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康养旅游业发展研究

2020-05-10 03:02宋晓丹
党政干部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康养旅游

[摘  要]在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政策作用下,医药健康、寒地冰雪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7%,较2017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必须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开发康养旅游资源,推进寒地冰雪经济等新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低碳绿色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康养旅游;森林康养旅游;温泉康养旅游;冰雪康养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0)05-0050-07

康养旅游,是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方式,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1]2019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指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要培育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新增长点。康养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与康养产业的结合产物,既能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又能通过各式增强健康的养生手段提升旅游的市场收入。东北三省依托优良的生态资源、森林资源、温泉资源、冰雪资源等,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视域下,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全面推进康养旅游业发展,必定会为东北全面振兴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一)康养旅游的相关研究

国外康养旅游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墨西哥等地,大多是关于医疗旅游、康养旅游概念,康养旅游的开发实践以及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等。国内学者关于康养旅游的研究大约开始于2009年,从2016年起研究呈现上升趋势,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康养旅游内涵特征研究,康养旅游发展策略研究,康养旅游发展路径选择研究,康养旅游产品设计研究等。任宣羽(2016)认为康养旅游是以良好的物候条件为基础,以旅游的形式促进游客身心健康、增加游客快乐感、达到幸福为目的的专项度假旅游。[2]何莽(2017)基于访谈法和问卷调查,通过康养旅游需求因素的均值排序分析,对自然环境需求、人文环境需求、社交需求和设施需求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进行研究。沈万年(2018)结合IPA方格法査找黄山市康养旅游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黄山市康养旅游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IPA模型的黄山市康养旅游满意度提升策略与黄山康养旅游发展路径。[3]

(二)森林康养旅游的相关研究

国外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有美国、德国和日本。美国人用在森林康养上面的花费比例占到人均收入的1/8,德国公民可免费享受森林保健服务,日本划分了3种类型的森林浴开发模式等。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医学人员利用森林环境对人体生理与心理的影响,研究对抑郁症患者或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国内学者对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多集中于森林康养基地的开发研究、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估、森林康养旅游产品的构建与营销、森林康养旅游的SWOT分析等。段金花(2019)通过案例,探讨森林康养基地旅游资源的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尝试性构建了森林康养基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李济任(2019)以辽宁三县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发现,康养环境具有较高的权重值,康养资源次之,开发建设条件所占比重较小,其中康养环境、康養产品与服务、基础设施在森林康养旅游开发中所占比重较大。[4]

(三)温泉康养旅游的相关研究

国外有关于温泉疗养度假的研究可追溯到14世纪初,欧美学者对温泉演变历史的研究较多,日本学者多关注于对游客需求分析以及温泉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还有对温泉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等。国内学者对温泉康养旅游的研究多集中于温泉康养旅游体验价值评价体系构建、寒地温泉度假区环境景观设计、温泉旅游开发研究、温泉旅游产业的政府监管研究、温泉康养旅游提升路径研究等。王媛玲(2010)通过研究发现在吸引游客到温泉地的主要因素中,温泉的医学价值排名首位,温泉地对游客的二次吸引力中温泉的自然条件位居第一。王立红(2019)通过对温泉康养旅游体验价值的分析,构建出温泉康养旅游体验价值的评价体系,最终得出温泉资源价值、产品设计价值、服务体验价值、康养功能价值、文化内涵价值5大类评价指标以及其包含的31个分项评价指标。[5]张颖辉、王慧(2019)提出了在优质旅游背景下,应采取制定地方性温泉康养管理法规、健全温泉康养旅游产品体系、深入挖掘辽宁温泉文化内涵、完善温泉康养旅游文化街区及娱乐设施等发展对策,提升辽宁温泉康养旅游产品层次及服务水平。[6]

(四)冰雪康养旅游的相关研究

中国知网上的数据显示,国内外关于冰雪康养旅游的研究成果较少,已有研究主要是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研究,并且有关于冰雪旅游的研究也多数集中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具有独特冰雪资源的省份或地区。白冰(2008)认为进行冰雪体育锻炼可增强人们的抵抗能力,减少低温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全面增强人的体质。踊跃参加冰雪体育健身和娱乐活动,使旅游者能够在运动中追求刺激性和标新立异的感觉。席亚凤(2018)以健康中国为背景,将冰雪体育旅游对冰雪旅游者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关系分析,指出冰雪体育运动可以有效促进机体的耐冻性,有效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本能作用,有效使亚健康状况得以改善,并且可以有效缓解人的焦虑心理,提升自信心与勇气。程程(2019)认为冰雪体育运动可有效改善冰雪体育旅游爱好者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柔韧性、耐力、抗寒能力和改善亚健康状态。

