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发展趋势 建设优质课堂

2020-05-09 10:20任星昱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生心理课堂教学

任星昱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已成为教学中的必要环节。笔者认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盯住学生数量基础以及简单逻辑思维的形成,还应通过营造和谐共景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人格的良性发展。新课改后,在传统应试教育之上,更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纪律、有文化、有素质、有道德、有理想、有正确三观的综合人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和谐生命课堂,融入情景式教学,带入感情化引导,介入多样化元素,遵循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十分必要。

营造舒心积极的学习氛围

按照新课程教学要求,课堂教学须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遵循其心理成长曲线,量身订做教学情景及成长路线规划,使学生在融入教学、开展活动中主动体验,产生浓厚兴趣;在体验实验、观察自然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相互协作、渐近探索中习得规律,理解自然、人生和世界本质,促进身心健康,实现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正确三观,使学生受益终生。

因此,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增加生活乐趣,可立足教学者知识框架体系,结合学习生活阅历,努力发掘授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契合之处,增加课堂生动性。一方面将现实生活的丰富教育资源引进课堂,如在数学学科中,有一单元为:长度单位,拿上软尺从生活中量一量,可以让学生通过量笔、量身高、量课桌等,让学生在“做中学”,边学边记住不同生活用品的长度单位,通过调动眼、手、耳等多种感观,形成系统体验进而加深理解,让课堂充满无限生机,也能让学生主动在脑中构画出长度在生活中的灵活套用;另一方面尽可能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如科学教师如何培育学生自然科学兴趣,利用参观垃圾处理站时机,介绍工作原理同时,教会他们从垃圾中提取可回收利用物品方法,进而活学多用,既提倡美德又丰富知识。

构建和谐共进学习关系

众所周知,生物界是一个大体系,动物、植物及其菌类,微生物之间以及任意两者均动态存在互利互惠的依存联系,即“共生”定义,心理学上亦称之为“共生效应”。在人类社会中,行为相互影响与环境渗透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社会人本就不是独立存在的,他在影响其周边同时也受所处环境影响,如闻名于世的英国“卡迪文实验室”,其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诞生了25位诺贝尔获奖人,这就是环境“共生”效应。根据这一原理,借以对比课堂,即可解释为课堂上学生中,你学习我学习,你上进我赶超。鉴于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利用学生间的“共生效应”,努力构建比、学、赶、帮、超的内促型“共生圈”。可通过结学习对子,建兴趣小组,搭竞赛班子等方式,让相近型学生互助,差异类学生互补,促其在学习上互相竞争,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实现个体取长补短,相互激励,进而实现群体共同进步。在实际组织中,还可就编组结对集体情况区分阶段组织量化评比,如采用张贴红旗、画成长线、计算得分,评选先进等方法,促进学生协作共进,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发挥“共生圈”绩效力。

遵循心理发展规律

课堂教学开展应与各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历程一致,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一般来讲,个体心理发展是随着阅历经历的丰富而不断完善的。小学初中段,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与学校、家庭、自身的不断定位认知中,逐步形成完整的自我意识。进入小学高段,其个体行为习惯相对固定,开始萌发惯用思维;初中叛逆心理滋生,在怀疑批判与多方引导中框定个体认知模式;高中大学进入群体关系界定,三观最终形成,心智成熟个体独立。因此,不同阶段教师应因时施教,方能事半功倍。

从小学教学来看,此阶段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自我意识提高是与课堂学习过程紧密相关的,并随着课堂学习深入而不断强化、适度调整与完善优化。这就要求此阶段课堂教学应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环境,适应其心理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与家长一起,鼓励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寻找合理的学习方法、自主实践操作并注重随时反思总结、自主协作,与合作伙伴交流体会。同时,教师、家长要扮演好调控角色,只要不明显与心理正常发展轨迹偏向,就不要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学生想法。应珍惜其心灵感受的机会和条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调节学习情绪、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始终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取得较好效果,进而进入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其自我意识与心理发展也会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逐步定型,并走向成熟。

結束语

营造舒心氛围,构建和谐关系,把握成长规律,变过去的单向型、教授型、填鸭式课堂为教、学、家庭多方联动的体验式、探索式创新课堂,使学生能学知识、长见识、培正气、树理想、定信念。作为教育者,不仅要能培养成绩优异、技能精湛,水平一流的学生,更要同时注重培育心智健康、综合发展、理念先进、思维成熟的面向新时代的一流学生,以适应社会进步要求、国家发展需要、适应时代潮流;对此,教育者责任在肩,使命在怀。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兴北路小学)

猜你喜欢
共生心理课堂教学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心理小测试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