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2020-05-09 13:43谢基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谢基城

摘 要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间关系紧密,而其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则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所在,对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进行学生提问能力的培育为主要途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合理提问,进而达到不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 提问能力 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思维品质发展为主要内容,通过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而教师要想达到强化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需侧重在课堂期间不断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再创造,最终帮助学生将问题提问转变为学生知识获取的本能与习惯,以期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1学生提问能力较差的具体原因分析

纵观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发现小学一、二年级段的大多数学生都敢问“为什么”,而到中、高年级段,发现仅有少部分学生敢在课堂中提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学生产生提问念头时,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不会提问。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则只重视于学生回答问题,掌握回答问题的方法,而对学生能否提问则显得漠不关心,具体表现为:(1)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期间只侧重与回答问题方法的传授,并不会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提问提问的方法。(2)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其设计重点在于如何更为有效的提问学生,而并非是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3)教师针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只是对学生进行巩固所学知识的作业布置,所以学生针对课后作业无法提出相应的问题。综上因素,导致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自身提問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2.1氛围营造,实现学生敢问

纵观以往小学数学的开展,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进行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教师讲授,而自己根据教师所讲内容进行学习和记忆。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自身主见和思想逐渐消失不见。再加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所以大部分学生会对问题提出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基于此,要想实现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教师需在教学期间认知学生提问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中与学生充分保持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进而达到消除学生顾虑、恐惧、紧张等情绪,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现自己。当然,教师在师生互动期间,需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扬和赞同,结合对微笑、注视、点头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而实现师生距离的拉近,促进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得更加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当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提问契机的捕捉,进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拍手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中拍手的次数是教师所拍手次数的一半。在游戏期间,教师拍手四次,学生思考后便拍手两次;教师拍手六次,学生在思考后拍手三次。而当教师拍手一次时,学生则陷入思考中。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老师你拍手一次我们没有办法拍一半,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吗?”通过教学氛围的活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消除顾虑,勇于提问,为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情境创设,实现学生会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匮乏导致学生自身提问能力受到限制,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学生都不愿进行问题的提问。而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其中“会问”至关重要,是发展学生提问能力、质疑能力的关键所在。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生活经历和阅历的匮乏,使得学生在提问问题方面表现的较为不理想。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情境来帮助学生预留提问的空白点,进而达成学生发现问题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提问问题的习惯,并达到会问的目的。基于此,教师需明确学生会问的重要性,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障布疑,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探究的情境中,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以及解决。当然,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需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提问的空间和机会,教师可以通过事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模仿提问,或者是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小组提问来达到学生有效提问的目的。

例如教学《分数》知识点时,教师依据学生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学习基础进行条件的提供:“甲数为5,乙数为6”,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学生在思考后就闻到:“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多了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少了几分之几。”等到学生提问完毕,教师需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自主探究等方式来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进而在提升学生问题提问兴趣的同时,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达到帮助学生养成提问习惯的目的。

2.3结合社会,实现学生善问

善问是基于敢问、会问基础上所升华和演变出的一种能力,若学生掌握善问,意味着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提问能力,并且自身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发展与培养。基于此,教师需侧重让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敢于提问,以此为为学生掌握善问奠定基础。当然,教师也需明确,若学生不敢提问,意味着无法让学生学会善问。然后以此为基础,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学会善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生活即课堂,社会即学校”,生活中处处存在学问和知识,教师需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数学的学习最终会服务于生活。

例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问道:“同学们,教师有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你们能帮助教师解决吗?”经教师提问,学生的注意力会被集中和吸引。接着教师可以将盛满水的圆柱形水杯放置于学生的眼前,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说道:“哪位同学知道我想让你们帮助我解决什么问题吗?”学生经思考分析后得出“计算出水杯内水的体积?”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说道:“我们是生活中有许多圆柱体,那么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物品为圆柱体呢?它们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呢?”等到教师提问完毕,学生深入到问题探究中,并回答教师所提问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其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发展自身实践能力、提问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进行生活实践的开展,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操作的机会,进而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而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提问,实现学生善问能力的养成,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2.4结合质疑兴趣培养,实现学生乐于提问

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质疑兴趣的目的,教师需侧重在课堂教学期间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通过对成功体验的获取,帮助学生不断培养质疑的兴趣和习惯,进而让学生养成乐于提问的习惯。基于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并在教学期间做到:“让学生自主观察特征、自主探究思路、自主寻找方法、自主概括意义、自主结论验证、自主难点突破”,通过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质疑的兴趣,实现学生提问能力的不断强化。当然,教师在教学期间还需做到鼓励学生质疑,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思考,允许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错,但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改正。并且如若学生提出合理科学的意见,教师则需及时采纳,进而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中问、问中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的培养与发展具有周期性和系统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必须侧重对学生提问能力的不断发掘和培养,深入分析现阶段小学生提问能力较差的具体原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教学措施的制定与施行,进而实现学生學习期间位置的转变,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期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不断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志洪.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2(10):180.

[2] 苏冬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注重课堂提问能力培养[J].职业,2018,463(01):110-111.

[3] 许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7(19):84.

[4] 陈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论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4(12):157.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