二、东北三省康养旅游业发展现状

全球康养旅游业的市场收益呈现迅速增长态势,2017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收益约为6785亿美元,相比2012年的4386亿美元的市场收益足足增加了将近2 4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9.12%。[7]有专家预测,康养旅游将是一个规模达千亿元的蓝海。2018年,辽宁共有康复疗养、托老医疗、残疾人康复、精神康复等类型的疗养康复医院91家,建设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10个。截至2019年6月28日,吉林全省共有备案养老机构462家。根据对黑龙江天鹅颐养联盟官方数据的统计,黑龙江现有康养机构106家,其中综合评级5星的康养机构有13家,4星的有37家,3星的有53家。

(一)东北三省康养旅游业发展情况

1.康养旅游收入呈现增长态势。近年来,东北三省旅游业发展步伐同样加快,旅游收入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018年,辽宁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3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吉林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21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黑龙江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而康养旅游这一新兴旅游项目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东北三省旅游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辽宁红山庄园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建设项目股权融资5.5亿元。2019年5月,“中日(大连)医养旅游发展促进中心”揭牌。2018年,吉林围绕避暑康养、研学旅行和避暑旅居三大新兴业态,实现避暑旅游收入2093.49亿元,同比增长19.02%,占吉林全省旅游总收入的48%。2018年,黑龙江依托原生态优势,明确“旅游+康养”等八个融合发展方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2亿人次,省外老年人到黑龙江度假旅居的人数超过200万人。

2.康养旅游目的地入选国家榜单。东北三省天蓝、山绿、水清的良好生态资源,非常适宜发展康养旅游产业。2018年东北三省在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有多家单位入选国家榜单。东北三省共计6家单位入围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中共包括全国73家单位,其中辽宁大连普兰店区博元聚中医药产业基地和辽宁天桥沟森林公园,吉林长白山一山一蓝康养旅游基地和吉林盛世华鑫林下参旅游基地,黑龙江中国北药园和黑龙江伊春桃山玉温泉森林康养基地榜上有名。吉林省多个地区入选2018“中国十佳避暑胜地口碑榜”正式名单(见表1)。东北三省多个城市在“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上喜获殊荣(见表2)。

(二)东北三省森林康养旅游资源

森林康养旅游是借助森林生态资源、康养环境和养生功能,辅以康养医疗服务设施,促进人体身心和谐、愉悦的新兴旅游形式。[4]7201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改善森林健康养生等设施条件,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林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森林是一类重要而独特的保健资源,东北三省不仅有中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自然林区,也有着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模式。到2020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森林覆盖率将分别达到42%、45%和47.3%。2016—2019年,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分五个批次评选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东北三省共有61家单位入围。2018年全国森林旅游推介会发布了首批10条全国特色森林旅游线路,吉林森林火山湖旅游线和黑龙江森工冰雪体验旅游线入选。

辽宁的本溪、丹东、鞍山、锦州、抚顺等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旅游资源,已经形成“春看花、夏避暑、秋赏叶、冬玩雪”的四季森林旅游模式,本溪市因森林覆盖率高达76.24%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截至2019年10月,辽宁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2处,省级森林公园42处。吉林拥有6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44个林业自然保护区,长白山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是中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红林医养康复中心、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氧吧、蒿子湖密营、白山湖风景区等,是选择吉林森林康养旅游的好去处。黑龙江森林资源主体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及完达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1个,是全国拥有最多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省份,其中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五营国家森林公园、汤旺河石林森林公园、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被喻为黑龙江最美国家森林公园。

(三)东北三省温泉康养旅游资源

康养旅游是通过各种有益方式使游客身心都达到自然和谐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5]温泉水的医疗效果、保健效果、康体效果,以及以火山温泉所产生的火山泥的美容效果等,都给温泉旅游增设了康养功能。东北三省蕴含丰富的地热资源,冬季和雪季时间较长,冬寒夏暖四季分明,非常适于温泉康养旅游的开发。

