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递进式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2020-05-14 07:33陈丽萍符娇珠吴少琼吴永娟林妙春徐卫平陈录清郭观华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动能心肌梗死心功能

陈丽萍 符娇珠 吴少琼 吴永娟 林妙春 徐卫平 陈录清 郭观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可促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冠状动脉重新开通,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的症状[1]。然而,有研究[2]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PCI术治疗后,虽然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但仍有8%~38%的患者无法恢复正常体力,继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增加了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另有研究[3]证实,PCI术无法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亦无法有效降低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风险。而PCI术后的康复训练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运动量,促进其心功能的恢复,同时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以及再入院率[4]。动能递进式运动作为一种新型康复运动方式,是围绕一项疾病制定出相应的具有动态化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5]。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旨在为临床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有效护理方案,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②均为首次接受PCI术治疗;③精神状态良好,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④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肺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②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或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者;③病历资料缺失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60.32±7.1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5例,Ⅲ级17例;穿刺部位为桡动脉28例,股动脉14例;合并高血压25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14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60.39±7.14)岁;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18例;穿刺部位为桡动脉27例,股动脉15例;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15例。2组各项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已知情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即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常规健康宣教材料,并按照科室常规予以术前准备、术后下床活动指导以及出院前运动宣教等。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后7 d内通过床旁示范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快慢呼吸训练,6次/min,每次10 min,同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进餐、洗漱、翻身、排便等日常活动。②术后第8天开始,待患者病情稳定,指导患者继续进行上述练习,并根据患者的兴趣选取3~4种伸展连续,5min/次。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力量练习,如负重训练、起蹲训练等,有体位性低血压者不适宜模拟深蹲、起立坐下,每种运动以10下为1组,连续练习1~3组。此外,协助患者使用床旁便椅坐厕,病房内洗漱沐浴。③根据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耐力练习,包括上肢练习以及下肢练习。其中上肢练习,即左右循环上举练习,15下为1组,1~3组/次;下肢练习即从正常步行100 m开始,尝试行1、2层楼梯后步行150 m,上下1、2层楼梯后步行150 m,循序渐进。2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1 d以及干预后 6个月患者来院复诊时评价患者心功能指标、早期运动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①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采用GK5500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购自德国Philips公司)进行检测。②运动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运动时间、 最大运动负荷以及代谢当量。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每周利用秒表及医用测量周图表记录1次运动功能指标数据,并填写于医院发放的病历表格中,复诊时,由护理人员计算平均值。③运动过程中不良事件包括肌肉酸痛、头晕、气促、心悸胸闷等,由患者复诊时自述。④生活质量主要是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6]进行评估,量表包括症状、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满意度5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表1 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2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水平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LVEF、LVEDV、LVES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2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水平均好于对照组。见表2。

2.3 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1/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34)。具体见表3。

表3 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症状、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4。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及时有效地恢复心肌血氧供应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7-9]。PCI术是迄今为止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主要是通过疏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以恢复心肌血氧供应,进一步达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10-12]。然而,由于PCI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术后患者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可能对预后产生严重影响。有研究[13-15]显示,PCI术后的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气促、头晕等一系列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护理理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各种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也应运而生。动能递进式运动主要是按照某种疾病所设定的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科学性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实验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了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这主要是由于该干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心脏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时发挥降低血脂以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对血栓的形成产生抑制,且有利于增加心肌血供,最终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目的[16-18]。此外,干预后实验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水平均好于对照组,这提示了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究其原因,该干预方式从术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快慢呼吸训练,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并增加了副交感神经对患者心脏的控制作用,继而提高了自主神经的调节能力,最终达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目的[19-20]。另外,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了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有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早期伸展练习可减少因术侧肢伸直制动所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本文结果还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症状、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该干预方式有助于调节患者的血管张力,降低周围血管紧张度,进一步改善了大动脉顺应性,且有利于解除微血管痉挛,下调血压水平,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最终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有利条件。

表4 干预前后2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综上所述,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早期运动功能,同时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动能心肌梗死心功能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