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写作艺术的灵动诠释

2020-05-09 10:20福泰来
中国铁路文艺 2020年3期
关键词:红楼梦意象文学

福泰来

王雄又一部新作《〈红楼梦〉写作之美》,近日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王雄以他独特视角,从谋篇的技巧、语言的张力、修辞的艺术和美学的意境四个方面,对《红楼梦》在写作方面的美学价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用清代大诗人黄遵宪的话来说:“《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变者。”王雄敢于拿文学经典说事,可见其底气和胆量。

在文明史上,有一些著作标志着人类的精神高度。毫无疑问,《红楼梦》属于人类文明史上的精神坐标。这部伟大的小说,以居于人类审美创造乃至整个精神价值创造的最高水平线,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学高度,又展示了人类灵魂的高度。《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经历了流传,也经历了禁锢。不知天高地厚的禁锢者,其权力早已灰飞烟灭,但巨著却真的如同天上星辰永存永在。进入19世纪下半叶之后,《红楼梦》更是从少数人的刻印、评点和阅读状态中走了出来。奇迹般地大规模走向社会,走向课堂,走向戏剧、电影、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尤其宝贵的是,正在走进深层的心灵领域。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等,正在成为人们越来越熟悉的朋友。至于研究探索《红楼梦》的书就太多了,先不说中国,就连外国都有数不清的“红学”研究组织。而王雄的这部书,却是另辟蹊径,他不是对《红楼梦》一般意义上的探究、考证和解构,而是选择了写作之美的角度,将《红楼梦》的美学价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或者说,他是在借曹雪芹的写作范例,诠释如何将汉字、文法、修辞,用活、用鲜、用实和用精。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名誉主编张庆善先生在本书序言中,开篇点题地写道:“读完王雄先生的大作《〈红楼梦〉写作之美》,令人耳目一新,感觉这确实是一本很值得推荐的好书。全书重在《红楼梦》的写作借鉴与艺术审美,采取实例评点、夹叙夹议方式,从谋篇技巧、语言张力、修辞艺术和美学意境等方面,分析、探讨《红楼梦》的写作艺术之美。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引导更多的人学习、鉴赏文学名著的写作艺术,帮助人们走进红学艺术世界,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段话,对王雄这部著作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了高度概括,对其价值予以了充分肯定。

《紅楼梦》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宝典,在写作上为我们提供了精美绝伦的样板和借鉴。王雄犹如一位挖宝人,带领读者一层一层地剥开表象,探究曹雪芹的写作秘诀,欣赏深层次的美学意义。

我很喜欢《〈红楼梦〉写作之美》的叙述文字。

一般来说,学术类著作的文字相比于文学作品显得枯燥、专业,甚至晦涩难懂。而王雄的这部评点名著的书却不是这样,它以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以其特有的艺术性、示范性和趣味性,让学术类著作的文字变得灵动起来,引人入胜,不忍掩卷。

学术著作向来重学问学理、重逻辑论证、重理论阐发,是一种硬性文字。但是,王雄却脱离了这条轨道,让笔下的文字硬中有软,温和多情。因为他的作家与学者的双重身份,大胆地将抽象与具象、理性与感性杂糅在一起,既敏感于情感,又善于用意象、意境,提炼概括和表达情感,将自己的情感沉淀于作品之中,引导读者从文学名著中,汲收精华,寻找乐趣,感受汉语文字的魅力,从生命机体中发育出属于自己的文学艺术细胞来。

王雄的这本书,其文字特点的具象性和情感性,是最紧要的,也是最珍贵的。当然,他的文字还有准确、鲜明、凝练、含蓄、富于节奏感等特点。说其珍贵性,是因为只有这种品质的文学作品语言,才是真正属于审美的。其他的表现方式,则都是紧紧围绕着具象性和情感性而存在,为之助力,为之增辉。否则,就会让次要东西淹没了主要东西,模糊了文学作品语言该具有的特色面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说:“我的写作是同每一个词搏斗。”因为他希望,他的作品从第一行起到最后一行都能紧紧抓住读者。好的文学作品真是需要“苦吟”、需要靠“同每一个词搏斗”才能赢得。

