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

2020-05-06 09:24陈恺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2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陈恺清

【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创设情景”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常用的重要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及学习能力,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与外界联系,在生活化、社会化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以及应用。但怎样的情境创设才是真实有效的,而不仅仅是一层美丽的包装纸?笔者利用自己的教学实际及课例观摩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新课改《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数学课堂有了新的指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教师应多设计和组织情境化教学帮助学生建构起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往往依靠形象思维,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更是如此。因此,创设情境更利于低年级小学生吸收知识。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教学的意义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并且熟悉数学研究的重要流程,学会提出问题、观察实践、归纳分析、交流反思,在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锻炼数学思维。一方面,情境创设能够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活动中领会到思考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以致用,是当前素质教育引导和发展所要求的课堂模式。

二、小学数学低年级情景创设的误区

数学课堂应当让学生从具体的互动和情景中领会知识,这不仅符合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教师教学的目标。但是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并达到教学效果,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在一些公开课、研讨课中,为了迎合激趣教学的教学理念,“情境”成为了美化课堂的包装纸。有的教师为了呈现出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课堂气氛,过分追求教学模式特立独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一名教学生涯并不长的教师,笔者发现仍在摸索阶段的自己或在他人课堂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1.情境创设缺少形象性,不贴合实际生活。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分追求情景创设的形式,将一些不符合生活实际或者不适合作为例证的情境进行创设,脱离实际,生搬硬套。这样一来只会使教学复杂化。

2.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不相关,过于形式化。有的教师为了把课堂包装得更有趣,忽略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教师往往根据需要创设情景,单纯为了迎合风潮。这种情况下创设的情境往往与教学内容脱离,对实际教学没有帮助。

3.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没有新意。情境的创设在很多课堂千篇一律,利用故事或是图画,喜欢“照本宣科”,缺乏形式的创新。久而久之,这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单调又缺乏新意,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热情了。

4.创设的情境没有系统规划,缺乏连贯性。情境创设常常利用教材的情境图,但例题的数学信息不是全部围绕着单元情境图延伸的,大多是比较零散、缺乏连贯性的。老师缺少情境图的运用方法,没有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各环节也就变得零散。

三、小学数学低年级情景创设的策略

1.情境的创设应具有生活性

情境创设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地从生活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无限想象,这样不利于学生形象思考问题。数学是生活智慧,应当让学生通过情景演绎,在生活小事中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让数学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让学生爱上数学。经过课堂观察我发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境最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举个例子,数学“元、角、分”教学中,我将课堂打造成小超市,学生每人带回自己喜欢的玩具、书本、零食或文具并定价,设置收银员、顾客和监督员角色让学生轮换扮演,模拟超市情境。学生在活动中颇有兴趣,每人都经历了付款、找零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情境中领会到了钱币的作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2.情境的创设应具有具象性

根据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纽斯的研究,人类通过感官获取认知,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应当将所学事物置于学生感官之前,将可视的物体置于视觉之前,将可闻的声音置于听觉之前。这说明直观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科学知识的起点,学生能够通过形象的观察获得抽象的知识。

情景创设同样利用了这一原理,将课本中难以通过感性思维理解的抽象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实际生活中可感可知的例子。小学低年级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自己实际生活中的身边事物,实际生活情境也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数学10以内数的教学,可以让孩子利用小棒、圆片或他们喜欢的糖果进行操作;通过设置秋游情境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请孩子将月饼或小蛋糕平均分,有利于孩子直观认识分数的意义。

3.情境的创设应具有针对性

情景创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猜想、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反思等一系列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最终形成成熟的数学思维。情景的创设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理解透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教学内容设计情境。举个例子,进行“倍的认识”教学时,学生已有“比较大小”及“几个几”的认知,课堂导入时先让孩子找出红萝卜与胡萝卜数量大小关系,引出“倍”的概念后,让孩子先找出多少根胡萝卜为一份,找出红萝卜有几个几根,找到倍数关系,从而理解“倍”的意义。

4.情境的创设应具有创新性

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由无意识注意发展成为有意识注意的,而事物的新异性更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情景创设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从兴趣出发,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应当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兴致勃勃,对探索知识的欲望有增无减,从而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一些较难以实物呈现的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周长的认识一课中,让学生理解“一周”的定义时,播放“小胖”锻炼身体要每天绕操场跑一周的动画,经过数次动画的错误示范后,学生能够总结出“一周”的定义,进而理解周长的定义。

5.情境的创设应具备连贯性

一节课堂中可以出现不同的情景创设,但是其总的教学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在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境作为主线索,不同的环节设置不同的小情境,但这些小情境不应是分散、杂乱的,而是具有连贯性的。这样才能增强整堂课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比如说,进行《表内乘法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时,我将“研学旅行”作为大情境,再设置坐大巴、分鸡蛋、坐游览车等小情境,将课堂探究及课后练习串联起来,学生跟随着连贯的情景线索学会解决同类型问题。

四、结语

情景创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热爱思考习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专注度及课堂活跃性,达到人人参与的课堂效果。但是,在使用情境创设时应当讲究方法,不能为了情景而生搬硬套,脱离生活实际,也不需要每课必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灵活掌握,根据需要调整适合的教学情境,让情境设置真正发挥引导作用,不能让情景设置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丽娟.小学数学低年级情境创设的策略[J].教师,2012(10):76.

[3]朱俞永.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11-12.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