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环境下电动汽车方向研究生的理论课程设置探讨

2020-05-09 10:24张志勇张健
科教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电动汽车课程体系

张志勇 张健

摘 要 以电动汽车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为对象,在协同创新环境下探讨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达到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和学生自主选择性;在课程内容方面,增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突出研究方法;在课程教学方法方面力推研讨式教学方法和双语教学。

关键詞 协同创新 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 电动汽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20

Abstract Taking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the direc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s the object, the reform of theoretical course sett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graduate students will be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erms of curriculum,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urses and students' self-selectivity; in the aspect of curriculum content, enhance the frontier of course content, highlight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mot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ethods and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novative ability; curriculum system; electric vehicle

0 前言

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生教育之后继续进行深造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着重于专业方向的细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过去研究生课程体现按照研究方向设置,基本上是按照公共课加专业课的方式进行设置,存在课程凌乱和学术交叉较弱的缺点,导致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1-2]教学方法仍沿用本科生阶段的课程教学方式,缺少引导学生思考与创新的教学环节。在国家提出协同创新理念并积极推进之际,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值得思考。研究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研究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个是创新过程中的协同能力。关于协同环境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2003年以前开展关于联合培养机制或模式方面的研究较少。但是到了2004年以后,我国学术界开展相关方向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08年到2014年之间,国内在该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遗憾的是,通过文献检索协同创新环境下的课程体系研究,国内除本科或高职课程体系研究外,未发现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已有的研究包括胡小善[3]根据体育大课程体系内容,提出的协同课程体系包括:树立协同创新观念、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协同规范的体育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校内体育—素质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大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赵亚鹏等[4]基于协同创新的思想,对如何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培养应用型卓越人才开展深入分析,系统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着重于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突出了实践教学平台和学生创新训练平台。陈远道等[5]在协同创新机制下对地方院校必修课程的课程体系重构开展研究,具体措施包括课程结构设置和课程内容设计等。颜坤林[5]以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体系为对象,以培养适应现代金融转型升级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基于协同育人理论和学生成绩动机,对课程体系开展重构。但是,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对于本科或高职而言有明显的不同,理所当然,后者的课程体系研究成果不能直接移植到前者。本科生或高职毕业生强调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而研究生强调的是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因此,开展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仍十分必要。

1 当前理论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理论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知识重要来源,对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关键性作用。由于协同创新理念提出的时间较短,研究生教育机构理解并贯彻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前研究生课程体系往往仍沿袭过去基于研究方向进行设置,强调的是对本研究方向相关基本理论的掌握,因此理论课程比较凌乱而缺乏完整性,对研究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培养支撑较弱。[6]特别是,电动汽车研究方向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方向,而且涉及的知识面广,在有限的培养学时下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尤其显得重要。[7]通过分析当前的课程体系,不难发现存在课程切合度不高、基础类课程多、方法类课程少、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因此必须对电动汽车研究方向的课程学习环节实施全面改革,在协同创新环境下打破目前以研究方向设置理论课程的常规,结合学科交叉的经验,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对电动汽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理论课程进行设置。

2 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理论课程设置建议

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以电动汽车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为逻辑构建课程体系,不仅要突出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的完整性,而且要将现有理论课程进行融合和重组,实现理论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根据理论课程的难易程度、知识层次与逻辑关系,对理论课程进行模块化、系列化设置,实现课程体系上的纵横交互。为了强调联合培养,要更多考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自主选择性。首先要增加课程选择的范围。结合电动汽车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测控与仪器、控制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应将理论课程涵盖所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例如开设包括车辆动力学及控制、高级单片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原理与控制、智能控制方法、创新方法论、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扩大课程选择范围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拓展学术视野;其次,要实现研究生课程模块设计。针对电动汽车研究方向,开设车辆动力学及控制、能量管理、智能汽车三个课程模块,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相应模块。在模块规定的课程外,增设兴趣类课程,作为课程模块的补充,以符合其个性化学习需要。

在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方面,首先是根据当前电动汽车研究的最新方向,增加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打破以往基于教材设立课程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建立以研究方向为引导的教學内容设置新举措。在教学过程中实时调整教学内容,淘汰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缩小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的差距。为此,计划在车辆动力学课程中,增加EPS、ESP、自动巡航控制、无人驾驶控制等内容。在智能控制相关课程内增加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滑模控制等内容。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开设学术论文写作、科技项目申请书写作、发明专利写作等内容;其次是增加研究方法类的内容。在课程教学环节增加介绍本学科常用研究方法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开展相关科研的流程和方法。根据研究方向,通过课堂和课后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研究方法来完成既定的训练任务。如开设创新方法论、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另外,为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研究生理论课程中也应根据国际化趋势,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案列的方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与此同时,通过强化外语教学,或双语课程教学、境外专家学术报告的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意识和能力。

在课程教学方法方面,应将研讨式教学方法作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主导授课方式。在理论课教师团队建设方面,组建校内同一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导师团队。例如,电动汽车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动力学及控制、轮毂电机及控制、无人驾驶电动汽车三个方向,组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测试与控制等方向的老师组成研究生导师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将各自研究课题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增强理论课程教学的科研性,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还应与研究生积极探讨研究方向的前瞻性,提出更具探索性的科研新方向,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3 结论

在协同创新环境下,探讨了电动汽车方向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和学生自主选择性,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拓展学术视野;在课程内容方面,增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突出研究方法,促使研究生能用国际视野和观点分析问题;在课程教学方法方面不仅要组建研究生导师团队,而且要增强理论课程的科研性,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

论文资助项目: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JG2017B070),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1619,2016-222)

参考文献

[1] 吴宏翔,熊庆年,顾云深.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32.

[2] 钟伟,李冲,方记文,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措施[J].科教导刊,2019(7):70-71.

[3]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体育大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5):95-98.

[4] 赵亚鹏,应葳,朱占峰.协同创新视角下应用型大学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7(1):110-113.

[5] 陈远道,周诗彪,张大顺.协同创新机制下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J].广州化工,2014.42(8):119-200.

[6] 颜坤林.基于协同创新育人平台下的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新经济,2015(9):120-121.

[7] 金清平.导向性途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 2018(2):81-82.

[8] 杨晨,周冬婉.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综述[J].科教导刊,2017(10):48-49.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电动汽车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无桥隔离SEPIC转换器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20年北京私家电动汽车将基本“一车一桩”
北汽电动汽车登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