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CI知识转化模型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改革

2020-05-08 08:33简世德张洁婷简鸣
科教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改革

简世德 张洁婷 简鸣

摘 要 本文拟运用SECI知识转化理论的基本逻辑,梳理SECI理论与教师培训的内在关联,探究如何设计教师培训体系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系统提出改进与创新教师培训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 SECI模型 教师培训 改革

Abstract This paper intends to use the basic logic of SECI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theory, combing out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SECI theory and teacher training, and exploring how to design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is mo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n systematically proposes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and innovating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Keywords SECI model; teacher training; reform

随着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等难以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通过定期培训丰富与更新自己,进而促进自身的教学专业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1]依据《纲要》精神,高校每年都要围绕教师的教育思维、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等内容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的培训还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培训部门把培训当成一项常规任务,往往受如何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因素的困扰,基本沿用过去的培训方案,从头到尾由专家讲授,受训教师则因为过于形式化和没有新意的授课而表现出疲态,甚至出现请人听课的现象。据反映,受训教师在经过培训之后,一旦走上讲台,其所学过的东西仿佛基本用不上,不自觉地仍然随着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应该如何改革与创新现存的教师培训体系,使得受训教师能够学到、能够用到,培训内容听得懂,能吸收,用的好,就成为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很多学者基于学习型组织、教师专业发展和建构主义等理论对现有教师培训体系改革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的研究成果无疑对教师培训的某个层面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但要从根本上提升教师培训的效果却仍显不足。

本文拟运用SECI知识转化理论的基本逻辑,针对当下教师培训体系的不足,梳理SECI理论与教师培训的内在关联,弄清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是转化机理,探究如何设计教师培训体系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知识的发展等,进而系统提出改进与创新教师培训体系的新思路与新办法。

1 SECI模型对高校教师培训体系改革的若干启示

SECI模型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在其合著的《创新求胜》一书中提出。[2]他们认为,知识可以划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类。所谓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并难以格式化的知识,包括经验、诀窍、思维模式等,这种知识一般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沟通与表达;而显性知识则能用文字与数字进行表达,可以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所以又称为可文本化的知识。

野中郁次郎认为,在知识创新与转化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相互联系。整个过程包括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 (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 (Internalization)等四种模式。[3]SECI是上述四个词语英文首写字母的缩写。一般而言,新知识的产生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SECI模型包括四种模式:

潜移默化(社会化)模式,即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它是一个通过类似的共享经历来实现隐性知识的積累、传递与共享的整个过程,而获取隐性知识的基本途径不是传统的直接的语言交流,而是通过观察、模仿、亲身实践与体验等形式,而不是直接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这里,组织成员经常性在某个场景聚集在一起学习与借鉴就显得至关重要。[4]

外部明示(外在化)模式,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的过程。它是一个将隐性知识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清晰表达的过程,其转化方式一般有隐喻、类比、演绎、对话和理等,包括个人隐性知识与感受到的他人隐性知识的外显。这里,最关键的是知识拥有者要将自己原有知识通过思考并提炼到能外化明示给他人的程度。[5]

汇总组合(组合化模式),即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的过程。它是一个通过反思与归纳等途径,将各种显性概念如知识(体系)、符合、记录等进行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这里的主要关注点是对各种显性知识进行科学系统地整理与加工。[6]

内部升华(内在化)模式,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的过程。它是通过实践、模拟与做中学等形式吸收、消化新的显性知识,并升华成自己的隐性知识,这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是通过练习将知识再次内化成个人知识,是个人理解并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7]

以上四种不同的知识转化模式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知识生成与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知识转化与创新的一般过程可以归纳为:隐藏在个体中的隐性知识,只有通过共享化、概念化和系统化,并在整个组织内部进行传播,才能为组织内部所有个体所吸收(图1)。

此外,我们还必须知道这样一个前提,就是任何个体的知识的传递、共享与创新,都不能与社会交往的群体与情境脱离开来。野中郁次郎认为,SECI模型中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隐化的每一次螺旋上升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场(Ba)”存在,对应于知识转化四个过程阶段的“场(Ba)”,可以分为四个场景:创始场 (Originating Ba)、对话场(Interacting/Dialoguing Ba)、系统场(Cyber/Systemizing Ba)和练习场(Exercising Ba)。[ 8 ]不同的場景一般具有不同的知识转化与创新方法(图2)。

早期SECI模型是针对日本企业组织中的知识管理而提出,后来被逐步推广应用到世界范围内的各类组织,包括社会组织、科研团队都较好地解释了知识传递与转化现象。

那么,在教师培训工作中,SECI模型与教师培训体系又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SECI模型中的知识转化与螺旋推进可以为高校教师培训体系的设计提供哪些启示?

基于基本理念、基本目的和主要方法来看,SECI模型与教师培训体系存在着相似的远景与行为方式。

(1)从基本理念来看:SECI模型与教师培训体系都是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转化、个人知识到共同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为主线,着力从转化的框架与路线图等顶层设计方面描绘出转化的基本走向。

(2)从基本目的来看:SECI模型是通过组织中的知识转化推动知识创新,产生新的知识,更好地为组织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教师培训体系是通过专家与新手在知识层面的互动,帮助新手吸纳专家的知识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3)从基本方法来看:SECI模型与教师培训体系在知识转化与创新过程中,前者运用了多样、灵活的方法体系,如与专家和同行的交流、深度的参与体验等等,这些方法也是教师培训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并科学运用的重要层面。

从SECI模型知识转化与创造过程 看,教师个体的隐性知识生成要经过共享、概念、系统到内化的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与技能通过共享化、概念化和系统化等途径,在学校、科研团队或其他组织内传播,以达到对教师现有知识进行隐性知识转化与再建构的过程。

