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师范培养小学教师的问题与对策

2020-05-07 03:16冀金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5期
关键词:师范学校五年制师范

冀金梁

[摘           要]  五年制师范在二十世纪试验阶段获得成功,因质量较高而广受社会好评,但在二十一世纪全面推广时,办学背景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质量下滑已成共识,对此困境应该找出原因,寻求有效对策。

[关    键   词]  五年制师范;试验;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5-0001-01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小学教师培养工作高度重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起点逐渐由中师向大专迈进,承担培养任务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随之跟进。五年制专科程度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五年制师范的试验与推广席卷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前三十多年,对小学教师的培养主要由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来承担。具体模式是,入学起点是初中毕业生,学制是全日制三年,全国统一教学大纲,使用人教社的统编教材,不分专业,基本上是培养全科教师,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清晰、稳定,这种培养方式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基础教育的要求,也使我国的师范教育进入黄金岁月。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普遍展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快速,有部分地区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情况、新的需求,1984年江苏南通师范率先探索专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具体做法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毕业生按专科对待,形成了“综合培养,文理渗透,四块结合,智能并重,五年一贯,预专分段”的经验。随着试验的成功,在国家教委的部署下,加入试验的学校越来越多,连同“3+2”分段培养的学校,到1995年全国达到65所。试验获得巨大成功,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在全国得到良好的赞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教师教育出现了跃进式发展,几年内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全国的中等师范学校大都以挂靠、升格等形式改造为五年制师范,以培養五年制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为宗旨。这一举措有利于小学教师的学历提高,有利于初中毕业生增加升学机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

二、五年制师范的问题及其原因

五年制师范的运行,从效果来看不能尽如人意,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能力都受到社会的质疑,就业率低下,师范学校的办学质量备受诟病,社会声誉严重下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条。

1.生源因素。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同,试验时期的五年制学生是从初中毕业生中的精英中选拔出来的,中师教育有精英教育性质,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生源则是初中的中差学生,中考成绩不达400分者为多数,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能力欠缺,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良好的习惯。

2.二十一新世纪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草率,几乎是一刀切、齐步走式的升格,各省市都没有设立准入门槛,培养资格没能严格筛选,甚至一些水平较低的地方职业学校也加入培养行列,以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3.原来的中师大多由地市管辖,各地市的工作重心在以应试为主的中小学方面。对师范学校的经费投入不够,以至于师范学校的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于中小学。

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未建立起统一的师范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虽然教育部门发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但还没有下一级的有操作性的文本,培养院校缺乏竞争机制。

5.教材建设落后。原来的三年制中师不仅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而且有人教社的编教材,基层教学有章可循,改为五年制以后由于培养目标的变化,原来的教材即使在前三年也不再适用,全国没有一种普通达成共识的五年制教材,各培养院校只能是各自为政,所用教材五花八门。

三、应对挑战的策略

在一定的时间内,五年制师范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还将在部分地区存在下去。由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国情所决定的。为了提高五年制师范的办学水平和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五年制师范要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与时俱进,采取有效策略,应对以上不利形势。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政策,激励优秀学生报考五年制师范,逐渐改善生源,提高师范学校的入学门槛。河南省、湖南省等地的公费定向师范生制度就取得明显效果。

2.制订五年制师范各专业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使学校教学有章可循,形成学校之间的竞争机制,调动办学积极性,必要时进行质量评估测试。

3.地市加大对教师教育的资金投入,保障办学经费,优化办学条件,改善办学设施,积极提升五年制师范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4.提高五年制师范生招录的投档线,使学校由规模型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5.组织编写省级统编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教学基本内容上形成共识,各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6.对学生实行淘汰机制,把好毕业关,把毕业率卡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业压力。

7.教师专业情意的教育从入学抓起,强化师范生的角色意识。

8.深化教育科研,加强学科支撑,弄清学科基础,处理好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间的关系。因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任何一个专业,都是按照社会的职业要求依托相关学科来设置的。

五年制师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正面临挑战与机遇,必须正视现实。要想走出困境,让五年制师范各专业承担历史重任,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而要联通教育改革的源头活水,交出完美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我国师范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 2006(6).

[2]朱嘉耀.南通师范学校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师范学校五年制师范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莹作品
高申作品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小小书画廊
浅谈五年制教育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
五年制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