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产权制度框架亟待搭牢

2020-05-08 13:00李雪娇
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产权交易产权文化

李雪娇

前些年,文交所发展迅速,但其引发的一系列后续事件已经远远超出或背离其建设初衷。清理整顿文交所,一时间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如今争议声渐渐减少,从文交所低调探索中,可以看到行业努力的方向,但真正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关注。

行业期待冰封解冻

自文交所概念推出后,深圳文交所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推出了杨培江资产包,但受制于体制因素,市场推广影响力有限,紧随其后的天津文交所推出了份额化的白庚延艺术资产包,市场响应度极高,万民追捧、一卡难求。之后各地纷纷效仿,由于盘子过小、没有业绩和现金流支撑及退出机制等条件制约,市场充斥着价格的疯炒与暴跌。随着国务院38号文叫停份额化拆分,全国文交所全面清理整顿。

总体来看,文交所这些年的发展情况大致为,2008年-2011年是以黄金为主的贵金属交易所和文化艺术交易所时代;2011年-2013年是地方性白银交易所时代;2014年-2016年是原油、沥青等大宗商品交易所、邮币卡电子盘交易和商品微盘时代;2017年的整顿是自2011年开始的第三轮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活动。

2017年1月9日,证监会召开《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级联席会议》,会上要求深入开展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回头看”行动,用半年时间集中整治、规范,基本解决地方各类交易场所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

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贾立斌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回忆,2017年5月24日,北京市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回头看”工作开始,拉开了全国文交所整顿的序幕,自此全国各地文化产权交易场所实物交易业务属于停滞状态,部分投资人利益受损,投诉纠纷持续不断。

“文交所的关停并转是主要措施,这种监管风格还会长期持续。”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说,“清理整顿不是要打掉整个市场,而是让这些市场回归现货本质。”

但最终还是以“稳”为主。

贾立斌表示,2020年一季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文化消费服务行业受影响更大。以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为例,一方面2020年整个金融大环境趋紧,“资本寒冬”加剧,会进一步减少企业的投融资金额与数量。疫情也致使文化企业经营压力和困难加大,特别是文化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一些小微文化企业受经济的负面影响偏大,甚至面临停业和破产。另一方面,文交所的发展方向还未明确。“大家还不知道这次清理整顿‘回头看何时真正结束,结束后文交所能够从事哪些符合市场及监管要求的交易业务。”贾立斌表示,疫情的蔓延加大了对未来探索的难度和时间跨度。

积极向数字化转型

前进路上,问题不少,困难仍多。大概是众多文交所的心声。

清理整顿工作开始,上百家文交所停盘整顿,至今,仍有部分投资者的资金未能取回。文交所一度成为了风险的代名词,以至于到今天,《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想要就文交所发展进行采访,遭到了众多文交所意料之内的拒绝。不过从一些文交所近期动态,可以窥探到行业转型的方向。

深圳文交所在之前推出“文化四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后,转型推出了“建成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影响国际的国家级文化产权要素市场和投融资综合平台”,形成了以文化产权登记备案平台为核心,以文化金融业务和艺术金融业务为主业的总体框架。2018年,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联合发起成立的数字创意创新发展中心(文化艺术品版权区块链创意基地),落实数字创意创新,更好地解决文化艺术品版权溯源、鉴真、确权、确价和流通等问题。

上海文交所利用自身处于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区优势,发布了“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内容,包括试行资金、财税、土地、人才等在内的文化金融合作政策,推动文化融资担保、文化融资租赁、文化小额贷款、文化投资基金、文化信托、文化保险等业务模式集聚发展。

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自2018年初转型至今,重点围绕服务于文化要素市场建设主业,经过四年的发展,北文中心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方向、发展是关键,坚持文化产权交易体系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配合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在文化产业的“投、融、担、贷、孵、易”投融资服务体系中承担要素交易的重要抓手。

近几年,文化部等部门相继推出《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中央财政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文化金融扶持作为其中重点项目管理,对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优秀项目进行扶持,政策层面的不断推出,体现国家文化大战略方向。

贾立斌表示,各地的文交所通过挖掘地域和资源优势,延伸开展特色业务,有些产权交易机构不断增强产权流转和融资服务核心功能,利用当前热门的互联网、云平台、区块链、金融服务等板块,广泛与外部专业机构如投资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进行相互合作、互为支撑。

而其他的文交所,如南京文交所、汉唐文交所等受邮币卡电子盘事件的影响,则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空白的文化产权制度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品生产日渐活跃,文化市场日益繁荣。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交易场所自身谋求转型升级的需要,原有产权市场正逐步从简单的国资产权、实物交易,扩展到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于各类要素市场资源的自由流转和市场化配置。

而一度火爆的文交所,为何走向了这般境地?文交所的存在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寻求财富和满足的过程,财富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满足分为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文交所概念的发起者、科瑞集团监事会主席彭中天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解释道,所谓物质财富,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存在折旧、消耗,是会贬值的,而精神财富是可增值的。“中国拥有5000年文化历史,古诗、名著、文物是通过岁月的积累,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目前这些精神财富没有通过制度去变现。”

当前文化产品与服务精彩纷呈,但高价位高品位的尖端收藏仍是极少数人的专利。为了让大众参与,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围绕文化产权产业化、金融化、市场化与证券化的跨界整合,文交所就此诞生。与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彭中天表示,参照市场经济的三块基石:产权、契约和法治,文交所同样三者缺一不可。

“我提出文交所概念,是在产权交易的大概念里自然地延伸到文化领域,可以恰如其时地挖掘精神财富,我的设想是以国家层面推进,通过制度经济学去发展文化产业,而不是像现在文交所遍地开花。”彭中天提到,后来文交所各省整合只留一家,是他不能认可的做法,“文交所是以艺术品份额化为代表的创新交易模式,偌大的市场被人为区域化分割,确权定价的权威性不足,同时不利于资源的流通,缺少顶层制度设计、理论研究、创新意识和风险管控,最后许多文交所成为骗子模仿的保护壳。”

一边是文化消费的需求旺盛,一边是文化市场的入口难寻,还有很多“偏门、旁门”,消费者稍不留神便遭陷阱。文交所发展的困境就此产生。对公众来说,文化产品集中在文交所,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窗口,不仅能普及文化知识,进行社会美育建设,还能通过消费进行传播和学习。

“以有限的资金投资于有升值潜力的藏品,在适当的时候兑现收益,再进行下一次投资,这是文交所投资的健康状态。”彭中天说,创新就是试错的过程,文交所大可不必回避之前的乱象,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文交所的利弊。制度端改革与市场端對接及价值发现依然是文交所使命。“有了好的制度,还必须通过高效有序的执行和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猜你喜欢
产权交易产权文化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吉林省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的构建研究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
《产权导刊》编委会
《产权导刊》编委会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