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2020-05-11 05:57王佩珠
学周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学习环境初中生

王佩珠

摘 要:学习的动力一般来自环境的刺激,受到竞争意识的激励。正因为有了想要学习的愿望,才能感受到有能力学好,有所期望才有所行动。当感到努力有可能带来好的结果时,就会激发好奇心,进一步增强掌握知识的动力。有很强进取心的人认为,成功在于付出艰苦的劳动,失败是缺乏动力的结果。有强大动力的人制定较高的目标既富有刺激性又可实现,当达到短期目标时他们也能感到满足。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动力;学习环境;家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5-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90

一、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

(一)家长行为分析

1.期望过高

家长的期望太高或者要求太完美会无形中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这些学生会经常担心做不好事情,但渴望成功,这既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又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往往对于孩子超高标准要求,会为孩子设立他们自己的期望。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家长运用严厉专制、过分控制的方法,就会使学生被动地学习,既没有学习的兴趣,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导致他们慢慢产生巨大的自卑感,且在做事情的时候缺乏主见和自主性。这样,学生会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因为他们不管怎样努力,勤奋都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于是他们就会自暴自弃,变得厌学。

2.百依百顺

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的行为既没有必要的限制又不要求孩子服从,而是放任自流。生活学习中缺少原则没有约束还以为这样能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个性。李玫瑾教授曾说过:“你要想养一个逆子,那么你就对他百依百顺。”此外,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百依百顺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和团队意识,不会轻易服从别人的要求,只要求别人来服从自己,也不会为自己设立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

3.过分保护

有些家长出于不同的原因,对孩子采取过分保护的做法。最典型的就是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在家长的监督监视下进行。更有甚者,对于教师的批评教育,他们认为教师是在体罚孩子。家长的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工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担当,没有主动承认错误的意识。在家长的“特殊”保护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4.过于自卑

过于自卑的学生也缺少学习的动力。自卑的原因很多,除与家长的行为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认为自己无价值,常感觉无能为力,无法影响周围,也不能获得成功。表面上看,他们对失败无所谓,并对自己的形象差表示认可,甚至不敢表现愤怒,因为自认为学习能力差,根本不可能改变现状。在内心里,他们的愤怒又常常转向自己,事事责备自己,认定自己要失败,没有成功的动力。过于自卑的结果就是抱有“我不行”的态度,对学习没有信心,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类学生很少为前途着想,在学业和事业上缺少志气和抱负,局限于自我。象征性的奖励对他们不起作用。

(二)学习环境分析

家长应清楚地意识到,在某个特定的环境或班级中,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无动力就可能是管理方法不善或教师本人的缘故。教师素质好,学生会感到在学习和其他方面富于乐趣和刺激性。早期的成绩好十分重要,有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争取优异成绩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和正视失败的态度。家长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配合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在沟通过程中,家长可以积极地为学校献言献策,学校也会认真对待。家长还可以为班里学生讲授自己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开拓眼界。这种直接演示教育成果的方法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也为他们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学生学习缺乏动力转化对策

(一)接受和鼓励学生

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我能做”的感觉。教师要在学生年龄小的时候就鼓励他们去“试一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并能接受失败和挫折。在逆境中成长是一个有动力的学生的基本素质。要通过信任、尊重和认真听学生讲述来表现家长的“接受”,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理解事物的愿望,一定要避免讥笑和讽刺。有些家长总是错误地把学生的自身价值和成绩的好坏相联系。真正取得优良成绩要鼓励,但同样重要的是使孩子在失败中看到光明、自我感觉始终保持良好,这一点对于忍受挫折十分有益。失利时,求助于别人或暂时降低标准都是必要的,即使孩子表现不出色,也应得到家长的接受。

