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探方法解决煤矿浅部异常构造问题

2020-05-11 03:49耿春明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法火烧剖面

耿春明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山东 济南 255000)

沙吉海煤矿位于和什托洛盖煤田东段,在沙吉海煤浅部露头区,有大量的煤层火烧区域和以往矿井采煤遗留的采空区和小窑,需要进一步探明沙吉海煤矿二井田浅部露头区火烧区范围、采空区边界及积水情况,保证矿井的建设安全及便于开展下一步工作。

采用三维地震[1]和小道距、小炮距、密网度的二维地震测线结合钻孔、磁法等手段控制煤层的火烧和露头,地震结合电法探测测区内有无采空区[2]。

1 勘探区概况

勘探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什托洛盖含煤盆地东段,地层分区划属西准噶尔分区玛依力山小区,大地构造分区划属准噶尔板块西准噶尔古生代弧盆系,和什托洛盖中新生代凹陷。井田内的煤层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上、中、下三个含煤段中。井田内可采、局部可采煤层14层,煤层平均总厚26.06m。

1.1 地震地质条件

勘查区出露地层有中生界侏罗系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和新生界下古近系乌伦古河组(E2-3w)以及第四系(Q3-4pl)构成。本区无潜水面,区内分别由上更新统-全新统洪积层(Q3-4pl)和全新统洪积层(Q4pl)组成。前者在勘查区南部广泛分布,由砾石、砂、泥等构成,底部呈半胶结状态,表面被戈壁砾石覆盖;全新统洪积层断续分布在冲沟中,由混杂堆积的砂、砾石和少量黄土构成。测区北部砾石发育,浅层地震条件较差。

勘查区的主体为一走向北东的单斜构造形态,含煤岩组主要为西山窑组,八道湾组在本区内含少量煤层。区内钻孔揭露煤层赋存条件好,煤层埋深较适中,煤层顶底板物性差异明显的煤层附近,能形成以B132、B10和B6煤层为主的三组能量强的反射波,这是完成本次所承担的地质任务的基础。测区北部由于目的层浅,地形复杂以及火烧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地震地质条件变得非常复杂。测区南部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

1.2 磁性、电性特征

勘查区的火烧区与非火烧区的地球物理磁性差异比较大,产生了很强的磁场强度的反差,具备显著的磁法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

勘查区无潜水面,区内分别由上更新统-全新统洪积层(Q3-4pl)和全新统洪积层(Q4pl)组成。前者在勘查区南部广泛分布,由砾石、砂、泥等构成,底部呈半胶结状态,表面被戈壁砾石覆盖;全新统洪积层断续分布在冲沟中,由混杂堆积的砂、砾石和少量黄土构成,浅部未充水采空区一般为相对高阻反应,充水后一般呈相对低阻特征。

2 综合解释

2.1 地震资料的解释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反射波地质属性,采用钻孔标定拟合速度进行空间归位,查明了B132煤层、B12煤层、B10煤层、B6煤层底板的起伏形态和赋存范围。

常规地震勘探难以得到很浅的煤层反射波,本次二维勘探采用小道距、小炮距的勘探方法,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使有效波得以从100ms提高至40ms,为煤矿浅部构造解释奠定了基础。

2.2 综合解释火烧区

本次高精度磁法工作区靠近北部露头区地表有烧变岩出露,该区磁异常资料受近地表烧变岩不均匀磁化、多层煤燃烧等因素影响,其ΔT曲线在剖面上呈多峰异常“锯齿状”跳跃形态,在平面或部分剖面上表现为多个异常中心。总体上中西部磁异常强度较大,异常明显,中东部磁异常强度较小。有时一个异常有多个强度很高的峰值,说明异常源磁性极不均匀,顶端出露或埋深不大,异常形态整体上多呈独立的突起[3]。

在全区ΔT值表现为,总体上中西部磁异常强度较大,异常明显,中东部磁异常强度较小,其主要磁源为烧变岩;各测线小号区域(远离煤层露头区域)ΔT值变化相对稍小,其以背景场值为主,其磁源为第四系和侏罗系沉积岩系。各ΔT磁测曲线一般表现为单峰特征,少数表现为多峰特征。剖面曲线均为北部负异常强,中间正异常强,局部梯度变化大,南部曲线接近0值。根据剖面曲线形态,结合地质特征,推断烧结岩体为有限延伸板状体,走向和倾向较稳定,绘制了ΔT磁异常综合剖面图。

为了对ΔT异常作出定量的推断,本次磁测选取通过各勘探线的典型ΔT磁测曲线,结合地震资料区地质特征,对火烧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如图1所示)。图1上半部分为磁异常平面图,下半部分为地震资料平面图,两者结合,相互验证进行解释,提高解释精度。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磁异常平面中的磁异常区域和地震平面圈出的火烧区域大致重合。通过地震剖面可以较清晰判别各煤层火烧情况。结合本区钻孔揭露情况,综合圈定了B9、B10、B11煤层火烧区分布范围[4]。

图1 (ΔT)磁异常剖面平面图及物探资料综合分析

2.3 综合解释采空区

利用地震方法解释采空区,由于煤层全部或部分采空,致使原来的反射机制被破坏,时间剖面上煤层反射波特征发生畸变,难以追踪和对比,以此判定采空区的范围。

图2 本区视电阻率拟断面图

图2为4260L线视电阻率拟断面图,从该断面图可以看出正常地层特征为向小号方向(南)倾,视电阻率变化规律与地层特征一致。780~900号测点位置800m标高附近视电阻率相对正常地电规律呈相对低阻反应,表现为次低阻特征。根据现场调查,该测线900号测点位置有巷道出露。综合地震资料和电法资料分析认为780~900号测点位置B12煤层被采空,采空区上部(北端、大号方向)坍塌,电阻率较高,因大气降水采空区内部部分充水,在断面图上表现为视电阻率呈次低阻特征。

3 综合物探解释成果

本次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电法和磁法勘探,资料处理解释方法先进,地震、电法、磁法勘探与钻探综合解释,取得了丰富的物探成果。

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地质资料、井约束反演波阻抗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圈定了B132煤层、B12煤层、B10煤层、B6煤层不可采边界,勾绘了B132煤层、B12煤层、B10煤层、B6煤层等厚线图。

控制了北部B11、B10、B9煤层火烧边界:结合钻探、地震资料,利用磁测典型剖面特征点等方法,通过对基点正常值和测点的实测读数比较,剖面平面图和平面等值线图上△T异常特征,综合圈定了B9、B10、B11煤层火烧区分布范围。利用地震和瞬变电磁法查明了B12煤层的隐伏采空区范围。

总上所述,本次二维/三维地震、电法和磁法勘探完成了各项地质任务。

4 结 论

综合物探方法科学综合磁法、电法、地震、测井等物理场信息,能较准确探测煤矿浅部构造,圈定出各煤层的火烧区边界,圈定出采空区范围,提高勘探的分辨率,使各煤层的储量计算更准确,为矿井设计及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材料。

猜你喜欢
电法火烧剖面
ATC系统处理FF-ICE四维剖面的分析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电法在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渑池电厂为例
火烧毒品
驴肉火烧
起源
不怕火烧的手帕
网络并行电法技术在受水威胁工作面注浆改造前后中的应用
复杂多约束条件通航飞行垂直剖面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