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05-09 10:08冯东彦
考试周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应用实践

摘 要:物理是高中学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在高考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背景下,这方面的优化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过去所秉持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本文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高中物理教学;应用实践

从本质上来说,“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范畴的理论,主要指的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对学生获取新知识而产生的影响。如果以“唯物辩证法”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那么“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同样一种学习行为也可以对另一种学习行为产生影响,我们可以将这种影响概括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和“水平迁移”,前者指的是先开始的学习行为影响后续学习行为的过程,后者指的是后续学习行为反作用于先开始的学习行为的过程,而“水平迁移”则主要指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同类型情境内的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的关键在于强化正迁移的效果并减少负迁移的影响,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一、 学习迁移理论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结合实际分析,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这方面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对高中生来说,学习物理既需要掌握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又需要通过各类问题的解决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因此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够实现对于课本知识的迁移运用,那么就等于掌握了解决各类问题的钥匙,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主导。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学习迁移理论教给其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并着重强化物理学习的规范性与目的性。在学习迁移理论的指导下,学生需要不断将旧知识运用到新问题的解决中,这既是对旧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对新问题理解能力的考查。两者结合在一起后,学生会更容易发现其中蕴含着的物理学规律,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体来说,这方面的优化改革打破了过去以课本知识为主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更帮助学生节省下了因死记硬背公式或定理而浪费的时间,所以应当在应用学习迁移理论的基础上推进现行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其次,依托学习迁移理论而展开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学科知识框架,进而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如果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结构严谨的学科知识框架,同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其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之后便可以在学生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其进行探究性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迁移理论的实践应用对学科知识框架的构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初步框架形成后,持续、不间断的按照该理论进行学习也能够不断丰富知识框架的内涵。以上过程需要对学生新学习的物理知识进行体系化处理,之后再选择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案才能够在潜移默化间让其真正学会物理知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核心素质培养问题的关注度有了空前提高,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也必须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基础,要进一步实现知识技能培训训练的系统化、清晰化,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二、 学习迁移理论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过程

(一)迁移基础: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

基础理论知识的迁移是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的关键,想要使该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要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度。之后教师才能够在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而为后续各个环节的物理教学工作打好基础。以“牛顿第二定律”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学中,首先要完成对于这一概念理论内容的讲解,要让其准确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相关概念的印象,提高其学习效率。其次在完成常规内容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与学生一同去研究该定律的6个性质,要尽可能让学生明确6个性质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帮助其理清楚重难点知识。最后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定律思考、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用亲身参与的方式强化其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总体来说,按照上述步骤循序渐进地逐步深入可以帮助学生就这一定律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之后再适时地引入其他内容便能够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例1 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恰巧能停留在一个斜面体上并沿斜面匀速下滑,设此过程中斜面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f1。若沿此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设此过程中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2()

A. f1为零,f2为零

B.  f1为零,f2不为零

C. f1不为零,f2为零

D. f1不为零,f2不为零

解析:首先将斜面上物体和斜面看成一个整体,由于匀速运动的物体和静止斜面都是为平衡状态,所以合力为0,把物体和斜面看成整体,两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0,水平方向合外力为0,所以,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f1为0。若沿此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由于物体受到的力F刚好产生mg,对于物体和斜面组成物体,利用系统牛顿定律,地面对斜面摩擦力为0,A正确(图2为整体结构的受力分析图)。

求解这一题目的关键是将匀速和匀变速两个过程当成两个匀变速过程进行比较。

(二)迁移条件:创设探究或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

针对物理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教师要在不断加强教学理論学习的基础上推进各项工作的优化改革,之后应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才可以顺利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讲解物理教学中涉及的重难点知识,这也能够让学生发现物理这一学科的魅力,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再者,由此而展开的改革也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的重要体现,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其综合能力。以“惯性”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学中笔者为学生设计出了以下情境:假定地球因为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那么如果我们想要移居月球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地球上的“惯性定律”到了月球之后还会适用吗?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系统的回顾分析过去学过的与惯性定律有关的理论知识,进而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之后再为其营造出相关主题的实践探究情境便可以促成最终的学习迁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这之前还需要克服教学设施陈旧、实验设备短缺的问题,及时更新或淘汰一些落后的实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上级教育部门的资金无法到位,可以尝试寻求社会资本的支持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优质的学习条件,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迁移产出:有效控制生成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中物理课本教材在各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摸清各章节内容、各物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明晰,为知识的迁移产出做好铺垫。例如在讲解“平抛运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预习时间,让其能够了解平抛运动属于曲线运动的知识范畴,进而对平抛运动有一个相对精准的把握。其次,教師还要引导学生复习“运动”的相关知识,总结出“平抛运动”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推导出平抛运动的计算公式,科学化、合理化的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节奏能够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确保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内化迁移:妙用对比法

高中物理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性,其中像不同知识点中体现同一物理思想的现象并不少见,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一差异,利用好“比较法”和“类化法”这两种教学方式,进而实现内化迁移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解“电厂的强度和电势”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因为该章节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在内容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静电场”及“重力场”等相关知识点,进而从“受重力场作用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迁移到“电荷受到电场的作用致使电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通过类比法和内化迁移的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旧知识的巩固,最大限度地确保物理教学质量。

例2 如图3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处有一固定的小球A,在Q正上方的P点处固定一根细线,细线另一端悬挂另一小球B,A、B两小球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B两小球的带电荷量逐渐减小,试分析电荷漏完前点P的拉力变化()

A. 保持不变

B. 先变大后变小

C. 逐渐减小

D. 逐渐增大

解析:小球B的受力情况如图4所示,三个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与△BPA相似,根据相似比:

TPB=GPA,所以T保持不变。

求解该题的关键在于将力学知识应用到电学之中,因此在面对未知的题目时尝试转换一下思路也能够提高解题速度。

三、 总结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推进各项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李文彬.学习迁移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47.

[2]王新伟.试析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7(1):281.

[3]马玉辉.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33):222.

作者简介:冯东彦,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民自治州临夏回民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应用实践
心理辅导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