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融合课程:从技艺回归到儿童

2020-05-14 15:17吴勤奋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术融合幼儿园

吴勤奋

畅享:探寻最初的美好

《纲要》中关于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活动提出了多元的、综合性的要求,但实际实施层面,幼儿园音乐与美术等艺术学科处于割裂情况还是很常见的。

回顾我园的课程发展历程,从十九年前的“艺术特色课程”,到新课改背景下的“艺术整合教育课程”,再到《指南》背景下的“畅想艺术融合课程”……幼儿园在不断发展的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经历着变革,经过长期的幼儿艺术特色教育实践摸索,逐步形成了“享受艺术 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合作、参与、开放、分享”的课程愿景。

因此,我们开启了探寻幼儿园“畅想艺术融合课程”之路,幼儿园在“享受艺术 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下,探寻更适切儿童的课程,以艺术教育为切入点,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坚持以开发潜能、彰显个性、多元发展为目标。二十多年来,一路畅享,收获了很多美好。

融合:打通艺术教育的边界

首先是物化的打通:打通学科边界、教室边界,以最初的“物”为通道,在呈现物体原本状态的过程中,还原艺术学习和体验的本质。因此,我们在艺术课程的游戏化实施方面,进行了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我们尝试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表现材料、艺术创作方法等开展趣味性强的艺术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游戏性的组织、指导方法,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感知、体验幼儿艺术活动的乐趣。

游戏化的集体艺术活动,重视游戏精神的融入;自主式游戏区域活动,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自主进入、自主创作,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多样化亲子艺术体验活动,更好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我们分别采取以下主要教育指导策略,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发现、创造。

游戏——激趣法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幼儿通过游戏来展现其潜在的精神,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的情境来感染和调动幼儿。

例如:在小班《蔬菜大本营》艺术主题背景下的创意美术活动《萝卜》中,教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听着“拔萝卜”的音乐,玩“把萝卜”的游戏。在游戏最后萝卜拔出时,教师请幼儿观察萝卜的形、色,从而画萝卜。如此的指导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也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可美术创作的快乐、成就。

引导——发现法

美术是视觉艺术活动,离不开观察。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寻找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启发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并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联想表现出来,使他们的画面生动而充满儿童情趣。

例如:在中班《鱼儿水中游》主题背景下的创意美术活动《报纸鱼》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讲述海底世界中鱼的不同形状、颜色和花纹,以及鱼的不同形态等,再引导幼儿利用报纸进行创作。正因为有了之前的观察,帮助幼儿从多方面了解了各种鱼的不同特征,在创作时幼儿才能淋漓尽致地进行想象、表现。

情境——陶冶法

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点燃热情激发幼儿快乐参与。在一次大班春游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去了奶牛场,回来后,我们延续孩子们的兴趣,在主题活动《香香的牛奶》中,开展了主题创意美术活动《开心奶牛场》。活动中,教师借助奶源紧缺,需要帮助扩建奶牛场的故事情境,引导大班幼儿画奶牛,画好后剪下来,和同组伙伴一起拼贴,并添画栅栏等来合作扩建奶牛场。有趣的故事情境,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成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的乐趣。

其次是评价的打通:改革幼儿艺术学习观察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在教师的指导策略上、幼儿的学习方法上、整体的艺术融合教育理念上,全方面打通评价方式,让儿童本位落地生根。

改革了幼儿艺术学习观察评价表,采用个案跟踪记录、事件描述记录、图文结合记录等方式,从艺术教学活动、艺术游戏活动等不同方面进行观察、评价,在实践中提升了教师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能力。

回归:打通幼儿教育的边界

畅想是指无拘无束地尽情想象。畅想艺术融合课程以畅想为前提 ,以艺术为核心,以融合为手段 ,将单一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 ,将一项艺术内容与多元的艺术内容融合。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自然地融为一体。

因此,我们站在幼儿的立场,每年开展“欢乐游戏节”活动:通过音乐、韵律、舞蹈、情景表演、即兴涂鸦等多种游戏化的艺术形式体会艺术魅力的同时,得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而拥有更丰富的体验。每学期开展“艺术展示周”活动:在活动期间,幼儿得到大量机会“扮演”或“进入”不同的角色,可以开办个人画展、参加年级组及园部的各类展演,无形地发展了其艺术对话才能。每月开展“艺术课程故事展”活动,分年级在走廊、门厅,展示班级及小团队的艺术课程故事,绘画、摄影、装置、陶泥、动态表演,都会在平台、室外草坪、台阶、墙体等多场域切换,幼儿可触、可感、可观、可试听、可体验。通过一次次活动,让孩子与艺术相约、与万物无缝对接,以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展示儿童的艺术之气。

重视幼儿的学习综合能力

在艺术的专项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图画书开展童话剧、戏剧等展现活动,在这个应用过程中,孩子们必须首先将对图画书的理解加以深化并转化为内部己有经验,整合相关信息资料,将口头语言转化为肢体语言,全身心参与,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语言能力 、思维能力,更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与学习的能力 。

转变教师的幼教理念

我们不回避目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多年的艺术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技术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人的思想、理念、胸怀、思维等意识。幼儿教育是没有边界的,不是教材页码、单元、主题,而是要立足幼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找到天然内在的连接,没有比艺术更贴切的通道了。老师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究,逐步更新了观念,有了自我反醒、自主成长。

打通幼儿园课程通道

近几年来,我们围绕畅想艺术融合课程目标,依从儿童艺术经验整合与提升的进程,师幼共同初步构建了艺术基础课程(美术)和藝术主题课程的内容框架。我们通过实践研究,确立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艺术融合主题课程目标及内容,从众多的艺术课例、主题案例中甄选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体内容。

在幼儿园艺术课程改革的路上,我们追寻从技艺到回归儿童,尽管人们对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人们对艺术领域课程领域基本理念的把握却是一致的。因此,我园的畅想艺术融合课程提倡“领域互补”、强调“融合渗透”、重视“游戏化的实施”。

(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艺术幼儿园)

猜你喜欢
美术融合幼儿园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美术篇
破次元
融椅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