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素养立意”,完善考试命题

2020-05-11 06:00汪佳佳
知识文库 2020年6期
关键词:命题考查新课标

汪佳佳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新课标中不难发现,考试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它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也检验教师的教,起着促教促学的作用。让考试成为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命题就显得至关重要。说到命题,不难发现,我们平时更多的选择“走捷径”:“直接拿来”、 “解构重组”等。纵观这些试卷,有的过多注重识记,缺乏思维训练;有的文本脱离学生生活体验,缺乏人文性;有的忽视学生的审美体验;有的弱化学生阅读能力……这样的题型是否符合新课改倡導下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基于“素养立意”,以新课标精神为准绳,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对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命题进行了尝试与研究。

1 夯实基础与灵活运用相结合

《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这样的定位,决定着小学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力求体现基础性,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取决于基础的扎实与否。

例如:①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词语。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zhòng yú tài shān)___________,或(qīng yú hóng máo)____________。为人民不受(qī wǔ)________而死,就是(sǐ dé qí suǒ)____________。

②下面四个选项中,都有一个字是错的,请圈出来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

A.语重心长    B.蜂涌而至

C.见微知著    D.灯火通宵

《新课标》中关于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所以,笔者创设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力图让学生根据具体语境,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命题要基于教材,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着眼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知识,所以也在一定程度要求命题的灵活性,命题时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①根据句意,下列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是(      ) A.虽然取得了好成绩,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一反常态)B.成功者大多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思考探究真理。(习以为常)

②“诗言志。”诗人经常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一系列的题目就是基于灵活性的考量,一是学生要对字、词、诗句本身有一定的理解,也要把握词语的情感色彩,了解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一手法;二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最恰当的一个答案。既有知识层面的考查,也注重能力的提升,还关注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 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的语文学习正是如此,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但实践证明,为了积累而记忆的知识,在似是而非的答案中,学生云里雾里。“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所以,笔者认为命题应该追求知识积累的思维训练过程,将语文知识转化语文能力。例如:①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心木》是林清玄的一篇记叙文,作者借物喻人,说明了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B.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一文,语言朴素自然,清浅俗白,如听长者拉家常、讲故事。C.《灯光》一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彩色的翅膀》一样,采用倒叙的手法。

3 文本感受和审美体验相结合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本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文本感受的来源,更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基石。语文,既源于生活,又广泛用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文本中感受,不仅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养成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例如:阅读积累①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特点被人称作“颜筋柳骨”,欣赏两幅作品,柳公权的作品是______,他的书法特点是________。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能力。优美的语言、优秀的作品、文本中人性的真善美……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它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颜真卿与柳公权又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位书法大家,从书法作品去看他们俩的风格特点,更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4 阅读能力与尊重差异相整合

阅读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课堂阅读教学,二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命题试卷作为检测、评价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其实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考查。《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父亲的微笑》阅读题:①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①到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0字内)②文章的题目叫“父亲的微笑”,结合课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目的。③“由于他的乐观和理想主义,使他成为一个温暖如火的人,只要有他在就没有不能解决的事,就使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请你结合全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是一篇林清玄的散文,主要考查学生在获得文本体验时应具有的相关阅读能力。第①题考查的是学生从文本中提取某些信息并进行简单概括的能力;第②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整个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对文本主要内容的感知,全面地了解题目;第③题考查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笔者对第③题不再设定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不同理解、看法,真正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5 人文关怀与生活阅读相结合

《新课标》提倡:语文学科的考试应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体现生本思想和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我们的试卷命题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文本选择是阅读命题的重要环节。文本材料既要考虑课内的单元主题,又要兼顾时代特色,反应时代特点,还要平衡文章体裁。既要有文学类文本,如叙事类记叙文、散文、小说等,也要有实用类文章,如说明文、新闻、传记等,多种阅读体裁的出现,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如:①图文阅读(肯德基优惠券)②谷歌X实验室(说明文,选自《青年文摘》)③父亲的微笑(散文,作者林清玄)

笔者将阅读理解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图文阅读,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肯德基优惠券为材料。贴近生活的文本,锻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第二板块文本是一篇说明文,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无线网络,贴近生活,增广见识。第三板块文本是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文章,不仅因为学过的文章《桃花心木》,更是因为《父亲的微笑》中父亲教会“我”的人生道理和文中传达出来的父子家人之间浓浓的爱。好的文本材料,能让学生受到作品的情感熏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更好的服务于孩子生活。笔者希望呈现的考试过程,不仅是对孩子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更是一个语文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赭山小学)

猜你喜欢
命题考查新课标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