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化 数字经济迎来新红利

2020-05-08 13:00许亚岚
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办公数字化数字

许亚岚

疫情期间,从中央到国家部委,再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强调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发布各项行动方案,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利好,也将带动万亿级的数字科技大市场。

数字经济不可替代

数字经济是通过对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分析和使用,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易观高级分析师赵震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它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能实现对于很多线下场景的替代。

多年来随着世界数字化的进程,数字经济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如果说,“非典”之后,中国网络购物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居民物质消费的重要方式,那么新冠疫情也给中国新型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很大转型的空间和机遇。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部署“数字经济”,特别是在对抗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多关键性的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峰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第一,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交距离”成为可能。社交距离是最近一个非常热的概念,意指通过暂时性地扩大人们之间的距离,而阻隔病毒的转播,比如鼓励居家办公和生活,减少外出。但宅在家里也不是你想宅就能宅的,没有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便捷的外卖服务,居家生活将非常困难,没有数字发展带来的各种在线娱乐方式,宅在家里也会很枯燥。当然更重要的是,数字经济的广泛渗透,使得很多工作在家里就可以完成,这也是扩大社交距离的重要前提。

第二,数字经济也直接帮助了防疫工作的展开。比如电信大数据、网络搜索大数据,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人口迁移动向,助力精准防控;一些科技公司推出的复工复产指数也有助于决策者平衡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活力之间的关系。

第三,数字经济也为缓解疫情冲击提供可能。很多传统行业受到疫情冲击,但疫情也给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契机,此消彼长的发展,可以缓解疫情对经济的总体影响。此外,通过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发展,积累的大数据也助力了金融科技公司的精准信贷发放,从而可以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具体来看,云办公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复工复产,云视频支持政企客户的远程会议决策;在线教育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满足青少年的教育需求;在线医疗、线上电商分流医院的问诊压力,减少线下感染威胁;生鲜电商满足用户的基础生活采买;视频、游戏丰富国民的宅家日常生活,“数字经济在方方面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赵震称。

对于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发挥的重大作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提出了3个关键词。

第1个关键词叫数字战役。数字经济在疫情的防控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用4个字来表达,就是不可替代。从药物的研制到远程医疗,从数据统计到排查追踪,从资源调配到协同管控,从在线办公到复工复产,所有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数字技术在其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非常同意一位专家的判断,他说这次疫情中几乎所有创新都与数字技术有关。”反过来看,凡是表现不好的往往都是数字化基础比较薄弱的环节。

第2个关键词是数字化生存。数字经济为整个疫情期间人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如果没有数字经济的发展,此次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品质肯定会降低,而有了数字经济,除了不能够自由外出和面对面交流之外,其他的方面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购物、吃饭、娱乐、交流,包括学习、就医、办公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很多人的生活品质还因此得到了提升。

第3个关键词是数字化转型。因为数字经济成为疫情期间很多企业自救和止损的一个“诺亚方舟”。包括很多过去严重依赖线下的餐饮业,比如西安泡馍、重庆火锅都开始在网上销售了;售楼、售车等过去都需要面对面来交易,现在互联网售楼、售车也做得挺好;再比如大型音乐会,数百万人一起参加的云蹦迪等都能够在网上进行。“客观上也加速了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的催化剂

“疫情对很多国家都是一个致命的伤害,全球相关权威机构都预测,大部分国家的经济是倒退的局面。”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在《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中国而言,应该说遇到了非常大的危,但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机。近20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传统经济的结合,中国在数字经济这块打上了非常雄厚的基础,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跟生物医药等传统行业结合得非常好,疫情前后,对数字经济所涉及的各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比如,疫情之前很多行业都在试水的阶段,比如互联网医疗、远程教育、远程办公、O2O服务,包括生鲜电商、无接触服务等都在非常初始的阶段,但由于过去几年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积累,所以这些行业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的效能,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赵震表示,疫情的发生是对数字经济的一种催化,它迅速补位实体经济。“因此数字经济中,云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的短期內需求激增,背后的硬件设备(服务器、芯片、光模块等)、运营服务商(云计算)也大幅受益。”

郭峰对记者称,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在这次疫情期间爆发式增长,未来疫情过后虽然会回落一部分,但习惯已经形成,相对于疫情之前而言,仍然是可观的发展体量和前景。“而在线电影等娱乐方式虽然受到部分利益受损者的抵制,但也属于螳臂当车,无法阻挡新的大趋势。”

