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桑弘羊重商思想

2020-05-13 14:15刘鑫黄晨曦
商情 2020年14期

刘鑫 黄晨曦

【摘要】文章以《盐铁论》为基础,将桑弘羊的重商思想总结为商业致富论、农工商并重论、商业均贫富论三大观点。同时认为商业均贫富论思想是把握桑弘羊干预式重商思想实质的关键所在。最后以史论今,透过汉武帝改革,为当下中国经济如何稳定持续发展做出看法。

【关键词】桑弘羊  重商思想  商业均富论

一、抑商思想的由来

在先秦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对商业的研究。那个时候谈不上重商,但是不轻商。商业承接着交换的作用,这在社会经济中是不可缺少的。人们对商业在社会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越国大夫范蠡提出"平粜齐物",主张在产业发展上实现“农末俱利”。而从农商并重到重农抑商的转变主要发生在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战国特殊的时代背景引起的。

荀子首次提出抑商的思想主张,指出“工商众则国贫”。韩非子进一步发展了荀子的思想提出了“农本工商末”。而在政策方面,商鞅最先在秦国改革推出抑商政策。据《商君书·垦令》记载,商鞅下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上农除末”定为基本国策。汉朝也将抑商政策延续下来,《史记·平准书》记载“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以上可见,中国古代社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抑制商业发展的思想。在先秦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待商业采取肯定的态度。只是随着日后商业迅速的发展,商品经济冲击了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统治体系。统治者才决定对商业采取抑制态度。到了西汉中期,出生商人之家的桑弘羊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重商思想。桑弘羊的重商思想一方面响应了先秦“重商”思想,另一方面有利于纠正当时人们对商业偏执的看法。因此胡寄窗先生评论“桑弘羊是公开为重商辩解的第一人”。

二、桑弘羊重商思想

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为当时的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西汉初期的商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商人做传,可见当时商人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上已有很大影响。他在《货殖列传》里面列举了大量因从事手工业和商业富裕的人,并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了肯定,认为“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出身商人之家的桑弘羊同样也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并且明确提出了自己重商的观点。桑弘羊和司马迁对商业问题的重新认识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接下来将桑弘羊的重商思想总结为三个论点商业致富论、农工商并重论、商业均贫富论分别进行阐释。

(1)商业致富论。桑弘羊认为不管是民众还是国家都可以通过商业来致富,且效率要高于其他形式。桑弘羊认为商业都市人们的富裕并不是通過农业的努力耕种,而是通过商业经营。对于民众来说运用智慧经营商业就可以发家致富,即所谓“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也”。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商业也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经。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引用管仲懂得变通辅佐齐恒公称霸而纪国大力发展农业而导致亡国的例子提出“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此外桑弘羊通过商业获取边境国家财富“夫中国一端之缦,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进一步论证了他的商业富国的观点。

(2)农工商并重论。桑弘羊提倡农业、手工业、商业同样重要,应该共同发展。这与先秦的“农商具利”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他认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存在对百姓生活有重要作用“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没有工商业的存在,百姓的生活就可能陷入贫困。从农业发展角度来讲,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桑弘羊认为“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总的来说,桑弘羊认为“农商交易,以利本末”,二者应共同、协调发展。

(3)商业均贫富论。桑弘羊看到了商业在减少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他认为百姓贫困的原因不是财富不充足而是财富的分布不均,“天地之利无不赡,而山海之货无不富也;然百姓匮乏,财用不足,多寡不调,而天下财不散也”。在他看来,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域贫富差距,可以通过商品流通交换货物、调剂缓急的作用来改善,即“山居泽处,蓬蒿尧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是以多者不独衍,少者不独馑”;然而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社会阶层内部的贫富差距,必须通过国家干预工商业来改善差距“离朋党,禁淫侈,绝幷兼之路也”。进一步的,他认为“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非散聚均利者不齐。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制其有余,调其不足,禁溢羡,如厄利涂,然后百姓可家给人足也”。

笔者认为商业均贫富论是桑弘羊重商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桑弘羊协助汉武帝进行国家干预式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桑弘羊认为国库空虚、百姓贫困的原因是富商大贾积累财富。由于这是并非由自然因素引起,解决的办法就不会是通过商业的自然发展来解决。而商业均贫富论强调通过政府干预使得天下财货均匀,这无异于为国家干预工商业做了论证。商业均贫富也是使得桑弘羊对商人的态度出现了两重性的重要依据。所谓两重性是指在对商人的具体态度上,是对小商人不加限制,尽量的促使其发展,而对富商大贾的态度是从对内抑制兼并。在汉武帝改革的进程中,桑弘羊的重商思想也走向了实践的道路,形成了带有国家干预色彩的重商思想。

武帝多年的文治武功让中央政府财政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大部分民众贫困,而富商大贾往往囤积居奇获取了大量财富。汉武帝进行经济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实质也就是财富在富商大贾与国家之间重新分配。桑弘羊于是提出通过国家干预工商业,来调节财富分布。其主要形式就是国家经营工商业,将富商大贾控制的资源转移到国家。以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是用政府投资来挤压民间投资,从由“民进国退”向“国进民退”的态势转变。改革思路形成两种,第一、直接利用权力优势,转移资源,例如盐铁官营。第二、开创新的制度、寻找新的财源,例如平准均输。在实际中,盐铁官营和平准均输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堵塞商人投利的行为,同时也改善百姓生活。于是司马迁对桑弘羊有此评价“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利不用竭而民不知”。

三、结论与建议

桑弘羊重商思想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将第三产业放在在国民经济战略地位的认识不同。第一、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桑弘羊不可能认识到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也不可能理解到商业在今后的社会地位。在桑弘羊的论证里,他虽有重视工商业,提出农商并重,农业作为财富的源泉在他心里仍未改变。第二、桑弘羊的重商思想的本质还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核心仍然是国家干预主义。

从盐铁会议的内容上看,汉武帝的一系列经济改革虽然使得国库充盈,富商大贾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面对执政后期现象,武帝晚年也颁布轮胎罪己诏。霍光辅政后开始继承武帝遗志,实行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的政策。汉朝的社会形态由此向着“国退民进”转变。经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经济形势的判断,调整发展策略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行,去年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让本身处于下行的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压力。笔者认为保证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如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进行体制创新,资产优化配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重要治理手段。总之,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释放囚禁在制度内的经济活力,是保证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叶茂.略论重农抑商的历史根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4).

[2]师娅.荀子重農抑商思想探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3).

[3]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4]恒宽.新译盐铁论[M].三民书局.卢烈红译注,1995.

[5]王萍. 论中国古代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中的国家干涉主义[D].西北大学,2006.

[6]赵秋燕. 西汉霍光辅政问题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7]莫龙炯,景维民. 转型时期混合所有制的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学动态,2018,(11).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2019年支持项目,项目编号NWNU2019KT092。

作者简介:刘鑫(1999-),男 湖北随州人,本科在读,学生,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