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主体价值创造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0-05-11 11:50杨红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3期
关键词:隐性主体价值

杨红燕

摘 要:

高校是知识创造的主体,需要改变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结合新时代价值创造的特点,可以从跨境融合培养、注重隐性知识的传递以及价值创造新模式思维培养三个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价值的共同创造。

关键词:

知识主体;价值创造;知识创造;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3.031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创业可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价值链攀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条件。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创业做好,培养好人才,创造更多的知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

传统的供应链以物为核心,供应链扩展延伸的知识链则主要以知识为核心。创新的本质就是知识的创造,高校是知识创造的核心主体,因此如何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非常重要。当代大学生是知识的载体,大学生进入企业,就会成为“有知识的人”,成为知识创造的重要环节,因此,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知识主体价值创造的视角进行创新,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1 知识主体与价值创造的内涵

喻科(2010)指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实质是知识价值创造,而知识价值创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主体知识传递的有效性,由此可见,他认为创新主体即知识主体,知识主体间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蔡翔等(2000)指出供应链上的活动不仅仅是物,还有知识和信息,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供应链就是知识链,涉及知识生产和创造经济价值的主体就是知识主体。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都是知识主体,其中企业是核心主体。王秀红等(2005)認为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不能被编辑的知识,企业的隐性知识主体是企业重要的知识载体,隐性知识往往比显性知识更重要。

罗珉等(2015)指出传统价值链中以供给为导向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走向消亡,以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正在出现。李垣等(2001)认为传统的在价值链上找一个位置获取价值的思想已经过时,企业考虑的不仅仅是增加价值,而是如何重新创造价值,关注价值创造系统的改变如何与价值链上的伙伴共同创造价值。武文珍等(2012)指出价值创造有三种模式,即生产者单独、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以及消费者单独。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主要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动力、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通识课程,开设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动力,老师播散种子,通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逐步形成创业遗传代码,形成容忍失败,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第二阶段主要针对相关专业学生,如商科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培养。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创业的规律,创业相关的金融、法律、财务和营销等技能;第三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针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何的科学研究都是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进行重新组合,而思维具有非常大的惯性,因为有关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学习,培养学生柔性思维,对于创新创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知识主体价值创造视角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3.1 跨界融合教育

从宏观知识链视角来看,高校是知识主体,主要负责知识的生产。知识经济时代,研发周期缩短,创新迭代加快,因此,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主体,需要培养跨界的知识创造主体,而不是深耕于某一专业领域,因此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科竞赛,融合各个学科的学生,产生跨不同学科效应,整合知识,共同创造价值。不仅要跨不同的专业领域,还要跨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要结合校外企业和导师共同培养学生,而不是高校单独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研究。

3.2 注重隐性知识的传递

隐性知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只有在“干”中学。然而隐性知识对于价值创造非常重要,所以大学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显性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隐性知识的传递,通过导师带学生科研项目,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导师-学生隐性知识的传递。

3.3 价值创造新模式思维培养

当今时代,价值创造再也不仅仅是传统的价值增加,而是要关注价值创造系统本身,实现知识主体价值共创,不断创新模式,实现虚拟社会以及平台连接红利。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实现价值创造的新的商业模式。

4 结论

从知识主体价值创造视角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有必要,我们可以从跨界融合教育、注重隐性知识的传递以及培养价值创造新模式思维三个方面入手改变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新的教育方法符合时代的发展,可以融入到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喻科.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及其主体知识传递模式探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4):141-144.

[2]蔡翔,严宗光,易海强.知识供应链:概念·特征·主体[J].科学管理研究,2000,(06):12-14.

[3]王秀红,卓德保.主体隐性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J].情报杂志,2005,(04):5-7.

[4]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95-107.

[5]李垣,刘益.基于价值创造的价值网络管理(Ⅰ):特点与形成[J].管理工程学报,2001,(04):38-41,2.

[6]武文珍,陈启杰.价值共创理论形成路径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06):66-73,81.

猜你喜欢
隐性主体价值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