“此次疫情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是一次大的考验,但同时也是一次大的检阅和培训,尤其是对数字经济而言更是如此。”张新红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在这样的大考面前,不同的经济形态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具体来看有以下三方面变化。

第一个方面是,疫情让线下经济的脆弱性基本上暴露无遗。“大潮退去,谁是裸泳者,一看就知道。”在这次疫情中受伤最重的就是那些线下经济,特别是对线下经济依赖越强的产业和领域受到的冲击越大。

第二个方面是,疫情让数字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表现最活跃的首先就是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而一些传统企业如果过去数字化基础比较好,疫情期间也可以很快进行转型和适应。

第三个方面是,线下转线上加速进行。这次疫情对线下企业或产业进行了一次数字化生存的强制体验和急速培训,“你上也上,不上也得上”。以前我们认为的很多近期无法转线上的业态也开始实现了转型。包括线上的音乐会、电影、售车、售房等。

另外,一些新的业态在过去虽然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但什么时候出现拐点看不准,而疫情促使其拐点提前到来。“比如宅经济的概念已经提了很多年,但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而这次大家都被迫宅在家里,宅经济就成为热点。再比如以远程会议为代表的远程办公,也有很多年的发展,但真正大规模、普遍性的到来也是在今年,所以也有人称2020年是远程办公的元年。”张新红如是说。

数字经济的困扰

数字经济无疑给我们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现阶段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难题或薄弱环节。

“数字经济的发展,如果说存在什么难题的话,那就是可能进一步放大了数字鸿沟的问题。”在郭峰看来,有条件的人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居家办公和生活娱乐,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这个条件,很多人不外出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而近日也有新闻报道说,有农村学生因为家里上网课的智能手机数量不够,而有轻生之举,这些都是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郭峰认为,短期看,决策者应该对疫情中受损的群体精准帮扶、救济。长远来看,要发展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填补数字鸿沟。“通过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中西部地区共享新经济发展红利,缓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赵震告诉记者,首先,从基础设施来看,我们数字基础设施还存在较大的需求,远程诊疗、在线教育、云视频、车联网等对于网络带宽都有巨大需求,5G网络的建设需要加力,在数字新基建中,目前我国还有大量的核心设备和元器件依赖进口,未来整条产业链自主可控,也是关系到数字经济发展的成败;其次,数字经济中会产生大量的虚拟版权内容,数字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也要加快出台;最后,就是观念的转变,企业对于云办公、远程会议的新兴技术的接受度也有望得到提升。

疫情只是整个中国经济环境一直在提倡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节点,艾瑞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兼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超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如果没有疫情,数字化这件事情在国内也提了很久,很多企业都在做数字化的事情,但是过去在这个过程中,在发现一系列问题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由于没有疫情或其他因素的打扰,他们可能忙于其他的好解决的问题上去了,而此次疫情逼着他们不得不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过去可以推的简单的基础业务现在全都废了,只能去做那些让他们困扰多年的核心问题。

比如中小商户如果用数字化的东西,他们的基础设施怎么解决,他们的理念怎么去树立,技术付费习惯怎么去养成?这些都是困扰中国整个数字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疫情本身对数字经济的促进可以说是让很多问题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刻。”李超称,这些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只是现在我们从上到下都会去推动这件事,比如“新基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促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的底层设施建设。“过去数字化是C端即用户端做得非常好,任何一家企业想拿一个用户相应的数据做分析,或者服务好这个用户都特别简单,原因就在于用户上网和享受数字化服务的硬件设施都是完备的,一个手机可以满足所有为他提供服务的人需要去接入的系统,但要服务一些中小微企业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任何一个基础性的建设能够让中小微企业享受数字化服务平台成为现实,这相当于在过去互联网推C端的时候,你需要给用户买一个手机,现在就是做数字化的企业给这些中小微商户买手机的过程。”

此外,从一些细节上来看,很多人都忽略了,“比如远程办公其实是分两步走的,第1步是回到工作的企业所在的城市,再通过这个城市的远程办公系统去办公,而春节跟疫情加在一起就把第1步省略了,在自己家乡远程办公就给中国社会带来一个很大的挑战”。李超表示,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二三四线城市服务于一线城市的企业,那么他拿的工资是不是应该跟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等价?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如果我在二三四线城市办公,拿着一线城市的工资,那我的税是交给当地还是一线城市?这也是一个影响整个中国商业环境的大变化。“现在中央和各地方部署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我觉得为了某些趋势一旦来临,它需要做一些基础的保障。比如雄安新区、大湾区等各种区域经济,某种用意可能是实践一下超远程办公或纯数字化生活的状态,包括政府的税收机制,公司的办公机制,甚至商业地产的转型等一系列试点。”李超还表示,如果这种远程办公成为一种社会常态,那现在的写字楼是不是都会变成工厂和立体农田?这些都是有可能通过这次疫情而爆发的一些现象。而基于这些展望,中央和地方都会去做相应的部署。