(二)制定现实的目标

如果学生总不能达到目标,家长就很难表示接受,会把学生看作不大可能完成任务的失败者。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确实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可以从容地进行学习,这就需要家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期望应作相应的调整。我们的社会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加速教学进程,这使许多家长深感学生的压力。这就涉及人们常说的“准备”的概念,即不应要求过高,也不应太低,家长的责任就是有意识地使学生有所准备迎接新的尝试。提出的目标如果在学生能力限度之内,就应促其实现。家长的期望也应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当学生不能像别人一样学习和取得进展时,就应降低标准,使他们更愉快、更富有动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學生一起弄清事物的原因、发展及结果,使学生在清晰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将事实集中、组织分类和概括,并针对某种知识的含义和应用进行简单的讨论,例如,以有趣的、非正式的方式解释生命的重要功能。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常常忽略自己的引导能力,但是学生确实能从中获得收益。例如,家长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解释暖气设备:热气从哪里来,热气怎样到达屋子各个部位,为什么有房间比较冷?如果广大家长缺乏这方面知识,可以到有关书中查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经过这样一个实际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清晰梳理所学知识的脉络。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事物的奥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运用科学有效的鼓励方法

对于缺少动力的学生,家长对其课堂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收到较好的激励效果。家长有目的和适当地注意学生的表现,可增强学生进取的动力。家长可以依据教师签过字的记录了解学生的表现,并相应地作出奖励,如口头表扬、赠送物品、举办庆祝会等。在家长的鼓励下,学生能够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状态,如上课时减少走神、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等行为。这种记录的方法对提高学习成绩和改进在校行为十分有效。对于学生表现优异的方面,如提前完成任务或对班里的活动表现较高的热情,家长要给予额外的奖励。对在家里能坚持长时间的学习,不分散精力也要给予奖励。分数制,这种奖励方式比较灵活,只有学校和家长相互配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法允许学生赢得更有意义的奖励,不论是对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同样有效。只要明确奖励方式,就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针对性。家长从学校带回来的记录应具体包括完成作业情况、测验分数、课堂表现等。获得好的记录意味着奖励,奖励方式可由学生事先选择。家长的关注和教师的关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增强学习动力的具体措施

当完成相当数量的作业后,学生可进行自我奖励,如奖励自己一个笔记本、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等。实现自我控制的最大优点是既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又可以改善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使自己感到更加充实和更加独立。制定学习任务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制定学习任务使得学生更有责任感,更有学习的动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制定学习目标,学生完成后进行检查,作出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学习建议。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建议,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进而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学生应该自己努力去达到目的,而我们不要打扰他或使他分心,以便他更好地集中精力。当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并感到十分忧虑烦恼的时候,家长应及时地进行疏导,努力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在学生感到集中精力十分困难时,家长应教他“刺激控制”的方法。所谓刺激控制,就是使用专门的桌子进行学习。这张桌子不做它用,想玩或走神分心就离开桌子,一旦坐在桌前,就应保持兴奋状态,专心地学习。为了集中精力,学生可以运用积极的言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如“继续学习,不要放弃”“回到问题上来”等等。学生还可以用记时钟的方式来掌握学习时间。学习困了,就可以休息一会儿,待头脑清醒后再学习。家长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实时的指导。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要纠正他对自己的认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每完成一部分工作都要进行反馈和奖励;第二,寻找成绩优异的榜样;第三,改变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是成功者和负责任者之一;第四,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强烈的学习热情。

(六)重新评价,调整对学生的期望

如果发现为学生制定的目标不够现实,我们就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问题出在学校方面,学校不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应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果学生是因身体原因造成的学习障碍而缺乏动力,可请家庭教师帮助进行教育。家庭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辅导课程,还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大学生”带“小学生”有许多好处,可为其树立乐观向上的榜样。有时,家长会表现出不重视学生的情况,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家长要关心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当学生的行为被理解,并在家中有一定的选择权时,他们就能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心态和行为。

参考文献:

[1]罗晓华.初中學困生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2]高永安.初中学困生成因分析与矫正实验的研究——以盘锦市第三初级中学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06.

[3]还传玫.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胡秀玲.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2(5).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学习环境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