目前,辽宁温泉开发潜力排名全国第8位,地热资源储量相当于100亿吨以上标准煤,以温泉为资源的娱乐场所近1000家。中国首批星级温泉中,辽宁有4家排名全国前五位的五星级企業。

吉林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高平原和东部山区,一种是已探明的长白山天池温泉群、抚松县仙人桥镇温泉群、临江市花山镇温泉群、长春市城区地热田等,另一种是长春市、吉林市等城市开采地下深层温泉水资源的温泉旅游。其中,长白山和长白山地区的热泉占全省的54.5%,早期的温泉开发主要以疗养为主,所开发的温泉鸡蛋、温泉玉米等特色饮食非常吸引游客,温泉浴可有效缓解登山游客的旅途劳顿。

黑龙江著名的五大连池火山雪地温泉,室内外设有36个温泉泡池,具有72种洗泡功能,以五行汤洗泡为主题模式,延伸了温泉水疗养和养生的功效。五大连池矿泉水是全球珍稀的饮用、医疗矿泉,火山石板和火山矿泥具有改善新陈代谢和护肤养颜功效。黑龙江林甸县被誉为“中国温泉之乡”“世界温泉养生基地”“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其地热资源静态储量达1810亿立方米,丰富的地热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休闲度假、洗浴疗养等多个领域。温泉水中富含着20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四)东北三省冰雪康养旅游资源

冰雪康养旅游是以赏冰玩雪为主要目的,并伴以体验温泉养生、品尝地方美食、参与民俗节庆等,畅游于冰雪之中而愉悦身心的一种旅游形式。冰雪康养旅游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能让游客获得强烈的体验感。欣赏宛如仙境般的雾凇、冰灯、雪雕的同时留下美妙的倩影;畅游于哈尔滨中央大街上,必定要品尝马迭尔冰棍、冰糖葫芦以及各色的俄式西餐;欢呼雀跃地参与查干湖等地的冬捕庆典;冰雪运动之后泡一泡具有美容、药理、保健等功能的温泉以缓解身体的疲惫……冰雪康养旅游已经成为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冰雪东北——中国省域自由行大数据系列报告之东北地区》指出,2018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旅游热度较上年分别增长139%、133%、152%。

东北三省的冰雪旅游资源具有独特优势,鲜明的冰雪饮食文化、冰雪建筑文化、冰雪康养文化等让冰雪资源转化为经济效应,冰雪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产业。2018年至2019年雪季,吉林接待游客843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6.08%,实现冰雪旅游收入1698.08亿元,同比增长19.43%。[8]2018年冬季辽宁推出冰雪温泉、花灯庙会、民俗文化、乡村赶集等主题活动共计200余项,营口冰雪温泉养生游、抚顺冰雪温泉民俗游、沈阳冰雪温泉采摘游等成为辽宁冬季旅游的热点。2018年至2019年冬季,黑龙江冰雪文化旅游热度激增至152%,高居东北三省榜首,其中哈尔滨冰雪旅游占到全年旅游收入的62%,成为中国冰雪旅游人气最高的城市。

东北三省滑雪场建设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吉林和黑龙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是中国滑雪场建设的三大主要区域,2018年,全国滑雪场面积排名前十位中,吉林万科松花湖滑雪场、吉林北大壶滑雪场、吉林万达长白山滑雪场、黑龙江亚布力阳光滑雪场,分别排名第一、第三、第四、第八位。吉林现有滑雪场43家,接待人数排名全国第一、第二和第四的滑雪场就在其中。2018年,中国滑雪场数量增加到742处,其中黑龙江以124家滑雪场位居全国之首,哈尔滨融创雪世界是世界雪道面积最大的室内滑雪场。

三、东北三省康养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型康养旅游业人才短缺,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尚未建立

目前,国内康养形式主要以医疗康养、休闲康养、旅居康养、文化康养、运动康养、饮食康养、美容康养、生态康养8个类型为主,实现康养的过程需要医疗领域、医药领域、文化领域、运动学领域、营养学领域等多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参与和支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下岗人员和农村务工人员居多,具备专业技能有限等是康养旅游业人才供给的突出问题。康养旅游项目的实施更需要人员有全面的管理能力与突出的资源整合能力。而康养旅游专业型人才的短缺,并不是东北三省的個性问题,是存在于全国各旅游大省的共性问题。东北三省范围内还没有培养专业型康养人才的学院,全国首家康养学院——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也是从2017年才开始实施首批招生计划。有研究显示,康养旅游产业集群的建立需要康养+健康产业、医疗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养老产业、绿色农业、旅游地产和其他旅游产业。四川、山西、山东等旅游大省已提出并开始建立康养旅游产业集群,东北三省未见相关信息。

