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军事代表质量成本监督工作

2020-05-12 02:10蔡滨赵寰赵莹王延伟赵建泉
价值工程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质量监督质量管理

蔡滨 赵寰 赵莹 王延伟 赵建泉

摘要:质量成本的理论方法是企业提升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质量成本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装备制造质量成本管理现状,研究了军事代表开展装备质量成本监督的主要方法,有利于优化质量监督方法手段,提升质量监督水平和相关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Abstract: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quality cost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quality efficienc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quality co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quality cos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the main methods of to supervise equipment quality cost, which i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quality supervision methods, improving quality supervision level and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管理;质量监督

Key words: quality cost;quality management;quality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0-0010-02

0  引言

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随着ISO9000标准在全世界范围推广普及以及质量成本理论的不断发展,质量成本管理作为质量改进工具和质量管理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不断发挥其积极作用。美国军方也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其军用规范与标准,如Mil-Q-9858A质量规划规定“质量成本是对政府承包商和分承包商的一项要求”[1]。

1  质量成本的内涵及意义

GJB5323-2005“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将质量成本的定义为“为获得顾客满意的质量并对组织外部做出质量保证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而造成的损失”。我国通常采用“预防、鉴定和故障”质量成本模式(PAF模式),将质量成本的构成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特殊情况下,增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传统质量成本模型认为产品质量控制水平较低时,预防和检验费用也较低,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后,预防和检验费用随之增大,当产品质量控制水平超过一定程度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检验和预防费用将急剧上升;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的规律则相反,产品质量控制水平较低时,产品合格率低,损失较大,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后,故障成本造成的损失逐渐下降,当质量控制水平超过一定程度后,即使大幅度增加检验费用和预防费用,但故障成本造成的损失下降速度反而减缓,因此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存在一个理想点,即当产品质量控制保持在这一水平时,产品的总质量成本最低,企业的质量经济性水平最高[2]。因此,质量成本管理的作用就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产品质量与投入、产出之间关系,寻求企业最适宜的质量水平,保证企业在满足客户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润。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向质量要效益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对企业自身发展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质量成本理论通过采集、统计、核算、分析和比较经济数据,掌握产品质量情况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了解组织各部门、各级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情况,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质量管理绩效水平。

二是有利于控制整个产品的成本。质量成本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分析好质量成本,才能有办法降低质量成本,控制整个产品成本,增加利润。

三是有利于寻求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质量水平。通过质量成本分析、比较和研究,可以定量掌握质量成本中各项费用的组成及变化趋势,并与行业质量成本水平相比较,控制不合理费用、增加合理费用,确定出满足顾客需求的适宜的质量水平,提高自身竞争力。

2  国内企业目前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不少企业控制产品质量的手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事后检验质量控制模式,这种模式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设备等资源进行检验和纠正工作,产生的鉴定费用较多,同时事后检验时出现的不合格品,其报废或返工又形成了失败成本。此外,由于抽样检验的方式存在误判的可能性,如果一些不合格品进入市场,将增加退换或售后服务费用——外部故障成本,影响企业的信用和形象。这些鉴定成本、失败成本以及不合格品退换或售后服务带来的外部故障成本成为企业质量成本的主要构成。可见,事后检验质量控制模式需要投入高额的质量成本,却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目标。这一现象在传统大型制造企业表现的较为明显,不重视预防成本的投入,靠检验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检验试验模式创新、高精度检验设备、增加检验环节和检验人力等方面的不断投入,控制各生产环节不合格品的流转,这种事后补救成本较高。如果不投入预防成本,不对产品的设计、工艺、过程管理等进行改进,将难以避免同类问题反复出现,造成企业在不合格品返检返工、质量问题归零、技术服务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产生较多失败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而这些成本通常远高于预防成本,导致企业质量成本高企,最终影响企业的效益。

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企业管理层对质量成本管控认识不足,质量成本分析管理在国际大型企业已成熟运用,但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对这一理论方法研究的不多,在实际质量管理中运用的更少。

