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N课程融合: 拔节英语学科关键能力

2020-05-14 15:17朱晓芳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关键校本学科

朱晓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颁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下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发展学科关键能力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是一所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目标和支撑学生学科关键能力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我校在英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尝试着建设纵横相融合的 1+2+N英语特色课程,探索拔节学生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新路径。

构建基础 瞄准关键能力

我校英语 1+2+N融合课程的构建,是弥补国家课程通识和共性教育的不足,是为了尊重和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培育和发展学生英语学科关键能力,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的素质和能力。

基于学校文化

我校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秉承“兼容东西方文化理念,培养国际化现代意识”办学理念,学校旨在培养外语见长、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未来小公民:初步具备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al Competency)、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和合作(Collaboration)5C素养。学校基于国家、地方、校本三级横向课程,形成了国际理解教育 4+1校本纵向课程体系,即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隐性课程,致力于办出公办学校中最具英语教学特色鲜明的学校,推动“金外表达”的品牌发展和内涵提升。

靶向学科定位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又要关注学习环境的特殊性。这就意味着小学英语学科关键能力是一种综合素养,是在不断变化的语言情境中为了完成不同的语言任务而必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在综合语言运用中需要的理解、表达和思维三种能力。我们不能只关注校本课程而忽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不能让校本课程孤立于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之外,与其缺乏关联,要全力靶向英语学科关键能力,以基础课程为 1,辅以 2+N或拓展或探究或隐性等课程,使之有机联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服务学养监测

近年来,我校紧跟《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和《姑苏区学生阶段学养素质绿色达标项目》的前瞻指引,深挖数据背后的联系,通过数据的加工分析,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坚持用问题导向来破解瓶颈,在英语课程建设与学科核心素养中找到英语学科关键能力良性发展的坐标。我们以“教学现状”为导向,全员研制学科 5C能力单,课业减负增效;以“有效课堂”为阵地,全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生动高效;以“教学研究”为行动,课程融合突破教学症结,课程适切奏效,建立起一个从文化——课程——学科——学期——单元——课时的框架,瞄准英语学科关键能力,融合课程资源,以期实现学校英语学科优势凸显和特色品牌擦亮的双赢目标。

实施路径 夯实关键能力

我校英语“1+2+N”英语特色课程,需要充分把握英语学习规律,解决英语教学问题,优化英语教学过程,高度重视对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与总结。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英语必修和选修课程,积极调适学习策略、拓展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率,发展英语学科关键能力。

夯实“一个”国家课程

学校坚持将国家课程作为学生发展的基石,夯实基础。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是关键能力落地的主要抓手,1-6年级 12册教材 98个单元,聚焦于二十几个“功能”和三十几个“话题”,涉及“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季节与天气”“文化与饮食”等。英语学习围绕话题与功能串联问题情境、语言知识、人文休养和价值品格,以“听”“说”“读”“写”四项英语学科特定活动展开,“听”“读”重在理解沟通,“说”“写”重在表达沟通,综合语用重在用英语来做事,帮助学生形成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及综合语用能力,重在提升英语沟通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研发“两个”校本课程

学校将原有校本课程进行分解与整合,让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机衔接,开发引进了富有学校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们的综合语用能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为满足学生语言发展需求,研发“校本课程一”“Reading and writing”,期望学生们的听、说、读、写技能在国家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得到全面拓展。精选知识性、趣味性强的短文,鼓励学生开展课内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加强习作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话题归类,构建框架,同年级组制定作文训练题材和内容,有计划实施。

校本课程国际化:学校依托高校科研引领,引进外教创设氛围,“Oxford phonics world”和“Good English”形成“校本課程二”,期望学生们在资源统整、素材充裕的英语课程体系中提升英语核心素养。低年级学生通过观看集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及声音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国外原版语音拼读学习资源,跟随视频内容饶有兴趣地学唱,在声情并茂的语言环境中感悟语言魅力。为了将语音训练延伸到故事阅读,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语言纯正地道、内容生动有趣、融故事性、趣味性及知识性于一体的经典原版英语阅读教材,挑选与教材单元话题贴近的故事内容组织学生听音模仿朗读,期间

华人时刊·校长

注重升降调、连读、失爆、同化、重音等朗读技能的训练。

整合“N个”实践活动

学校围绕英语核心素养开展颇具特色的中外研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等各类活动,有机地将活动课程化,使活动更具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研学交流多元化:学校与澳大利亚维州 SerpellPrimary School开展常态化交流活动,组织师生暑期研学旅行。学生们居住在Serpell Primary School结对学生家庭,融入地道的澳洲生活,感受澳洲本土文化,锻炼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语用能力。学生们体验澳洲校园生活,与住家小伙伴一起上课,体验澳洲英语母语学习课堂。学生们走进世界著名大学,感受澳洲名校浓厚的学术氛围;畅游澳洲知名景点,了解人文历史,感受多元文化。通过在英语国家中学习、生活和游玩,在游玩中用英语学习沟通、增加文化理解,多方位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主题活动课程化:学校依托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将原有的校园节日、主题班会等活动都纳入统一的英语课程管理,从活动前的策划、组织实施到活动后的反思总结,都有基于英语核心素养并围绕“一带一路一班一探一创一新”等主题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課程。每一次活动课程,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更是一门发展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独具匠心课程。学校还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素养为目标,将三级课程目标融合开展社团活动,成立了日、韩、法、意等小语种语言类社团和 Drama戏剧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综合素质社团,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多元文化、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

特色活动系列化 :学校为使“培养具有祖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国际交流的人才”的英语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开设了英语特色文化专栏“金外星球”,定时播报学校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活动和人物。在迎接新中国建国 70周年,以“最美金外之声讲最美中国故事”为主题,以“故事”和“文化”的关系为视角,包括“中国节日故事”“中国民间故事”“中国成语故事”等子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和热爱祖国,尝试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世界平等交流沟通的能力和素养。

融合意图 提升关键能力

我校构建实施“1+2+N”英语特色课程体系,纵横融合的过程是全体英语教师以学科关键能力为核心研究学生、研究教与学的过程,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研究“教”为重难点

课程融合需要英语教师更好地理解、认识和把握英语学科关键能力,进一步提升英语课程的理解力、批判力和创造力,重视在实践层面的尝试与创新,强调英语学科关键能力对课程融合的导向与指导功能。课程融合建设也有效促进教师从课程执行走向课程开发到融合创生,真正从学科指导走向课程领导。

研究“学”为突破口

课程融合侧重于“学生怎么学?”的研究,致力于英语学科对小学生用英语阅读、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基础打得牢固、扎实,其关键能力的发展就会水到渠成。课程融合建设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和提升学习品质,从而有效实现学习的和谐、可持续、有个性的发展。

“1+2+N”英语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深度纵横融合英语课程资源,深度研究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夯实小学生英语综合语用能力的根基,拔节英语学科关键能力,有效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硬实力。

(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关键校本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鹏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