数字经济的矛盾和契机

张新红称,疫情使过去的一些难题可能解决得更快一些,包括技术上的,人们思维习惯上的问题,另外,一些政策法规制度方面,过去一些很难冲破的地方,这次在疫情期间也特事特办。但从大的发展趋势上看,一些比较关键的难题和薄弱环节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存在,这也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处在这样一个阶段所必须面临的問题。

张新红表示,整体来看,目前数字经济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矛盾上。第1个是需求旺盛和认知不足之间的矛盾。大家都知道要数字化转型,但对数字经济本身的了解认识还不够。因为数字经济有自身的一些发展逻辑和规律,大家对数字经济背后的机理了解得并不是特别多。因此他就看不到数字经济可能带来的一些变化和好处。就算看到了,也可能不知道怎么去做,在拿不准的情况下也不敢随便去做,一旦动了方方面面都要进行改变,风险很大。还有一些是根本不愿意干。“不懂、不敢、不愿的情况都会并存,其中最难的就是传统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如果把过去管理工业经济甚至是农业经济的方法用到管理数字经济上来,将来会有很多的麻烦,而用工业化的办法去做数字经济的事在现实中是有很多的。”

第2个矛盾就体现在数据共享与数据保护之间的矛盾。因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数据驱动一切。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存在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也存在数据保护不力的问题。其中共享不足一直是一个大难题,企业之间的共享不足,企业与政府的共享不足,政府部门之间的共享不足,都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此次疫情期间有一些地方得到了突破,有要求各个部门的数据必须放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不然这个措施起不了作用,但更多的共享不足的问题还没有碰触和涉及,将来还会存在这个问题。

同时关于数据保护不力的问题,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大型平台或企业的数据泄露,给大家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将来数字经济越发展,数据保护、隐私保护遇到的挑战就会越大,这将来会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薄弱环节。

第3个矛盾是传统的制度体系与数字生产类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在数字生产力发展非常快,但是我们的一些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范等现在显然有点不适应、跟不上,面对这些新业态会出现一些不作为和乱作为,这非常不利于数字经济发展。

此外,张毅表示,数字经济的弱点也有很多。一是总体来说数字经济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相当多的部分现在还在尝试阶段;二是现在数字经济涉及的行业和范围还比较有限,没有给老百姓需要的领域提供更大更方便的服务;三是人才比较薄弱,因为疫情之前这其实是一个吃力不讨好、投入巨大、收效微慢,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效益的一个行业,而有相关储备的、能当好苦行僧的企业,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极好的爆发。

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发展动能的一个大转换。疫情终会过去,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要着力的新契机在哪儿?

张新红对此提出四个创新,分别是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即发展理念要发生变化,要用数字经济的思维去看待未来的发展。比如将来网络可能会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驱动经济发展的是数据,要按照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些客观规律去办事。

技术创新对于很多IT企业来讲,其本身的数字化技术创新是他们的长项,但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讲,不能进行技术创新,至少应该更多地去使用或学会创新地去应用这些技术。

模式创新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换个玩法,企业所有的生意利用互联网的办法和共享经济的办法,可能可以把过去所有的生意都重新做一遍。

制度创新包括国家地区的制度,也包括企业内部的制度。制度创新强调既要做好加法,又要做好减法。加法是原来面对这些新经济、新业态还没有的政策法規得赶紧补齐。减法则是对于那些已经明显不适应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制度、法律、条款、政策条文等该删的就删,该改的就改。做加法主要是为了培育新动能,做减法是要释放新动能,培育新动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来讲,释放新动能更为迫切。

“未来新基建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环境;大量的新产品、新技术将会被创造出来;新模式、新业态也将会大量涌现。”而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可能会沿着8个方向前进,张新红将其归结为八化趋势,即数字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个性化、共享化。

数字经济可以借用这次疫情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张毅表示,不仅仅是已有的模式或业态,未来也一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和领域,因为用数字技术形成的巨大的动能会拉动老百姓接触到的所有行业的发展,原来生产力的效率会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能力提升后,不论是我们的消费效率,还是消费的意愿,以及消费的体验和便利都会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办公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数字化制胜
数字变变变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