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体育素养计划研究及启示
——基于ASPEN报告分析

2020-05-11 09:01何勇明
体育教育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计划素养体育

李 良,曹 赤,何勇明

(1.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基础部,江西 景德镇 334000;2.江西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3.景德镇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4000)

1 美国体育素养计划提出的背景

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一直是美国政府关注的焦点。2008年,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HHS)发布了第一版《美国人体育活动指南》,为美国人提供有关健康的身体活动的科学指导。2013年HHS制定了美国《中期报告:增加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策略》。为青少年提供60分钟日常体育活动的策略。2015年HHS发布了“加快步伐(Step It Up)”的身体活动倡议。然而,尽管在众多政策指引下,美国儿童青少年依然缺乏有效的体力活动。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少年超重或肥胖,肥胖青少年协调性较差,尤其是在需要通过空间运动或投射身体的任务中表现较差,很可能是活跃障碍;这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率更高,也是诱发癌症、心脏病、中风、关节和骨骼疾病以及抑郁症的潜在因素[1-2]。到2030年,单独治疗可预防的肥胖疾病综合医疗费用可能会增加高达660亿美元每年,经济生产力每年损失高达5 800亿美元[3]。

面对如此令人担忧的健康问题,追本溯源,找出一个具有系统化的体质健康治理策略是美国政府与社会长期努力的目标。有研究表明,儿童在学前阶段,身体活动会随着运动技能的提升表现出更高的活跃度,运动协调是身体活动的重要预测指标;在小学阶段,身体活跃的年轻人更有可能在青春期和成年期保持活跃[4-5]。198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有证据表明早年运动发育质量对晚年所经历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影响,与Kriellaars所指出的“体育素养是通往积极生活方式的门户”[6]作用不谋而合。体育素养需要培养的不仅是运动技能,更是培养使用这些技能的思维方式的手段。然而,许多人迟迟未获得基本运动技能,这使他们能够对自己参与体育和其他活动能力的满意度下降。2013年,ASPEN把“体育素养”作为一个值得考虑的概念,形成了一个工作组。通过发布白皮书的形式,指出如何建立美国儿童体育素养计划。2014年,美国健康与体育联合会(Society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ors shape America,以下简称SHAPE)发布了K-12体育国家标准和等级结果。国家标准第三次修订的关键变化之一是将“体育素养”一词取代“受过体育教育的人”。2015年ASPEN在报告中报道了“全民运动,为生活而享:一个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游戏的剧本”,将体育素养定义为“能力、自信和积极活动的愿望”。

2 美国体育素养计划的含义与目标

体育素养是集能力、信心和欲望的身体活跃表现形式。具体而言:能力是指基本运动技能的能力,允许个人参与各种健康游戏活动,通过非正式游戏和有意教学的混合运动技巧取得体育素养教学效果。信心是指个人对参加体育运动或享受其他体育活动能力的确信。欲望是指身体活动的内在热情。另外,SHAPE国家标准的目的是实现体育素养的概念,并为教师提供用于制定课程和课程计划的框架;并要求从学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所需的技能,了解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影响与好处,定期参加体育活动,满足身体健康需求,重视身体活动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贡献等方面来培养儿童体育素养。Lloyd等人认为,生活中的体育素养培养应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从运动发展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让青少年接触各种运动模式,以确保孩子能够在一系列不同活动环境中灵活地运用各种运动技能,然后专门针对特定的单项运动中的运动模式实施训练。

体育素养目标是为美国所有年轻人创造条件,鼓励身体直接接触大自然使他们在中学时期能够具备体育素养[7],并于2016年底之前将体育素养原则纳入儿童生活组织计划中;鼓励他们在2018年之前设计这些教学框架,在2020年之前全面实施。这些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学校、日托中心、青年领导组织和社区中心等,要求所有部门都可以发挥支持作用,承担提高体育素养的培养任务。到2020年,随着这些计划实施,利益相关者应该对费率进行基准测试,然后设定到2030年如何覆盖所有青年渐进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战略来覆盖最脆弱的人群,从而鼓励养成适合的健康生活习惯。另外,通过体育素养计划了解不同背景儿童所面临的障碍,缩小弱势群体和其他儿童身体活动之间的差距作为组织优先事项清单的主要目标。