(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整体偏低,辽宁和吉林呈负增长走势

2016—2018三年间,东北三省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整体表现为偏低态势,其中辽宁和吉林呈负增长走势,黑龙江虽有所增加,但涨幅也较为缓慢。2018年,辽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2016年减少了8434万美元,下降4.6%;吉林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2016年减少了10536万美元,下降13.3%。2018年黑龙江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2017年增加5748万美元,2017年比2016年仅增加2153万美元。2016—2018年三年间,辽宁接待国际游客数量显现为逐年递增走势,但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却表现为逐年减少;吉林接待国际游客数量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共同显现出下滑趋势;黑龙江接待国际游客数量同比不及辽宁的一半,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不及辽宁的三分之一。

(三)滑雪竞争力明显落后于河北,冰雪运动尚未获得全面开发

中国四大滑雪大区分别是河北、吉林、黑龙江和新疆,由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张家口崇礼滑雪场、延庆滑雪场等京津冀地区的滑雪竞争优势越发强劲。2016—2018年间,河北滑雪场数量增加了13个,吉林增加5个,黑龙江增加2个。2018年,河北59个滑雪场接待滑雪人次210万,吉林和黑龙江分别是43个滑雪场接待184万人次和124个滑雪场接待221万人次。河北滑雪人次4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5.70%,而吉林和黑龙江仅为24.22%和12.29%。吉林和黑龙江作为冰雪资源大省,滑雪竞争力明显落后于河北。目前,东北三省对冰雪资源的开发还是处于赏雪、赏冰、滑雪、玩冰等传统项目上,对冰雪运动的供给仍局限于普通双板或单板滑雪、滑冰、马拉雪橇、冰壶等,而国际冰雪运动走势已经向雪鞋健行、雪地自行车、直升机高山滑雪、攀冰、滑雪板溜冰等演进。

四、促进东北三省康养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挥冰雪、森林、草原、湖泊、湿地、边境、民俗等自然人文资源和独特气候条件优势,加快发展旅游、养老、健康、文体、休闲等产业,把东北地区建成世界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9]康养旅游是对优势资源有效利用的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一)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合理布局康养旅游项目

旅游作为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重要的经济合作领域,为东北三省发展康养旅游业增加了新的路径选择与动力。2019年1月,联合国在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康养项目落地吉林长春莲花山。该项目立足吉林辐射东北亚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在提供优质康养服务进程中积极融入新一轮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是东北三省选择从可持续发展的康养领域为切入点,借助“一带一路”有利契机,开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最好证明。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显示,2019年中国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向旅游交流已经超过6000万人次,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蒙古国、缅甸、菲律宾、越南等国家成为中国入境游的主要客源市场。东北三省应积极抓住这一利好时机,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康养旅游路线的优化设计,加强东北三省康养旅游产品的媒体推介,加强康养旅游服务质量的对外提升。充分调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游客对康养旅游的需求重点,科学谋划与合理布局康养旅游项目的设置,尤其要在设置过程中充分融合冰雪文化、中医药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些东北三省独特的文化元素。

(二)推动中医药康养旅游明晰化、目的化和精细化

《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候鸟式”休闲康养基地,推进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开展康养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发展温泉疗养、康体保健、中医理疗等健康养生产业。[10]中医药康养旅游是中医药的延伸和旅游业的拓展,东北三省依托优质的森林氧吧、温泉冷泉药泉等自然优势资源,推动中医药与旅游融合发展符合消费的时代需要。中医药康养旅游既不受东北三省季节变化的约束,也不会完全受制于经济的起伏变化。选择中医药康养旅游的消费者,绝大部分是身体康复的刚性需求,如运动员赛前赛后的体能调养,西药存在引发比赛抽检副作用的可能性,赛后进行推拿、针灸对于减缓肌肉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外国游客对中医药旅游的选择多侧重于皮肤病的治疗、儿童脑瘫患者的康复等。因此,要将中医药康养旅游做到更加明晰化、目的化和精细化,明晰化是要明确客源的消费需求在哪,明确消费者想要获得哪种类型的服务;目的化是消费者要通过中医药康养旅游获得什么样的结果;精细化是指人文型的服务态度和水平,要让消费者到达康养地就不再有其他顾虑,只管安心体验或经历康复的过程。