二是传统质量管理模式不太关注质量成本,多采用事后产品检验控制产品质量,对质量成本的组成和按比例科学投入认知较少,细致开展质量经济性分析和评价还未形成共识。

三是质量成本分析这一质量管理方法需要市场、采购、计划、财务、生产、检验等与产品形成过程相关的所有部门相互配合协作[3],无法依赖质量部门单独实施,而现有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工作大多由质量部门负责,开展质量成本分析客观上会增加这个企业的工作量,使传统大企业在推行质量成本管理时存在一定困难。

3  军事代表开展质量成本监督的依据及切入点

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绩效评价”章节明确:分析和评价质量经济性,同时将质量经济性分析情况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质量成本分析作为质量经济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已成为承制单位建立与运行GJB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一项内容。因此,开展质量成本监督是军事代表监督承制单位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应有之内容;同时,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监督是军事代表开展质量成本监督的主要切入点。

当前,军事代表开展合同监管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层次:对于整机产品和重要配套成品件的承制单位,采取“产品+过程+资格(体系)”监督模式;对于一般配套成品件的承制单位,采取“产品+资格(體系)”监督模式;对于低层级配套件的承制单位,采取“资格(体系)”监督模式。随着合同监管新机制的实施,优化具体产品的监督范围,有利于突出承制单位的主体责任,有利于将监管力量向重点项目、重点环节聚焦。承制单位资格的有效保持、体系的有效运行将成为军事代表质量监督的重要方面。由于军事代表监督承制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主要侧重机构、制度、程序方面,可量化、可测量、可评估的手段较少,质量成本分析作为评价质量绩效的有效工具,可成为加强承制单位资格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监督的重要手段。

4  军事代表开展质量成本监督的主要工作

4.1 引导承制单位开展质量成本管理

一是督促承制单位管理者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养,牢记“军工产品质量第一”基本原则,鼓励全员参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使不同岗位的员工认清其在质量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理解质量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作用,营造全员进行质量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是督促承制单位建立有效的质量成本测算、分析、报告、决策制度,通过不断的运行和改进,使其与企业质量管理现状相适应,提高质量成本管理规范程度,避免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质量管理“两张皮”。

三是落实质量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承制单位将质量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明确责、权、利,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归口的质量成本管理模式,鼓励各部门加强交流,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共同提高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

4.2 加大对承制单位财务状况监管力度

一是收集承制单位形成的质量成本报告及计算依据,通过质量成本核算对承制单位质量成本形成、变动进行分析,核对报告和数据的真实性,查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及时反馈承制单位,促使其改进和完善。二是收集承制单位质量成本管理相关证据,掌握承制单位质量方面经费投向投量,按照质量成本理论,对承制单位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督促企业及时调整各项费用在整个质量成本管理中所占比例,不断优化质量成本经费的构成,做到既要降低质量成本,又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4.3 完善承制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一是通过体系审核、资格审查等工作,在规范企业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全面掌握企业人、机、料、法、环方面中和质量成本有关的数据和信息,结合财务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分析和查找质量成本中各部分配比的不足和质量管理中调整后可优化质量成本结构的各种因素,督促企业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使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体系管理切实融入到一体,实现产品质量和企业绩效利益最大化。

二是结合日常质量监控,通过生产条件检查、工艺纪律检查等手段收集和质量成本有关数据和信息,用来核实企业财务部门提供的质量成本分析和质量成本凭证、资料真实性。比如在开展各种产品试验过程中,在做好试验记录等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关注和收集人员配备、检测环境设置、试验器材配备等与鉴定成本有关的费用,为审核企业质量成本报告真实性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军事代表开展质量成本监督的关键是调动承制单位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不断优化质量成本构成,降低质量总体成本,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性,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武小军.质量成本管理创新与信息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

[2]张建伟.汽车制造企业质量成本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

[3]贾春香,王晶莹.质量成本管理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11):186-187.

猜你喜欢
质量监督质量管理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技术工作
谈土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