鉴于SECI模型与教师培训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从SECI模型知识转化与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以下启示:

(1)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知识转化的前提。SECI模型认为团队成通过持续对话,以集体反思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实现这是共享的前提。任何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某个群体或团队的智慧。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只有扎根于某个共同体,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2)真实的教学场域是知识转化的基础。SECI模型特别强调了知识转化与创新的四个场域,真实的教学情景在个体真实建构中不可或缺。因此,教师培训只有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使用具体的教学案例,才能激活受训教师的隐性知识,并实现显性化。

(3)多样化互动交流是知识转化的关键。SECI模型强调,开展多样化的互动交流,激活个体在组织或团队内部与他人交流的冲动,对知识的转化与创新至关重要。没有多样化的互动交流,知识不能外显,更无法流动,知识的碰撞不能产生,新的知识则难以生成。

(4)深度的参与体验是知识转化的核心。野中郁次郎认为,培训者的显性知识要转变为受训者的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受训者体会、实践与反思;而隐性知识通常知教师的经验、诀窍与教学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训练,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内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SECI模型与教师培训体系的逻辑关联和SECI模型对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的启示,对于更好地解决当前教师培训中的诸多问题,如培训理念忽略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天然关联、培训内容脱离真实的教学情景、培训形式缺乏深度的体验参与等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甚至指导作用。

2基于SECI模型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改革路径设计

依据SECI模型知识转化的四个模式及知识生成规律,反思当前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改革教师培训体系,必须关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个人知识与共同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三对概念之间的互动与传递,进而促进教师经过培训后对培训知识的掌握、习得与内化。为此,教师培训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革:

2.1 知识的社会化培训路径

社会化是某个教师的隐性知识通过某种方式转化成其它教师的隐性知识。其本质是通过教师与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是教师与教师经验分享的过程。这一过程扩大了隐性知识受众的群体。那么,如何推进社会化呢?由于隐性知识难以编码和表达,因此,社会化需要教师之间直接接触、感应和不断模仿才能实现。主要测度指标包括:教师自身经验转化,教师对学校的认知转化以及教师工作诀窍的传递等。为达到上述目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组内共享。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内彼此接触,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分享体会与经验,并体验新的知识。(2)现场分享。通过现场观摩与现场交流共享隐性知识,进而实现隐性知识的积累、传递与迁移。这里,原创场域非常重要,通过原创场域获得原体验,支撑教师知识社会化进程。

2.2 知识的外在化培训路径

外在化是教师通过观察、推理、顿悟、类比等方法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基于教师自身潜在的隐性知识具有高度的个体性、难以言传等特点,而外在化则是以人—文档的方式实现共享。隐性知识一旦被显性化,就容易被其他教师了解和掌握。主要测度指标包括:教师经验的显性化,教师对学校认知的显性化和教师诀窍的显性化等。外在化的过程包括两个层面:(1)培训教师课通过公开课、博客、论坛等形式将自身的隐性知识通过表象、情感、思考,借助图像、表格和语言等方式表征出来。(2)受训教师感受其他教师的表象、情感和反思之后,可以用语言、声音和图像借助公开课平台加以表征出来。由此,知识将变得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这里,个人与集体的交互作用非常重要。教师通过组织内的互动场所讨论彼此分享思想与概念,形成话语、产生活力。

2.3 知识的组合化培训路径

组合化是教师运用一些媒介传播,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和编辑软件,通过对零散、碎片化的显性知识的联结在一起,通过整理、分类等方式,重新构造既有知识,进而创造出新的显性知识的過程。主要测度指标包括:教学知识的分享,科研信息的分享,技术专利的分享等。首先,线上课程集中培训。通过线上集中培训,获取和综合来自外部的显性知识。线上学习课根据受训教师的需求,将教学大纲、课程讲稿等内容以视频课程的形式挂在专门的网站,要求受训教师弹性安排学习时间,通过自学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其次,线下集中培训。通过集中面对面的交流,如专家讲座、优秀教师经验分享、小组讨论、论文汇编等形式,将线上课程的基本习得,将教育理论内化为个体素养,将他人经验转化为技能,进而达到对显性知识的系统化、传递与普及。这里,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显性知识的迁移与分享至关重要。借助于网络媒体对显性知识进行编辑,产生新的组合。

2.4 知识的内在化培训路径

内在化是指教师通过利用练习场所,在培训教师帮助下,通过观摩、演示的方式,把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存在差异,那些知识储备丰富、学习能力强的教师,很容易将学到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只有把文本化的显性知识以技术诀窍的形式内化为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才能变成有价值的资产。通过内化明言了的知识,也进一步扩大了教师个人的隐性知识库。主要测度指标包括:教学知识的内部分享,科研信息的内部分享,技术专利的内部分享等。教师可以,(1)教学实践。安排教师在一线授课,让他们在授课中对培训知识加以体认、模仿与实验,同时及时发现、跟踪并解决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快速地内化重构知识体系;(2)成果整理。受训教师要对培训期间学习成果如学习总结、教学心得等进行汇总,并在平台或共同体内进行交流;培训教师要及时点评教师的成果并引导其他学员参与评价与交流。只有通过培训教师共同的分享与交流,才能让他们再现并掌握独创性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       _171904.html?authkey=gwbux

[2] 王彦博.基于真实创新的跨组织网络的微观层面研究.天津大学博士论文,    2011.11.1.

[3] 易法敏.知识形成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的机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5(3):30.

[4][5][6][7][8] 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http://www.docin.com/p-114997543.html.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