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的呼吸与困顿

2020-05-14 13:36易明
北京纪事 2020年5期
关键词:邮票口罩新冠

易明

这个长假有点长,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过去上班的常态一时就找不回来了。待时间长了人就矫情,好像这么宅下去特别无聊,下楼去小区门口取個快递都成了欢喜事。以前瞎忙的时候看自己日积月累的杂书,总说等有空时会静心整理和阅读,但真到了现在这状况,发现心已经静不下来了。和书籍的疏离,最早应该是从电视台的红火开始,但老实说,自从家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到现在40年了,所有的内容能让你马上说出一二的,几乎没有。说到信息量太大,一片嘈杂,自从有了网络和智能手机,之前的电视和电脑已经是甘拜下风,好在电视还能看影听声,笔记本电脑还可以敲字。

回归正常的生活,我最希望的是先把口罩摘了

说疫情,来就来吧,可有点狠,有点疯狂,让人类很无助,已经忘记了在“微尘”每一次侵袭下,其实是没有那么强大,以为自己是岿然屹立在自然界食物链的顶端。想想过去您杀鸡逗狗,闹不好会得上禽流感和狂犬病。现在您不戴口罩不离旁人几米,说不定就会染上新冠肺炎,虚幻的伟大分分钟就崩塌了。病毒的可怕人类是知道的,因此有超能的研究所想去驾驭它,现在的事实证明这很难,因为这小东西会变异,这也太难了,只能跪了,面对自然界人类真没有想象得那么牛逼。

念叨读书却是随用随看,好在以前读过的还有记忆,偶然翻出一本,都有一番欣喜,只是去通读一遍几乎没有可能,床头柜的几部,熄灯前是会翻几页,但一年也就这几部,也没看完。离不开的是智能手机,新消息不断涌出,特别影响你的判断力和思考力,有用的和无用的,好在它翻篇比谁都快,你还没扯明白,再找都费劲。比如在3月27日看到的一条,赶紧敲下来——紧急消息发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境外输入或致我国暴发二次疫情,尤其点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这5个城市;3月26日深夜,我国外交部和国家移民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自2020年3月28日0时起,暂时停止外国人持目前来华签证和居留许可入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主任郑志杰分析,除彻底封锁外,来华航班大大减少,与限制签证措施匹配,将减轻防控压力,务必严防死守!

特别重要的事再说一遍,一是北京时间3月26日晚上8点,G20成员国领导人跨越不同时区,开了一场非常时期的视频会议,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危急时刻,各方领导人紧急沟通协调,习主席在会上提出“中国策”,为全球战“疫”开出药方。二是3月27日,习主席又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有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包括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组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并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援助。我们将继续这样做,同国际社会一道战胜这场疫情。通话结束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刚刚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非常愉快的交谈,详细讨论了席卷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新冠病毒。中国对抗击这种病毒有丰富经验和深刻理解。我们正在紧密合作。致敬!”

新安装的人脸识别装置

网络的好处不容置疑,比如信息来得快,上面这几条如果是看《人民日报》,说不定还要等个一天半天。网络时代,或者说数字化时代,等个消息查个资料已经是最低端的需求。疫情来了,网络的魅力被无限放大,比如对“宅经济”的支撑,中国就不用说了,放眼海外。打开亚马逊网站可以发现这家在线零售巨头发布了1000多个居家工作的全职职位信息,包括技术开发、销售、运营、人力资源等。这并非个案,法国此前制定新的劳工法,放宽了远程工作规定,2018年,法国企业这方面较一年之前增长了25%。“宅经济”就是居家消费和居家工作,在日本有不少宅男宅女,这些人的消费内容和模式,不仅定义了一种居家消费文化,也直接推动了动漫、游戏软件及衍生产业的发展。“宅经济”的市场规模有多大?据预测,2019—2023年全球在线餐饮外卖市场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5%。这应该还没有想到疫情所创造的不可控制的“增量”。

