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0-05-15 03:19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牙冠外科手术口腔

李 涛

上前牙埋伏阻生主要是指患者上前牙萌生出现障碍,进而导致牙列不整、牙颌畸形。上前牙埋伏阻生会影响患者口腔美观,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1~2]。因此,研究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探讨对提高上前牙埋伏阻生治疗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 例研究对象均为2016 年12月-2018 年12 月在本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33 例。60 例患者中,多生牙患者18 例,萌出异常患者30 例,易位牙患者1 例,间隙不足患者11例。将60 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治疗方法:30 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治疗方法为单纯的导萌外科手术。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随后清理上前牙埋伏周围的骨组织和黏膜组织,同时还需要采取翻瓣操作,完全暴露出前牙埋伏的牙冠。完全暴露后,下一步操作为去除骨阻。去除骨阻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避免操作失误而导致患者临近牙齿损伤,出血后需要及时止血,操作结束后消毒缝合伤口。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复查,复查间隔为15 天[3]。②实验组治疗方法:30 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治疗方法为导萌外科手术联合口腔正畸固定术。处理完全暴露的出前牙埋伏的牙冠后,随后及时实施粘贴托槽操作。口腔医师根据不同患者术前口腔正畸治疗措施实施口腔正畸固定操作。观察分析不同患者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不同情况,通过拉簧、镍钛丝辅弓等多种设备纠正患者牙冠畸形,纠正操作完成后消毒缝合伤口。纠正患者牙冠畸形的操作过程中,医师动作需要轻柔,防止操作力度过大引起失血,而且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发生骨缺损情况,如果发生,那么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植入合适剂量的羟基磷灰石。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复查,复查间隔为15天[4]。

1.3 疗效判定指标 分析统计60 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手术治疗后手术治疗效果、异常情况、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的异常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发生牙龈紊乱的患者0 例,发生咬错的患者0 例,发生牙龈炎症的患者有1 例,异常情况发生率为3.3%。对照组术后发生牙龈紊乱的患者有3 例,发生咬错的患者2 例,发生牙龈炎症的患者5 例,异常情况发生率为33.3%。实验组患者术后异常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24,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30 例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为80.0%,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现如今,导萌外科手术以及预防性治疗为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主要治疗方法。预防性治疗方法为:口腔医师拔掉患者乳牙后进一步增大牙弓距离,使得上前牙萌出获得足够的空间,从而上前牙逐渐萌出[5~7]。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如果可以早期确诊的话,预防性治疗有效率为80%。然而,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大多数因为该疾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常常患病而不自知,多数患者没有早期确诊,从而无法进行预防性治疗。因此,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常常采用外科手术导萌疗法进行治疗。外科手术导萌疗法去除患侧牙齿周围组织后,为上前牙萌出获得足够的空间。但是外科导萌疗法适用于上前牙形态良好的患者,如果患者存在上前牙萌出异常、牙齿形态异常等多种情况,患者需要进行口腔正畸,正畸可以矫正患者口腔内牙齿位置、清除牙槽骨,提高术后患者口腔美观度和舒适度[8]。本研究实验组患者术后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上前牙埋伏阻生患者采取导萌外科手术联合口腔正畸固定术的治疗效果为佳,术后牙齿异常情况发生率低,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比较高,手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牙冠外科手术口腔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43个萌出前牙冠内吸收发病情况调查及对策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