王雄常说,他非常喜欢曹雪芹的写作姿态,特别是小说的语言。在王雄看来,曹雪芹的《红楼梦》语言华美、隐形、灵动,而且富有张力。好的语言,首先是准确、简洁,再就是灵魂活泼。有时就那么几句,就完成了一种跳跃和留白。气象万千,情思饱满,童趣盎然,直钻读者的心里,欲罢不能。王雄倡导喜欢《红楼梦》的人,都应该把欣赏、感悟小说的写作之美放在首位。借鉴文学名著的写作方法,包括细节组织、故事编织、文字运用等,细心品味,为我所用。

诚然,我们阅读《〈红楼梦〉写作之美》,也是在享受汉语语言的诸多美质,享受一种怡情益智的审美,享受诗心、童趣和意境。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文学家在主观与客观的遇合中,要获得诸多意绪情思、寻找适当的表现形式,必须首先求助于语言。如果他们的文字没有区别于普通语言和一般日常语言,缺乏敏锐的感染力,是很难引导读者走进文学审美的。所以真懂文学而又有出息的作家,自然懂得“同每一个词搏斗”的意义。

作家同文字的“搏斗”,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用适当的文字对文学审美的苦苦寻找。把这种寻找说成搏斗,是因为得之不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等,都是吐露出这种不易的名句。说穿了,这是为文学审美特性所逼。王雄说:“写作是语言的艺术。”他喜欢有张力的语言。他认为,有张力的语言,能给人一种阅读快感,如澄澈的山溪地,流水潺潺,滋润心田,使人心生爽朗和愉悦。丰富的词意,美妙的语句,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给人陶醉其中的美感。直入心灵,引发共鸣,令人叹为观止。王雄善于炼字炼句,喜欢用一两个精心选取的词语,点活全句。单个的字词摆放在那里,无所谓精彩不精彩,只有放在具体的句子里,才能见出那个字词使用得妙或不妙。

王雄的炼字炼句,就极善于用平常字眼造传神之句,向极普通的词语要神奇的表现力,从而展现出驾驭语言的不凡功力。洗练、简约、有节奏。一种文言句式的语势,与所论文章的语体韵味流畅地贯通一气,给人一种整体的韵律感。

我以为,《〈红楼梦〉写作之美》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诸多审美要素融为一体。

王雄作为一位易感多情的作家,动笔于学术,会天然地往他的学术写作中流淌进诗性、诗情,以及活泼和灵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这本书都是一个精致艺术品。全书的结构、布局、版式、语言和图片,诸多要素于一体,成就了一种审美情趣表达。

让我惊异的是,在王雄出版的一系列著作中,从汉水文化小说三部曲,到非虚构作品铁路三部曲,再到《〈红楼梦〉写作之美》,其审美要素丰富多彩,各有侧重,多种笔调、笔墨,可见王雄才气之一斑。

尤其是这部书的审美品质,提升了学术类著作表达。说句调侃的话,王雄动情地把《红楼梦》写作之予以了充分展示,诱导你深深地爱上了《红楼梦》,爱上了《红楼梦》写作之美,也就爱上了文学写作。

写作审美的本质上,就是非功利地去爱你面对的书写对象。值得记忆和谈论的,不是因为写作对象的富有,而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审美视角去观照,去认识理解活生生的生命体以及生命本质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王雄写作是动了诗心、诗性和诗情的。虽然不只是审美方式呈现,却是激情的言说,是对《红楼梦》写作艺术的审美表达。王雄理性、感性并用地抒写,让我们快乐地享用。学术诉诸理论认知,是逻辑解决问题;审美诉诸感兴形象,是情感解决问题。学术著作辅以某种审美品性,从修辞学上讲,无疑是加强了学术的说服力量,增强了可读性,使学术著作拥有更广阔的阅读群和更长久的生命力。

我们知道,学术著作要求严谨,要求自圆其说。王雄是作家,是懂文学、有情愫、重艺术的作家,所以在特定的学术主题面前,他很轻松地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我认为,要谈论王雄这部学术著作的特色,我愿意把学术性与审美性俱佳排在鲜明特色的位置上。