(三)打造高端康养旅游目的地,增强对国外康养游客的吸引力

打造高端康养旅游目的地,其宗旨不是让旅游者通过高消费才能获得更优良的服务,而是要通过优良的服务吸引游客能够愿意在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并且会产生再次光顾目的地的意愿和计划。高端高在哪里?一是要供给优良的配套基础设施,保证在旅游目的地范围内出行方便,居住舒适,餐饮安全且健康;二是要将服务意识和行动放在首位,优质的服务一定是想在顾客需求前面的服务,包括注重环境卫生、医疗、人文关怀等细节性服务;三是要提供品类丰富的旅游产品,无论是伴手礼还是民族特色商品,在价格上应高低适宜,可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好的康养旅游就是要满足不同游客的差异化需求,要有档次合理的康养住宿设施与品质优良的康养餐饮,要提供特色鲜明的康养旅游产品以及恰当舒适的人文服务。东北三省的康养旅游市场,在充分挖掘人口红利,增强旅游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同时,也必须增强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中医药康养旅游、温泉康养旅游、冰雪康养旅游都可作为吸引国外游客的主打产品,应通过网络媒介拓宽对相关康养项目的宣传渠道,注重打美食牌、民俗风情牌、文化内涵牌等。

(四)提升冰雪康养游客黏性,延伸冰雪产品开发供给

游客黏性和重游率的提升是对旅游地最好的评价,这需要依托旅游地的吸引力、体验感、主题性、差异化和完善的商业环境等。冰雪康养旅游不应该是单纯的观光体验式旅游,如果仅仅是局限于看看冰灯或雪雕,滑一次雪、泡一次温泉、吃一顿东北特色餐,那就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不完整状态。通过建设便利的基础设施、打造精细化服务、举办体育赛事、提供O2O智慧服务、亲手制作东北特色食品(蘸糖葫芦、搓黏豆包)等,使游客留下来、住下来、还想来,并愿意把美好的旅游心得分享给亲人朋友。甚至是通过趣味冰雪运动留住孩子,留住家長,让他们会选择二次消费或多次消费,从而实现提升游客黏性的目标。以冰雪为背景的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冰雪奇缘》,其延伸的周边产品收益令人惊奇,仅女主的“艾莎裙”在美国一地就卖出300万条,此外还有16款全新的电影主题食品以及医疗保健品,其电影相关产品赚取了约10亿美元。因此,延伸冰雪主题产品开发可以设计制作以冰雪为主题的动漫人物、玩偶形象、创意电影、特色包装、冰雪造型服装、箱包、雪花拼插玩具等,越具创意性的产品才越可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6/0108/c172318-28030008.html.

[2]任宣羽.康养旅游:内含解析与发展路径[J].旅游学刊,2016,(11):1-4.

[3]沈万年.基于IPA分析的黄山市康养旅游满意度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47.

[4]李济任.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估研究——以辽宁省三县(市)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50.

[5]王立红.基于扎根理论的温泉康养旅游体验价值评价研究——以营口御景山温泉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47.

[6]张颖辉,王慧.优质旅游视角下辽宁温泉康养旅游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9,(7):94-96+118.

[7]合易农业农村规划研究院.康养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EB/OL].http://www.xiangcunly.com/wz/tyjk/1555.html.

[8]赵丹丹.吉林:打造旅游交通网络  服务冰雪旅游[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9-12/11/c_1125335498.htm.

[9]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04/26/content_5068242.htm.

[10]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9/5150168/files/7779d2ddc7d24744ac036acaf6a89037.pdf.

责任编辑  魏亚男

[作者简介]宋晓丹(1980-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

本文系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加强黑龙江省对俄产业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研究”(19JLH05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智库项目“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竞争力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康养旅游
崇州市创新康养旅游园区“五位一体”建设的实践调研
焦作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贺州“医养结合”发展路径研究
北部湾沿海地区康养旅游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康养旅游市场发展研究
康养旅游的特征与差异研究
康养旅游纪念品设计思考
“大众旅游”背景下康养旅游的研究
四川康养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