3 美国体育素养计划的结构与实施策略

3.1 体育素养计划组织结构

体育素养计划包括了10个不可分割的领域:社区娱乐组织、教育、健身组织、国家体育组织、医疗保健和医疗服务者、公共卫生机构和基金会、媒体与科技、工商业、父母/监护人、政策制定者和公民领袖。主要从“原因—理念—障碍与竞争利益”为视角主线对每个领域所要求的“体育素养”进行分析,各司其职、逐步构建一个完善统一的体育素养培养体系(参照图1)。

图1 美国体育素养计划的组织结构

3.2 体育素养计划实施策略

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实施策略。宏观实施策略方面,罗伯特伍德约翰逊(Robert Wood Johnson)基金会支持ASPEN创建了一个由来自各个部门领导人组成的工作组,制定战略计划。具体方式:①围绕体育素养计划进行全球环境考察;②制定符合美国文化和需求的体育素养定义;③确定可以识别实施的体育素养目标;④吸引更多关键部门的领导者亲自参与制定体育素养计划;⑤基于体育素养目标基础为工作组织提供咨询。微观实施策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集中在社区娱乐组织、健身组织等10个领域(参照图1)。每个领域依据自身优势特点开展体育素养行动计划,从理念、计划、实施障碍、资源等方面进行谋划布局。另一方面则从学校体育课程布局。SHAPE把“体育素养”纳入美国K-12体育教育体系中,并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K-12体育教育国家标准(见表1),这些标准以体育素养为基础,定义了学生应该通过高质量的体育课程了解和能够做到的事情;总体目标是“发展具有知识,技能和信心的体育素养人士,享受一生的健康体育活动”[8]。

表1 SHAPE美国体育课程国家标准体育素养主要内容

另外,美国一些州、体育组织作为体育素养推动力量也在相继发挥着重要作用。譬如,犹他州体育生活计划通过开发基于体育素养模型LTAD概念,引入其体育项目提升了体育素养认识,并共同分享了这一基本运动理念。威斯康星州斯托顿,通过青少年体育节目推动体育素养计划。斯托顿公园和娱乐部门为0至6岁的儿童开设了以体检为基础的课程,称为“积极的开始(Active Start)”,将6至9岁的课程称为基础课程。在国家体育组织中,美国曲棍球公司引入美国发展模式(ADM),提供一种明确的系统(构建模块)方法,从参与的最早阶段开始发展儿童运动潜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技能熟练度。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已经采纳了一项旨在统一国家管理机构和社区体育计划的倡议,其目标是让美国人终身活跃于体育运动中。

4 美国体育素养计划的基本特征

4.1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美国体育素养形成并非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在寻求制定体育素养计划之前,就已经有部分国家开始对体育素养概念进行定义,制定相应标准,甚至个别国家已发展到成熟阶段。2014年ASPEN研究所在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始为美国制定跨部门的体育素养计划。第一步是执行佛罗里达大学体育政策和研究协作计划,进行首次全球体育素养环境扫描,以了解更多有关在其他国家推广和实施体检的体育素养方面知识。在进行扫描时,采用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对同行评审的体育素养相关出版物、政策文件、国家体育素养网站进行主要数据评估分析,采访体育素养现代运动创始人玛格丽特怀特博士,通过电子通信从其他国家的专家那里收集信息。第二步根据文献综述和体育素养专家建议,选择了10个国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拥有最成熟举措的国家(英格兰,威尔士和加拿大)主要通过体育和教育系统提供体育素养计划。英格兰和威尔士利用国家彩票基金支持体育素养计划,而加拿大主要使用政府和私人资金,所有补助资金用于私人捐赠或企业赞助的体育素养计划。如:加拿大“终身运动”(sportforlife)、威尔士“体育与学校体育倡议”(thePEandSchoolSportInitiative)和英国“青年体育信托”(youthsporttrust)都致力于推行本国体育素养行动计划。第三步基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本土实际,由ASPEN牵头研究发布《美国体育素养:一个模型、战略计划和行动呼吁》战略报告。

