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森林康养“1234”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5-10 02:36张文凤郭金鹏曾令美罗惠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0期
关键词:康养产教森林

张文凤 郭金鹏 曾令美 罗惠宁

[摘           要]  森林康养逐渐成为贵州省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同时带动了森林康养人才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贵州省林业学校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在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设置森林康养方向,探索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森林康养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以贵州省森林康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校内校外两个平台带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院校合作的办学模式。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森林康养;“1234”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0-0001-03

随着我国人民健康意识和需求的逐渐增强,未病先防、康体养生、休闲养心成为健康中国的战略核心,催生并带动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到2022年,将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设1200处[1],森林康养基地将逐渐成为人们养生养心的绝佳去处。同时,人才缺乏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发展的瓶颈效应逐渐凸显[2],2019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和职业学校建设森林康养相关学科和专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3]。产教融合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产教融合概念的出现和发展源于“产教结合”,最早在2013年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初次提及产教融合,学术界对其涵义至今尚未形成高度的共识。张禹认为产教融合是从满足一定时期国家经济转型需要,通过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一种人才培育模式[4]。陈年友认为,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是职业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其具体内容包括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5]。欧阳河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融为一體,其基本标志是产生新的产教融合体[6]。由此可见,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实现教育与行业的无缝对接,并从中获得发展动力与创新源泉。按照教育部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专业名单,在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专业代码:131000)设置森林康养方向,按照一个核心,两个平台,三方合作,实现四个结合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探索研究。

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森林康养方向)参考、借鉴国内外关于森林康养和产教融合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围绕产教融合开展研究和实践,初步形成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森林康养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一个核心明确了专业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办学定位;两个平台解决师资转型培养途径,及时获得国内外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最新资讯;三方合作为专业建设提供政策及科技保障,四个结合解决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图1)。

一、一个核心的内涵

贵州省林业学校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办学宗旨,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办学优势,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行业调研,获取了大量的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森林康养方向)的学生除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职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等基本知识外,需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通过相应的岗位实践,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其核心职业能力是森林康养服务能力为主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在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旅游风景区等主要机构从事康养服务等工作。

二、两个平台的构建及运作

(一)校内平台

森林康养产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业态,教学资源缺乏,贵州省林业学校本着职业教务必须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充分挖掘现有专业资源,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不同专业教师的跨界融合,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基本能胜任森林康养教学的师资队伍,在涉林专业、护理专业开设森林康养课程,普及森林康养知识和理念。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指导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森林康养方向)建设与发展。

(二)校外平台

本着主动参与,提高行业影响力的基本思路,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积极争取各种培训学习机会,参与协会活动,鼓励教师参与中国森林康养分会主办的森林疗养师培训学习,现已有六人成为森林疗养师,组织西南片区森林疗养师培训任务,选派教师参加全国森林疗养课程设计大赛。积极主动参与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开展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调研,积极参加贵州省理解国际生态论坛,鼓励教师申报森林康养科研课题。

通过校内外平台的建立,基本实现了学校在森林康养行业从内到外、从上到下的纵横向联系,对师资培养和专业建设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三方合作驱动机制

(一)校行合作,提升行业影响力

通过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加强经验借鉴、学术交流、资源整合,实现互通互融。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讲学,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推荐学校教师担任贵州省森林康养专家,协助贵州省林业局举办森林康养培训班,使森林康养教学获得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与支持,提升学校在贵州省森林康养行业的地位和声誉。

(二)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及培养方式的总体框架。由于森林康养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没有成熟的产业发展轨迹,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必定给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注入新元素,诸多因素导致森林康养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案能否紧跟产业发展的步伐,取决于教育者对产业的了解程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7]。

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环节。通过产教融合,能实现职业学校与产业的深度结合,有利于深入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动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必备职业素养教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驱动学生继续学习的潜能,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一批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贵州省林业学校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及时启动森林康养专业筹备及建设,在森林康养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森林康养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论证优化,优选了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挂牌,作为学校学生实训、“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同时开展师资、人才互兼互聘、送教下乡、科技下乡等全方位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双赢。

(三)校际合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森林康养是一种业态丰富、产业多元、互融共生的新型发展模式,是森林、旅游、休闲度假、医疗、养生养老、教育及运动深度融合的创新事业[7],森林康养专业建设需要多层次不同行业不同专业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了多名教师到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干部管理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学习、交流,聘请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等院校专家作为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指导森林康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优化,开展专题讲座等多途径校际合作方式,加强与相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四、四个结合的实施路径

(一)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结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强调:启动1+X证书制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7]。根据《方案》精神,结合森林康养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相结合,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严格顶岗实习管理,改革课程考核形式。鼓励森林康养专业学生获得园艺疗法、芳香疗法、户外运动、自然教育、康复保健、老年照护等相关业态职业资格证。

(二)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结合

根据森林康养业职业岗位(群)及岗位能力要求,结合森林康养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建立森林康养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表,梳理森林康养人才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紧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课程体系(见图2)。

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教职成厅〔2019〕6号)》的通知,开足开齐公共基础课之外[8],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开设森林文化、普通话、职业礼仪与沟通技巧等公共拓展课。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其中,专业技能课主要有:森林康养医学基础、生态与环境心理学基础、康养森林环境、中医学基础、康养基地概论、康养植物识别、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等。专业(技能)核心课有:康养护理、中医康复理疗技术、健康管理、森林食品、森林运动疗法、芳香疗法、园艺疗法、自然教育等,结合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实际情况,开设茶艺、旅游概论等专业拓展课。

实践课程包括公共教育实践和专业技能实践。公共教育实践围绕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结合课程教学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专业技能实践有教学模拟实践和生产实践,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模拟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不少于1∶1,生产实践主要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完成,按照国家学制规定,在岗实践不少于6~8个月,实行工学交替、弹性学制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严格实践考核制度,确保实践课程的有效性。

(三)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结合

本着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先行的原则,鼓励林业、医学、中医药、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通过中国森林康养分会组织的森林疗养师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森林疗养师证书)和综合实力。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深入森林康养基地考察、调研。同时,聘请相关行业专家作为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成员并作为兼职教授,指导专任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承担课程指导、专业顶岗实习、课程设计与开发等任务,形成一支多层次的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

(四)教学与生产过程结合

教学是教和学有机组合的一个整体活动。教与学各个环节都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体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的结合。首先,在“教”上下功夫:专业设置与生产结合,通过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设置森林康养方向、开发课程体系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进行师资和教学资源建设。其次,将“学”的实践环节前移,根据森林康养生产活动季节性强的特点,实行工学交替等灵活的教學方式,将企业需求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国林业网.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6-05-25.http://www.forestry.gov.cn/.

[2]张洋,林楠,吴成亮.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供需前景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9-95.

[3]中国林业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9-03-13.http://www.forestry.gov.cn.

[4]张禹.新时代产教融合的意义、障碍和解决途径[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7):65-66.

[5]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6]欧阳河,戴春桃.产教融合的内涵动因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7):51-56.

[7]中国政府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教职成厅〔2019〕6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11/t20191129_410208.html.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康养产教森林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期导读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