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研究

2020-05-11 08:40李会敏
理论观察 2020年1期
关键词:互动教学模式跨文化交际能力

李会敏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文化理论;互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1 — 0161 — 03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专多能型复合型国际人才、能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人才越来越受欢迎。另一方面,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饱受诟病,脱离实际的纯语言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职场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急需改革。教育部2017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高校大学生应培养国际意识,为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准备,而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除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外,还要让其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上述精神,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告别以往入学后四个学期纯语言知识教学,重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将跨文化交际教学引入课堂,目前正在逐步推进“2+1+1”模式,即2个学期的大学通用英语课程+1个学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1个学期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跨文化交际涵盖跨文化和交际性两个方面,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交际性本质决定了其互动性,交互式特点,故传统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做法不适合该课程;纯理论讲授,纯粹的文化比较,以及纯文化概况介绍等对于非英語专业的学生来说作为必修课也不现实,更无法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无法使学生在真实跨文化交际场合应付自如,顺利交际。所以,考虑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社会需要,学生本身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说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个体之间的交际。由于交际者的文化背景不同,跨文化交际容易导致冲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恰当且有效地进行交际行为以得到所期待回应的能力。它涵盖四个方面:交际技能;心理调整能力;个人品质;文化意识能力〔1〕。Young Yun Kim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2〕。Darla. K. Deardorff认为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应注重态度、知识和技能,这些能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采取合理、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技能〔3〕。上述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及培养路径的观点相得益彰,态度与情感、认知与知识、行为与技能均关系密切、相互对应且涵盖性全,体现跨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并重,适合作为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的具体培养内容。以上能力培养内容可用公式概括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情感+认知+技能=最终行为。

(二)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sky)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在人类认知功能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起着核心作用。人类认知活动最重要的形式是通过社会与物质环境内的互动而得以发展的。所有高级心理功能都源于社会环境,尤其是产生于活动。社会文化理论包括六大核心部分,其中,核心之一是内化,指的是个体心理之间的过程向个人心理之内的过程的转化;核心之二是最近发展区,指个体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核心之三是中介论,指个体的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是通过各种文化制品(包括物质的技术性工具)即中介来实现的〔4〕19-22;核心之四是支架论,指提供符合学习者认知层次的协助、支持和引导,以帮助其从依赖到独立,从低级能力发展到高级能力水准〔5〕57。社会文化理论几大核心说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具体教学模式。

三、三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说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内容。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维果茨基认为互动促进内化的论断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诸能力培养的模式,即互动教学模式。跨文化交际所涵盖的情感、认知、技能三维度只有在互动的环境下才能实现内化,真正为学生所掌握,并在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当中作为一种能力表现出来。跨文化交际课堂是以上述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大构成要素(情感、认知、技能)为训练目标,围绕不同训练主题的跨文化交际案例,进行互动活动的设计。这类课堂的互动,是一种教学方式,旨在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应变能力、跨文化反思能力等。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所包含的几大核心论断决定了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即:生生互动模式,师生互动模式和生机互动模式,这也就是本文提出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一)“生生互动”模式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个体的潜在发展水平在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互动时能达到潜在发展水平,这代表着学习者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4〕21。“生生互动”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可两人或多人一组进行,旨在培养和内化学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采取基于跨文化案例讨论的多角度解释以及案例情境角色扮演对话等形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主持人,话语权交给学生。多角度解释,包括积极解释和消极解释,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理性的跨文化情感态度,避免刻板印象,偏见,歧视,民族中心主义等消极情感以及仓促下结论等消极态度。而情境角色对话为学生根据案例自编,有助于学生代入角色,体会理解交际双方的心理思想情感等,从而加深对异文化对话方的理解,并设法促成双方消除文化误解,实现顺利交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和个人品质也获得提升。

(二)“师生互动”模式

根据维果茨基的支架论, 教师的引导式参与能够帮助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桥梁,帮助学生努力发展出文化所认可的能力和技巧,进而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的指示、引导、支持、激发和挑战能有力地促进个体能力发展 〔5〕57 。“师生互动”模式以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和内化学生认知和思辨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内容涉及相关跨文化交际理论如文化冰山理论、文化维度理论、文化价值取向理论、高低语境理论、松紧文化理论等,及相关文化概念如刻板印象、偏见、文化定势、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权力距离、文化冲击与反冲击、文化休克、文化调节与适应、非言语交际、心理期待、自以为是的文化相似性、民族中心主义、文化假定、圈内外人、面子观以及各种价值观、思想观、宗教信仰等的系统学习思考以及多元文化举例分析、案例分析等。跨文化交际理论、概念、多元文化知识、言语及非言语交际及语用知识等虽都属于知识范畴,却又是跨文化交际成功进行的保障和基础。这些认知层次的内容既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大量主动输入,又需要他们在课堂上根据课堂教学要求随时灵活调取,以帮助思辨,实现内化,同时将课外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带到课堂,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解决。在“师生互动”模式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辅助学生,不仅有助提升其认知能力,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助于其思辨能力的提高。

(三)“生机互动”模式

根据维果茨基的中介论,社会是学习的起点,因为个体都是从环境中提取线索来掌握知识的。如实物与工艺品、惯例、礼仪等“文化展示”都是学习的中介符号系统,其价值在于以一种可见的物质形式来说明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当然,环境提供的不止有外显的,还有内隐的,这正如文化冰山理论所言的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必须经历从客体调控、他人调控到自我调控三个阶段才能实现内化〔4〕19-20。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文化制品(包括物质的技术性工具,如网络)发挥着中介作用。网络的普及,使得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获取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呈现的或静态或动态、或实时或过时的大量文化信息或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肇庆学生来说,利用价值很高。“生机互动”模式以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获取知识,训练思辨的方式进行,旨在培养和内化学生情感、认知、思辨等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内容包括跨文化知识事例的获取、跨文化交际相关视频片段的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捕捉、对交际双方情感态度思想等的把握、案例分析写作等,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在机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学生充当故事的旁观者,与视频里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并以写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故事双方理解对方文化,化解彼此文化冲突。跨文化敏感性越强的学生,捕捉到的跨文化信息就会更多,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真实情境训练,学生自己在遭遇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时,就会知道如何巧妙應对,最终在行为上表现出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四、结语

在今天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网络日益发展的时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要成为社会急需的国际人才,就必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培养该能力,就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说和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机互动”三维互动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情感、认知、技能、思辨、交际等跨文化交际诸能力的培养,涵盖了跨文化交际的方方面面,希望能为当下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Guo-Ming Chen& William J. Starosta.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学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39-257.

〔2〕Samovar, L.A.&Porter, 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5:79.

〔3〕刘涵,胡金蝉.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及理论模型文献综述〔J〕.学理论,2013,(08):169-171.

〔4〕蒋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 2009.

〔5〕孙音.维高斯基社会互动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互动教学模式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基于主辅式互动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优化探析
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应用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在大班教学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探讨
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