4.2 基于大量实证调查分析

美国体育素养计划是在大量实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相对而言,体育素养这个术语是相对较新的,它的定义、概念基础是如何形成;如何改变它以及它与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整体健康和健康关系等许多基础问题缺乏共识。玛格丽特定义体育素养作为动力、信心、身体能力、知识和理解以保持身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活动[9]。Tremblay提出“体育素养是与健康积极生活和促进身体活动机会相关的特征、属性、行为、意识、知识和理解的基础以及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积极健康选择”[10]。2015国际体育素养协会(IPLA)指出体育素养是“动力、信心、身体能力、知识和坚持价值并在生命的体育活动中承担参与责任”。定义不仅强调个人特征,还注重参与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因此,“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的理想结果取决于有助于身体活动能力的基本属性、特征和习惯性地执行所需行为的一种生活方式。根据这一定义,拥有体育素养的孩子具备动力、信心、知识、技能,并且必须享受积极的生活方式,并致力于健康的习惯性运动行为,包括推荐的常规体能活动和有限的久坐行为。SHAPE制定框架确定教育计划目标,重点关注体育素养的特征,如身体素质、知识和理解、健身概念、测试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还制定了开展体育课程的体育教育方法,并侧重于对许多体育素养内容的关注[11]。另外,美国还参照加拿大体育素养首册(CAPL)积极研究评估策略。

4.3 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重点

Kriellaars认为“体育素养对于每个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获得必要的生活技能至关重要,这是积极参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12]。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身体在童年早期快速发展,在童年中期稳定,然后在10至12岁之间再次迅速成熟[13],并作为体育素养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了解儿童的身体发育是培养体育素养的关键。一般来说12岁是体育素养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考虑到儿童身体和认知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因此应将年龄视为组织机构的关注方向,以帮助儿童建立体育素养指南。ASPEN认为体育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幼儿阶段开始实施,并伴随着年龄提出相应的体育素养培养计划,以支持终身体育活动。因而美国公园和娱乐部门要求:①在国家层面投入资源,制定体育素养计划,让当地团体可以轻松实施,将体育素养原则纳入认证园区和娱乐专业课程;②在州和国家会议上举办预备会议,使体育素养原则成为公园和娱乐部门认证的先决条件,举办“体育素养行动日”;③安装有助于提高体育素养的健身站和游乐场设备,使用可帮助人们参与基础设施的标牌。为了保证体育素养培养的实效性,ASPEN还建议实施跟踪,开展体育素养技能活动,开发满足体育素养评定标准,与经验丰富的军队合作为青少年提供帮助,将其作为夏令营和露营活动的基地。另外,对于残疾青年来说,等到他们年龄大到可以参加课后计划可能为时已晚,特奥会计划的数据显示2至5岁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期间未能吸纳残疾青年可能会导致这些人在学习基本运动技能,培养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以及拥有活跃的愿望方面相对落后。所以,把特殊障碍人群纳入到体育素养培养计划中,从幼儿阶段开始培养,有利于特殊障碍人群的及时矫正,最终减少残障数量是主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4.4 多部门协调联动推行