这些诸多审美要素,不仅包括艺术气质表达和艺术样式强调,还包括打版定样的教科书特色。实际上,这是王雄的创见。我们在谈论这部书的特征时,一定不要忽视它实际上是一部关于写作的教科书。完全可以作为中学、大学写作课的教材。从这种意义出发,这本书,一定可以教会人们掌握创作和写作的本事。这本事不是小事。追溯百年之前,我们的先辈对少儿的语言教育就是从阅读《红楼梦》开始的。而王雄所做的更加具体的一件事,就是将这种阅读细化,细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试图将一整本《红楼梦》撕开,再进行拼凑,把那些属于写作知识的部分合并同类,让我们对潜藏于《红楼梦》巨著中,那些浩如烟海的有关写作方面的知识,条清缕晰地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阅读《〈红楼梦〉写作之美》,还有一个深刻感受,就是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简洁明快,轻松活泼,韵味十足。

王雄花了很长时间,立足于写作艺术视角,对《红楼梦》进行挖掘、梳理和归纳,从谋篇技巧、语言张力、修辞艺术和美学意境等多个方面,总结归纳了《红楼梦》的写作之美和文学价值。依据自己的阅读心得,梳理列举了一系列《红楼梦》的写作案例,包括人物对话、故事用典、场景描写等,进行形象化表达,方便读者阅读和借鉴。

王雄的讲述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往往是一番到位的交代或描述后,跟上一串儿贴切而活泼的比喻,简直就是为精神感觉摆出一席美餐,让人品尝没够。如:“动词是肉”“形容词是化妆品”“金蔷薇的价值,在于它是由无数金子碎屑合成。”“《红楼梦》是一场文学大梦。”等等。

多方设喻,是这部书中随处可见的表述方式。写细节的运用时,比喻为“聚叶泼成千点墨”;写对比表达,比喻为“玉是精神难比洁”;写道具运用,比喻为“失去幽灵真境界”。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王雄太喜欢比喻也善用比喻,他能为他所写引来无穷无尽的比照物,让读者在活蹦乱跳的意象里,行走自如,滋情动容。

王雄高度赞赏《红楼梦》的写作意象。同时,也在借鉴学习曹雪芹的意象表达方式。所谓意象,即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王雄认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不可能没有意象,作家必须有很强的营造意象的能力。在这部著作的写作中,王雄营造意象的手法很丰富、很高明。譬如说,解析动词的运用时,题目是《花谢花飞花满天》;漫谈形容词的运用时,题目是《风流文采胜蓬莱》;讲解含蓄表达时,题目是《半卷湘帘半掩门》;谈论比喻手法时,题目是《偷的锣儿敲不得》。很显然,这些题目实际上都是《红楼梦》中的诗句或人物对话,却被他借用得恰到好处,宛如特意为他设置的一般,形成了一种或多种意象表达,趣味十足,韻味无穷。

我们说,中国文学并不缺“地上捡起来的语言”,也不缺所谓的一些浪漫词语,中国文学最缺少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端庄、肃穆、高贵与宁静。读一本好书,往往有一种感觉,天地间虽然苍茫四合,但总好像天边传来熟悉而温和的人声。这既是一种幻觉更是一种真相,那种声音是从书中生发出来的,是从精神世界里生发出来的,宛如天籁之音,悠远深沉且肃穆庄重。我们读《〈红楼梦〉写作之美》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

评价一本书的价值,有些人只是从思想角度出发,而生生忘记了艺术。其实,一部好作品,其维度也不当只是一项,还有审美之维、情感之维、语言之维等等。那些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在于他们能够将各种维度均衡地结合在一起。

如何学习借鉴《红楼梦》写作之美?王雄对青年人的建议,一是要善于借鉴。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善于发现和学习文学名著中的闪光点,仔细品味欣赏,实现融会贯通,变别人的为自己的。二是要坚持写作。写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必须多写多练,写作实践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写多了,感受就多,就会从量变到质变,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和风格,成就自己的作家梦。

猜你喜欢
红楼梦意象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别样解读《红楼梦》
“玉人”意象蠡测
我与文学三十年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