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对患者炎症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2020-05-12 09:28谢晓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透析液终末期腹膜

谢晓兰

江西省安远县人民医院 342100

近年来,终末期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肾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器官来源、治疗费用及病情发展等因素,限制了肾脏移植的开展[1]。现阶段,透析治疗成为肾脏移植的替代疗法,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两种,其作用原理可替代部分肾脏功能,促进毒性物质的排出,但因患者病情较为复杂,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各有优势[2]。因此,选择恰当的透析方式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十分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给予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旨在探究对患者炎症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1.72±2.68)岁;原发性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1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2.03±2.11)岁;原发性疾病类型:高血压肾病9例,慢性间质性肾炎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其他3例。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第9版)[3]中疾病相关诊断标准,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依从性好,可耐受治疗;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消化道或感染性大出血;肝功能损伤;近3个月内接受抑制剂或免疫激活等治疗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方法 两组在透析治疗期间均给予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等治疗,同时补充叶酸、铁元素、促红细胞生成素、钙离子等营养元素。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生产的4008S型透析机对患者行透析治疗,透析液为NaHCO3溶液,控制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透析有效膜面积为1.6m2,血流量为250ml/min,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2 000IU/4h,3次/周,4h/次。观察组行腹膜透析治疗,采用美国Baxter公司的双涤纶套透析管装置,透析液为1.5%乳酸盐双联腹透液,根据患者腹膜平衡试验及腹透超滤量制定透析方案,透析液使用2 000ml/次,4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在此期间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透析方案。

1.3 观察指标 (1)炎症因子: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6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机转速为3 000r/min,离心处理5min后分离上层血清,并将血液标本放置于-80℃环境中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2)营养状态:于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ml,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下检测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

2 结果

2.1 炎症因子 治疗前,两组各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hs-CRP、TNF-α、IL-6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2 营养状态 治疗前,两组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营养指标均得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

3 讨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肾功能丧失或衰竭造成体内代谢废物或水分无法经肾脏排出,进而引发生理功能障碍或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是肾衰竭发展的终末期阶段。透析治疗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患者经治疗后可有效延长生存时间,但透析时间越长,心血管事件或与透析相关的淀粉样变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越高,增加了患者病死率,且因患者长时间处于氧化应激及炎症状态,易加重肾衰竭病情[4]。因此,在透析治疗中需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恰当的透析方式。

在透析治疗中,患者体内存在高容量负荷及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使得大量非生理性透析液刺激透析的局部环境,从而分泌炎症因子,如hs-CRP、TNF-α及IL-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水平较低,表明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均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反应,但在腹膜透析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得到更好地控制。分析其原因可知腹膜透析能够较好地避免血液透析中透析膜不具备的生物相容性,或加重炎症反应的缺点,可更好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对炎症因子的抑制效果高于血液透析,同时减少炎症反应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保护剩余的肾功能[5]。由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受到内毒素及免疫复合物等物质的刺激,使得机体内巨噬细胞被激活,释放hs-CRP、TNF-α及IL-6炎症因子,引发微炎症反应。随着患者体内毒素的不断累积,出现恶心、呕吐、进食量减少等胃肠道症状,引发内分泌及代谢紊乱,造成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最终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增加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b、Alb、TP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两种透析治疗均可纠正营养问题,但腹膜透析效果更加明显,有助于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纠正贫血等症状,从而改善患者不良营养状态的现象。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均可治疗终末期肾病,并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及营养状态,但采用腹膜透析治疗优势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透析液终末期腹膜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含糖透析液对非糖尿病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者血糖血压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透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