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职学测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初试

2020-05-07 17:57施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5期
关键词:齿轮机械教学法

施雯

[摘           要]  机械基础是一门教学难度大的专业基础课,学生掌握困难,很难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浅谈如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    键   词]  学测;机械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5-0100-02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Leaming,简称TBL)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通过任务完成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法。

二、教材分析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力学知识、工程材料、常用机构、传动知识、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内容。它涵盖的知识广泛,概念繁杂,内容抽象,是一门有一定理论难度且应用性较强的机电类综合课。

三、学情分析

我们对本校在读需要通过机械基础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入学初衷、学习目的、对自己的期望、学习兴趣、中意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自评价、自学方式的认可度、课堂的表现以及对教师的期盼等,根据得到的数据分析如下:95.15%的学生是为了毕业能谋得一份专业对口且相对好的工作,70%以上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进入大学。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希望在职业学校中能多学些专业技能,打好基础,将来继续到大学深造。60.05%的学生反感理论课,7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遇到问题时会首选同学求助而非老师,59.19%的学生表示乐意自学,但76.76%的学生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评价不高,65.14%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留给他们时间而非占据一节课。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因为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虽然愿意自学但碍于自身学习条件不够,又静不下心来听老师讲课也不会主动请老师帮忙。

四、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机械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地使用课件

以往我们在机械基础教学课堂上,只是单纯地依靠现有的“课件”来完成教学,可能一整节课不会有一个字的板书,学生也分不清知识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就是照着课件流水线地讲下来。对于学生是否接受没有过多的思考,也没有太多和学生的互动,加上教学资源短缺,大部分知识都通过课件呈现,学生的接受能力过低,进而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二)缺少动手环节

关于机械基础这门课,单纯地依靠课件,即使是学生都愿意听并且听懂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后,没有动手自己体验一把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忘记,更何况是面对本身文化基础薄弱且不会自觉主动学习的孩子们,学生失去兴趣,不爱听讲,给教师的信息就是:“老师,太难了,我不会……”教师在接受无数这种信息后会有挫败感,提不起劲来教学,久而久之,恶性循环。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机械知识的必然手段。

(三)缺少评价环节

现有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由于学生不感兴趣等原因,存在不做作业和抄作业等现象,教师无法直观地看出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教师批改之后也只能针对错题讲评,根本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因此要求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同时,也是对科任教师的考验,我们课题团队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与反思,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希望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动手中发展,在完成任务中完成知识的积淀,顺利地通过学业水平测试。

五、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

(一)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分析课程:课题组教师依据机械基础课程大纲和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利用网络查找教学资源与现有的资源进行整理合并,考虑到现下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重新编写教学设计,以保证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能契合。如将齿轮传动与轮系的计算打包成一个模块,让学生表演展示一个故事情境,从而引出一系列任务,同时将齿轮传动中的知识点重新调整顺序,突出重难点和考点,让学生更有条理性地接受新知识。

2.注重呈现实物能让学生更好地专注课堂的原则,结合现有的教具,开发新的教具,比如平面四杆机构,课前教学需要准备各种长度的木条、螺栓、螺母等材料,如齿轮传动,我们没条件找到许多齿轮,便采用乐高齿轮,既能满足需求,又增加了趣味。

3.课前准备:设置各种情境,需要事先找学生来排练表演,设置游戏环节,需要事先设定好问题,分配好角色,以及备好奖励机制用到的积分卡和奖品。

4.研究学业水平测试考试大纲,整理题库。

5.教师在研究期间进行了多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对优秀课例老师进行听课评课,认真听取每位老师分享的成功经验并交流和请教本教学方法在这门课上的应用。再在本校内进行集中备课,共同讨论任务的设定。

(二)具体教学实施

1.合理分组

教師根据班级人数、学生的大概情况进行分组,分组应采用优等、中等、差等相结合的原则,每组4~6人,有意识地选择适合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分配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以便更好地合作学习。

2.奖励机制

要如何保证学生每次课都能激情满满地参与,除了教学任务设计外,我们采用了奖励机制,每小组完成任务攒积分兑奖品的形式,侧面激励学生。

3.设置任务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动手能力、喜好等来确定任务,要充分考虑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本任务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同时能给学生自我探索的空间,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学习齿轮的传动比公式,我们在设置任务时不是直接从公式出发,而是利用乐高齿轮设置了完成齿轮的配对和测量齿数及转速的测量,借助乐高齿轮激发学生的童趣,之后再依次完成教学设计。

4.课前任务

我们通过微课和提出问题的形式,将重要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课前自行观看,结合书本进行课前问题的思考,从而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5.实施任务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提问、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探索。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在整个过程当中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年少气盛,很容易因为一两句话或者意见不合就大动干戈,所以必须要特别留意那些容易激动的学生,掌控好整个课堂纪律。在学生领取任务之后要把握任务的进展速度和任务实施情况,要引导学生之间积极合作,同时保证学生自觉学习的效率。学生体现其主体地位,通过一切方法包括亲身体验、讨论交流、查找百度、例子举证、辩论分歧等来达成目的。比如在学习齿轮传动比公式时,选择“分组测量”作为任务,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参数的齿轮和轴等材料,发放参数记录表,每个小组长领到任务之后,对组员进行合理分工,通过合作方式来完成齿轮的正确配对以及齿轮齿数和转速的测量。接着让学生对自己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核对、分析、讨论,找出表格中的关键所在,从而引出传动比公式,同时举例完成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在做中找到乐趣,同时让学生轻松地解题,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就感,克服对计算题的恐惧感,慢慢地再也不会看到计算题就绕道而行了。

6.评价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阶段来测评自己的任务设置是否恰当,也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恰当合理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学生都是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所以教师既要关注优等学生的创新,也要激励差等学生进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互相评价,相互了解、取长补短。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应包括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的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同学间相互合作能力的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评价等。在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提出不足之处,如齿轮传动比计算中,教师要检查齿轮配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正确啮合条件,转速的测量方法是否得当;公式掌握的程度等。

7.课后任务

课后需要学生完成任务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的内容,教师批改的过程当中可以此来检测每个学生对课内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课中的参与度和认真程度,由此来更好地调整完善后续任务。

(三)辅助教学工作

1.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当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尤为重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地培养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加强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文明竞争意识,增强他们通过测试的信心。让优等生帮助差等生,将班级拧成一股绳,尽全力为了大家顺利通过测试而努力。同时不给太大压力,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2.设置单元小测、半期测试、期末测评,进行考试质量分析,教师进行数据分析比对总结,对考卷的难易程度的评价;回到班级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召集各小组组长,对比数据,争取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进步和落后情况,适时调整。

3.处理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会给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有针对性地找学生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去激励学生,侧面地提高教学效率。

六、反思与总结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单元测试、半期测验的形式,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以此来完善整门学科的教学。任课教师要不断适应角色的转变,从原有的完全主讲者到现在的主导者、参与者、引导者。同时学生也要不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跟上教师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在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些困难,如何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仍然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周丽勤.“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初探[J].科学大众(教师版),2014(11).

[2]陈海军.中职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的《机械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研究[J].計算计产品与流通,2017(12).

[3]邹灵.“机械基础”教学改革[J].教师,2015(11).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齿轮机械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关于齿轮的有趣问答
调试机械臂
你找到齿轮了吗?
异性齿轮大赏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骑车上班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简单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