动中外合资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例如,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但是,其中部分法律条文存在歧义,有些概念比较模糊,使得外商在谈判中顾虑重重,这显然不符合文件颁布的初衷。在李先念等人的推动下,相关方面的法律政策不断地完善。

第三,推动外贸体制改革。1979年以前,我国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在李先念的推动下,1979年间国务院下发了《以进养出试行办法》等改革文件,并就沿海改革试点进行研究讨论,为继续深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经验

李先念指出:“在科技发展道路上,胆子要更放大一些,步子要加快一些。” 他在开展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抓住中美建交这一契机,以项目了促进技术和经验交流。

二、基層人民现实生活是改善民生的要务

(一)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影响,中国城乡普遍陷入严重的粮食危机,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情况更为严重。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李先念大胆地做出并组织实施了一些应急措施,如灵活调整粮食调运任务、统筹安排粮食消费标准、从国外进口粮食等,使粮食问题得到缓解。

(二)制定人口、资源、环境政策

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有适当的人口增长相适应,否则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李先念通过调查研究后,提出必须减少城镇人口。

民生的改善必须依托于一定的资源与环境,否则就很难持续下去。李先念强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重要性,对于地方存在的围湖造田、开荒毁林等行为,他批评说:“这些做法,从眼前来看,可能得到一些暂时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却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害到子孙后代的发展。”

(三)兴修水利工程

李先念在湖北兴修的水利工程,使山洪灾害防治得到加强,有效改善了农业和水利基础条件,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促进了粮食生产。在电力、生态保护等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也都发挥出了巨大的效益,造福了世世代代人民群众。

(四)发展大众教育,重视文化建设

李先念对教育文化建设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策支持大众教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人数必须有一个量的变化,从而引起质变。因此,教育实现大众化是一个重要跨越,也是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第二,关心教职员工的薪酬水平。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李先念的关注和推动,湖北地区的职工薪酬水平有了很大改善。第三,保障学生生活水平。20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粮食供应等都非常紧张。李先念强调应该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水平,加大在学生口粮上的财政支持。

三、国家和平稳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

(一)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十年动乱

文革中,李先念为减少动乱所造成的损失,保持国民经济运转不中断,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作了艰苦努力,贡献巨大。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也为民生改善创造了条件。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央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力挽危局的整顿,涉及的领域有工业、农业、军队、科教和文艺,整顿从铁路运输开始,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国家进入持续稳定发展,人民也迎来新的生活。

(二)参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李先念坚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倡导解放思想,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的错误,恢复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协助邓小平完成历史性的转折,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人民走进新时代。

(三)开展人民外交活动

李先念认为改善民生除了稳定的国内环境外,和平的国际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为了争取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改善民生的国际环境,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机会,李先念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思想。

首先,李先念在中央集中领导和地方主动性上做了协调,提出“方针政策、行动部署、对外表态”的三个统一,提高了地方政府在国家对外交流中的地位和责任。其次,针对国家的外交风格问题,他要求在外交过程中应当“以礼相待,平等待人,同时要严肃郑重,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维护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尊严。”最后,他还强调应将“加强对第三世界的工作”作为战略部署,通过经济援助和其他工作,让第三世界感受到中国的真诚,提高我国的国际声誉。

四、结语

李先念民生思想是李先念同志在長期的一线工作以及丰富的实践经历中逐渐形成的,对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很强的启示。其民生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实践性强,内容丰富且具体。李先念民生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不同时期的实践与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江红.试析建国初期李先念执政思想[J].理论探讨,2007(10).

[2] 李先念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 李先念文选(1935-198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 刘永国.论李先念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9).

[5] 申乐利.试析李先念的全局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1).

[6] 肖海燕.略论李先念引进先进技术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04).

[7] 张淑欣.李先念财政思想探析[J].财政与金融,2008(11).

[8] 朱玉,程振声.李先念与三峡工程[J].百年潮,2008(06).

[9] 张肇俊,胡譞予.李先念对党和现代化建设的关怀——李先念致党中央的七封信,2010(14).

[10] 张肇俊.李先念反对“四人帮”支持经济发展[J].世纪桥,2012(08).

作者简介:李志学(1972.12- ),男,汉族,湖北麻城人,硕士,党务秘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李先念民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图说李先念
忆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