当然技术是驱动“宅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VR、AR及传感技术,在家享受虚拟的丰富的美景和运动,快乐无以复加,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功不可没。有了5G、云计算、视频会议、协助技术的各种运用,医疗、教育、金融的在线化是大势所趋。技术与产业相互作用,巨大的需求催生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变革,产业的发展则进一步促进技术优化和成熟。对于一些传统产业而言,“宅经济”是一种破坏式创新,疫情来了,推波助澜,破坏更上一层楼,曾经的实体经济,零售、餐饮、旅游、健身、教育等一时间销声匿迹,有的就跳楼了,有的还在苟延残喘,压力倍增。当然疫情终究会结束,也可能会反扑,但日子必须一天天过下去,人们被压抑扭曲的内心会平复会释放,高尚也好,平庸也好,总是要重塑正常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回归正常的生活,我最希望的是先把口罩摘了,开始“宅”没觉得是个事,后来必须出门,特别是上班和开会,十几个小时嘴上扣着口罩,实在有点憋。何况自己是打小肺气不佳,到了快退休的一把年纪,时间长了喘不上气不说,没戴一天就有了触动心灵的自觉,自己的“口气”之恶,自己都受不了,好像还不是一天三遍漱口刷牙能缓解,应该是肺或胃内里的臭散发出来的。特别信了那句老话,人就是个臭皮囊。口罩还不能摘,据说是新冠病毒特别喜欢咱这把岁数的人,沾上病确实痛苦确实要命,在这件事上讲性格不当回事是不行的,从现在的形势看中国和世界,就明白了。说欧美人不爱戴口罩,甚至上升到了精神文化层面,病毒就这么牛,传染性就这么强,“不戴”的结果就是残酷,昂头挺胸没有用。

出门必须戴口罩,但口罩怎么戴,应该选择哪种型号?國家卫生健康委网站曾经发布了《关于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与使用技术指引的通知》,搞得非常官方,本来就是个常识性的事,知道的专业人早就该知道,不知道的是老百姓。通知建议人们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不过度防护,使用指引根据不同人群对新冠病毒环境污染暴露风险,将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五个等级。每个等级按照人员类别详细划分,覆盖了一线医疗卫生人员、普通医务人员、疫情控制管理人员、普通公众、学生等各类人群。根据其所处场所提出防护建议,并提出口罩更换及口罩清洗、消毒等注意事项。

说点轻松的吧,有人梳理了国内邮票发行中涉及口罩的趣闻,特抄录如下——

1959年9月25日发行的一套12枚《人民公社》邮票之“卫生保健”,右上角背景图案描绘了医院病房常见的场景:一名佩戴口罩的护士端着托盘来送药,病人躺在床上,也戴着口罩。这是口罩首次出现在新中国邮票上。

1976年4月9日推出的一套4枚《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邮票中,有3枚的图案再现戴着口罩的医护人员为患者动手术的场景,票名分别是“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和“中西医结合针拨术治疗白内障”,成为迄今全套口罩数量最多的邮票。

1990年3月3日面世的一套2枚《诺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邮票由我国与加拿大联合发行,其中“白求恩在加拿大”邮票的背景图案为,白求恩与三位医生正在进行外科手术,他们都戴着口罩。这也是我国第一套与外国联合发行的邮票。

2003年5月9日发行的《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小版张右上角边纸图案是一名戴着口罩的女医护人员的头像,她的双眼清纯明亮、充满希望,展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口罩还具有防寒保温的作用。1975年9月26日发行的一套3枚《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邮票中的“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地球之巅”,采用一幅登山队员站在珠穆朗玛峰上展开五星红旗的合影照片,其中可见佩戴护目镜的登山队员们都戴着口罩。

阻隔有害粉尘和有毒气体是口罩的另一功效。1964年12月30日推出的一套8枚《化学工业》邮票之“医药”,以一位身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正在制药车间内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主图。1975年12月15日面世的一套5枚《农业机械化》邮票之“棉田防治”,图案描绘三名戴着口罩的农机技术员正在田间喷洒农药,防止农作物的病虫害。

(编辑·刘颖)

514984730@qq.com

猜你喜欢
邮票口罩新冠
独一无二的邮票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雾霾口罩
邮票上的“三月三”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