体育素养计划作为一项美国国家战略,需要多部门协同联动推行,并制定具体的行动战略计划。①健康保险公司和政府医疗保健计划方面,要求将体育素养计划纳入雇主健康计划,提高对“运动缺陷症”这种疾病的认识,提醒儿童、父母(监护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注意患者的身体活动,允许健康储蓄账(HSA)用于符合标准的体育素养,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等消费;评估婴儿、学步儿童、学龄儿童和儿童青少年每次访问时的运动发育和体育素养技能,并整合到正常儿童发育和运动功能指南的教学中。②公共卫生机构和基金会方面,将评估原则与教育标准纳入大学公共卫生计划、社区健康等课程中,如母亲和育儿课程、亲子教育课程等,尽可能减少残疾障碍。③媒体与技术方面,建议媒体公司与公共体育服务进行合作,通过使用流行运动员和演艺人员的视频剪辑,使体育素养的“酷”概念能够植入青少年心理,激发青少年参与促进体育素养活动。在技术层面上将广告空间捐赠给体育宣传栏目以促进消息传递,利用视频游戏公司和电视制造商嵌入一个软件功能,当孩子们达到每天最多两小时AAP建议的屏幕时间时提醒他们参与体育素养活动。另外,SHAPE率先把体育素养纳入国家课程标准体系中,为学校体育提供全面身体活动计划的体育素养方法,包括实施综合计划和改变整个学校的活动环境。在社会组织上,协同运动是良药(exercise is medicine)、国家体力活动计划(physical activity plan)、让我动起来(let’s move)等其他长期且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活动组织共同倡导体育素养概念。在政府官方推行上,则结合总统青年健身计划(presidential youth fitness program)大力推行。

5 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启示

5.1 正确认识体育素养价值,充分发挥家长引领角色

Patricia E等人[14]把体育素养看作是每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旅程,并不存在“有”或“没有”、实现与否的产物;相反,它是个人体育活动的生活体验,每天或甚至每分钟都会变化。ASPEN研究认为“当孩子出生处于婴儿时期的成长过程,是培养体育素养的唯一场所”,也是最佳培育阶段之一。当孩子从家里走进大自然中开始强迫他们的身体进行探索时,其实质就是体育素养的培养过程。显然,体育素养是每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运动技能属性,它贯穿整个生命历程的始终,具有长期性和终身性的本质特点。因此,需要全面深入认识体育素养的基本作用,进而为儿童青少年带来切实的健康益处,这也是每个家长关注的焦点。在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培养期间,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其行为、态度及价值观念的变化都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体育素养行为塑造。如果把体育素养看作是某项运动技能的掌握或者是促进身体健康运动,这仅是看到健身手段,而忽略了体育素养育人的本质,进而容易造成对体育素养认识的缺位。家长在培养儿童青少年体育素养期间不仅要正确认识体育素养价值,承担监督者的职责,还要切身地实际参与,借用体育素养桥梁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添互信;甚至是担任孩子体育素养活动的老师,积极发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引领楷模作用,将会是对孩子养成良好体育素养行为规范的最大认同和肯定,也将是我国推行体育素养的助推器。

5.2 依据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研制体育素养标准

在参照发达国家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实证调查研究,美国把12岁作为培养体育素养的一个重要分水岭。SHAPE则将K-12国家课程建立了从难到易的5个体育素养标准(见表1),并相应提出了针对性要求。加拿大长期运动发展《(Long Term Athletic Development),以下简称(LTAD)》计划为每个加拿大国家体育运动组织(NSO)提供框架,通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为个人创建体育活动计划来实施体检。在加拿大,体育素养被认为是精英体育和健康国家的基础。加拿大的目标是每个孩子在12岁之前具备体育素养;每个统计局的LTAD运动特定模型都为高性能运动员的发展提供了计划以及希望参与娱乐获得个人的健康益处;同时提供指定的加拿大体育计划,其中包括LTAD产品的更新和副本,以允许加拿大体育部评估国家统计局在高级体育素养问题上的进展。为此,国内整个体育素养标准研制需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着手实施。具体而言:①政策构建。应把《体育素养标准》研制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由教育部统一牵头布局谋划。②意见征询。广纳民意、建立以社会为主体的体育素养标准制定模式,采用多部门参与、群策群力等方式制定框架。③实证调查。利用大数据信息系统为国家和地方体育素养的规划,实施和评估提供信息和支持。④评价指标。参照2014年我国开始修订新一期的《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作为常模参照,将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不同组别,试图建立共性指标,服务各年级学生(包括特殊残障),为整个生命周期的个人创建身体活动计划;建立最适合性别和年龄范围的评定过程,认识到性别差异造成的发展速度不同。⑤监管原则。实施管办分离的原则,鼓励采取第三方监管办法,实行第三方监管时,不仅需要各主体之间保持独立,而且还需考虑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平衡主体之间的利益。

