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05-06 08:59董一鸣
青年与社会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创新

董一鸣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如何立足课堂,实施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每位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重视的重大课题之一。体育教学的创新,应着眼于融音、体、美于一体,加强学生的多方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着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汇多种灵活的,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于课堂。

关键词:体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文章试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体育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体育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民主、融洽、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欢乐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其次要发动学生来设计创新或提出创新性建议,组织发动学生创编徒手操、绳操、球操等,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肯定努力的结果,启发他们做出更多的创新动作,可把平时玩和喜欢玩的游戏转变为创新动作,做到细心观察、正确对待、积极引导、精心培育。同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探索性的、创造性的目标,鼓励学生去追求、去完成,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不同需要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特点,允许不同思路和做法,允许自由竞争。另外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课时教案简要地讲给学生,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学内容、结构及组织形式,参与备课。这样就可以使“宣布本课内容”的环节,变为新颖的“师生讨论本课的学习方法”,使体育课处处体现学生自主作用和创新能力。可以这样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体育教学的生命源泉。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这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

(一)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個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技巧中“鱼跃滚翻”教学,用“蹬摆如兔跃,臀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束腰”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做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二)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而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正确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有目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有迫切解迷的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比如教“前滚翻”时,教师用一方块作滚动实践,当然不会滚动,抓住这一时机,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难想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原理,从反向思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促进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向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发散思维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两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先实践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弯道跑”技术时让学生在弯道上跑了以后,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身体向内倾斜是物理中离心力原理。

二、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要从更新和提高教师素质入手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终身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要从这几方面来更新和提高教师的素质:

(1)着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也必须承认自己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尚十分肤浅,应当尊重学生,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切忌居高临下,解除学生心理上“唯师至上”的紧箍,以利于学生的思想解放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2)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过硬的运动技术水平、精深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开拓性的思维和跨时代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

(3)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要从更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入手

知识创新和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终身体育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体育不再是打基础、掌握体育方法,而是重视实践、体现因人而异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大范围的选择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和面向未来的健身素质。我觉得主要从这几方面更新和改革教学模式:

(1)没有思想观念的变革,就谈不上其它方面的改革。而我们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是在十年或二十年前由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观念上没有更新或改变,接受新的教育信息较少,普遍认为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使高中阶段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体育锻炼提高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只注重学校体育功能的短期效应。旧的体育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在我们要重视高中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及效果,更要注意学校体育的长远效益,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离开学校教育后仍能根据主客观条件,从事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从而使之终身受益。新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调整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方面,既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又重视引入新兴项目,精选那些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要彻底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不良局面,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应在教学方式上,要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3)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保持学生练习积极性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评价学生是十分必要的,过去单一的横向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过分把学生评价竞技化、比赛化,不能把学生评价作为继续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这种评价既不科学,也不客观,尤其对“特殊生”来说更不现实。由于一些学生自身的特殊原因,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考核的及格目标,这种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综上,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任务。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長期的综合性的培养和训练,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老师不懈努力,共同参与,一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许德川.体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4(06).

[2] 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01).

[3] 赵立.对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5(02).

[4] 吴本连,季浏.论新体育课程中的自主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4(06).

基金项目:文章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19]GHB1060。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创新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