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的蚕豆花

2020-05-06 09:02蒋静波
百花园 2020年4期
关键词:泥路灶头灶膛

蒋静波

蚕豆花开的时候,妹妹长得更加白胖了。

妈妈生下妹妹后,有一段时间,将我托给在镇上供销社饮食店上班的奶奶照管。奶奶做点心、卖点心时,我爬上椅子,靠着柜台,看柜外稀稀落落的顾客用几分钱换成竹筹,再用竹筹换点心;或站在店堂内看街上人来人往。

我家到镇上有五里路,要经过两条河、一座桥、两个村,要走一段村路和一段公路。村路是泥路,雨后有好几天的泥泞,时有蛇出没;公路是沙石路,汽车开过扬起一阵灰沙,奶奶说公路上撞死过人和狗。对我来说,镇上远得像在天边,路上处处藏着未知的危险,我从不敢一人走。

那天,灶锅里煮着咸菜蚕豆,妈妈往灶膛里放一段柴根,吩咐我坐在灶膛前小凳子上,一边看管灶火,一边照管睡在摇篮里的妹妹。妈妈上楼,“嗒嗒嗒”踏缝纫机去了。

我双手握着火钳,伸进灶膛,东拨拨西拨拨,一膛红黄色的旺火反被我拨灭了,黑烟熏得我流泪。我学着妈妈的样,用火管对着柴根吹,吹得烟灰乱飞。我顺着凳子爬上灶头,在灶头打起瞌睡猫,猫“喵”的一声逃走了。我掀开锅盖,吃了一粒蚕豆,有些生硬。

“呜呜呜——”妹妹轻轻地哭了。楼上的妈妈说:“你给把把尿吧。”

我去抱胖妹妹,第一次抱不动,第二次费力地抱了起来。我回到灶火间里,将妹妹放在腿上,正要把尿,妹妹腿一蹬,我倆同时跌倒在地。我的手撑着地,压在她身上,她先大哭,后来闭着眼,张着嘴巴,很长时间没有发出声音。

我看着自己摔出血痕的手,想,妈妈一定会下来抱我,哄我,像以前一样会亲着我的手,拿出小糖哄我。谁知妈妈将地板跺得“噔噔”响,咆哮道:“你把妹妹怎么了?看我下来打死你!”

妹妹摔了,我不是有意的。自从有了妹妹,妈妈很少抱我了,也不疼我了。以前每天晚上睡觉时,妈妈总是拉着我的手,与我一起玩“解树”的游戏。我们边摇着身子,边念着:

大木匠解大树,

小木匠解搭柱,

解出一碗碎米珠,

爹一碗,娘一碗,

瘌头娘子舔粥碗。

…………

最后我总是倒在床上,妈妈抱着我说“瘌头娘子睡觉啦”,才闭上眼睛。有了妹妹,妈妈再也没有与我“解树”,没有叫我“瘌头娘子”,现在她还要下来打死我。我的眼泪掉了下来。

看看地上的妹妹,我想把她放回摇篮,却怎么也抱不动,我突然害怕她会很快死去。

逃!我马上拎一只小杭州篮,放进一个瓦罐,爬上灶头,铲了半罐蚕豆。妈妈下楼重重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我飞快推开矮门,踢走门前的鸡,沿着河岸,穿过石桥,飞奔而去。

“阿波,回来——”隔着河,妈妈在声声呼我,我没有回头。

我的鞋子粘了一大坨泥巴,沉得走不动,幸亏已到了后胡村的河边,我到埠头挖去泥巴。河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多么自在!要是在往常,我准会拿淘米箩去舀。一只只红蜻蜓在河面低飞,或在岸边芦苇上停一停。我也没有心思跟它们玩。我知道姑妈的家就在这个村,但我不想停留。

我沿着公路的边沿走,汽车来了就站住,闭上眼睛。田野上成片的蚕豆,厚厚的绿叶间开着紫花,每一朵紫花上的两只大眼睛水汪汪地看着你。

不知走了多久,头发蓬乱、双眼红肿的我终于站到了奶奶的柜台前。奶奶一脸吃惊地奔出来,一把抱起我,问我出了什么事。我终于放声大哭,泪水湿透了她的衣襟。

奶奶把我放在高脚凳上,给我洗个热水脸,用柔软的毛巾替我擦去鼻涕眼泪,涂上凡士林,又梳好辫子,脱下我的鞋子,说声“看你这双鹅鸭脚(奶奶将粘满泥巴的脚称为鹅鸭脚)哦”,就去擦洗。店里的公公婆婆嬷嬷伯伯都夸我本事大,有孝心,带蚕豆来给奶奶吃。

奶奶端来一碗馄饨,我一口气吃了下去,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奶奶和店里的人都笑了。奶奶将蚕豆重新煮了,和店里人一起吃。

没多会儿,爹爹来了,也是一双“鹅鸭脚”。我忙躲到奶奶身后。奶奶拉过我,说:“别怕,他大还是我大!”一向严肃的爹爹蹲下来,笑着伸出双手,我怯怯地走了过去。他说:“我从来不知道你有这么大本事,以后叫妹妹向你学习。”

“她没死吗?”

“怎么会死?”

我满是委屈,又哭了起来。

奶奶在瓦罐里盛满了生馄饨,用纸包了好多油条、大饼,对爹爹说:“这只属于阿波一个人,让她去分。”

爹爹说:“你长大了,认路了,就做开路先锋,领我回家吧。”

一路上,看到汽车,我不再闭上眼睛。经过后胡,我来到姑妈家,拿出两根油条两只大饼,给表哥表姐。到了泥路,爹爹抱起我,我看着他的“鹅鸭脚”越变越大。

妈妈抱着妹妹,站在泥路尽头的石桥上。“姐姐来了,快快叫。”妈妈对妹妹说。又白又胖的妹妹,额上、鼻上涂着紫药水,像一朵盛开的蚕豆花。她在妈妈的怀里蹬着跃着咯咯笑着,胖胖的双手朝我挥舞。妈妈蹲下来,说“癞头娘子回来了”,一只手搂住了我,我也搂住了妹妹。妹妹的口水流到了我的脸上,湿湿的,暖暖的。

路边的蚕豆花,睁着一只只乌溜溜的大眼睛,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

[责任编辑 王彦艳]

猜你喜欢
泥路灶头灶膛
烧火
那条泥路
乡 情
家门口的小泥路
自行车
过年
离乡
走泥路
老灶头
满是学问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