5.3 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行体育素养战略

体育课程涉及体育、生理卫生、健康、环境、娱乐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还涉及身体发展、人际关系、运动技能等实际活动方面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特点[14],也是体育素养实施的最佳场所之一。SHAPE认为体育教育者在帮助引导年轻学生提高身体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反过来,这又允许教育者在不同方面学习体育素养,以帮助每个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8]。根据学生的经历、技能、年龄和成熟程度设计课程,必须正确理解体育素养概念。特别是在学校环境中,体育教育者应评估他们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以使年轻学生具备体育素养。在年轻时候建立运动和身体活动的基石将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培养体育素养创造条件。季浏对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解读指出,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要培养个人的健康与身体发展、运动概念和动作技能、人际关系、健康的社区与环境等4个方面的核心素养[15]。标志着国内将体育素养纳入国家课程体系范畴,从理论升华上升到实践操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引方向。然而,依据国外成功经验,体育素养仅放在高中课程阶段,显然错过了最佳培育阶段。因而后续体育课程改革中,首先,应把体育素养培养理念纳入小学甚至是学前教育阶段,积极协同家长引领作用共同推进体育素养概念的认识。其次,把体育素养标准与各学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学段升学考核指标进行捆绑,利用考核源生动力作为各学段的刚性需求来全面推动体育素养战略的内生发展,实行校长推行责任意识制度有效遏制体育素养让位于文化学习的现象。最后,建立可靠的数据和信息系统为体育素养战略的规划,实施和评估提供信息支持,为后续战略实施提供反馈及优化方案。

5.4 多部门协同推动,建立联动共享的实施环境

多部门协同推动,建立联动共享的实施环境是美国实施国家战略的新常态。如美国HHS发布《美国人身体活动指南(2018)第二版》、“加快步伐(Step It Up)”、综合学校体力活动计划(Comprehensive 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CSAP)等健康战略计划都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资源共享、结合部门自身优势大力推行,建立和谐有序的实施环境。相反,尽管国内也相继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纲领文件,但仅是政府要求各部门、各级地方实施,导致政府“一言堂”的行动呼吁仅停留在宏观倡导层面,并随着政令层层下达而逐渐弱化。因此,结合国内实施环境,建议:①政府担任治理角色,建立以教育部为首的推行主体,通过政策强力推动,附带刚性要求、实施不定期检查等方式要求“从单部门封闭管理机制向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转变;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下决心破除制约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16]。②建立以学校为主阵地的体育素养实施环境,明确“学校—家庭—社区”在推行体育素养的基本职责、厘定各自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具体而言,学校制定相应的体育素养课程计划、从课程目标、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逐步实施;家长则充分发挥角色引领作用,共同参与;社区则作为课后体育素养计划的培养阵地,不仅要提供对接学校体育素养的培养任务,“还应完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健全社区体育的组织体系,促进社区体育工作的常态化、系统化”[17]。③协同共享,积极发挥挖掘体育社会团体、民间体育组织等公共体育服务资源,考量多方利益基础上构建联动共享机制;确立体育素养共同目标,赋予其服务权责,构建协同推进策略,引导“多元化”向“无障碍”体育素养服务模式发展,创建良好实施环境。

6 结语

我国在中国梦行动背景下,把体育素养纳入国家健康战略实施计划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依托政府治理主体、家长积极引领、学校体育主体推行战略及社会辅助协同监管则是我国体育素养实施的关键之匙。在后续体育发展进程中,应在“借体育改革之东风、助体育强国之形势”的大环境下,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本土实际,研制出我国体育素养标准,并贯穿于我国整个学校体育教育体系范畴。

猜你喜欢
计划素养体育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