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某院ICU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2020-05-15 03:20李蓓蓓叶书来费明明
安徽医专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铜绿克雷伯革兰

李蓓蓓 周 馨 叶书来 费明明

重症监护室(ICU)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收治危重病者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的单位[1]。ICU大部分患者病情凶险、严重、复杂,对患者治疗效果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随着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病原菌耐药变迁,多重耐药菌明显增加,如何积极有效控制感染是ICU近年来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3]。本文对综合ICU近三年住院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变迁情况进行报道,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合理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 株 来 源 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从 本院ICU送检的痰液、血液、中段尿、引流液、脑脊液、脓性分泌物等共分离出1212 株病原菌,剔除同一患者的重复病原菌。

1.2 菌株的鉴定与药敏试验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将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和鉴定。在革兰染色初步分类后,通过使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WalkAway40SI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抗菌药物纸片购于英国OXOID公司。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5 年判断标准[4]进行药敏结果判读。标准菌株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875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荐的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ICU共分离1212 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963株(79.5%),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219株(18.1%),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0株(2.4%),见表1。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液(719 株/59.3%),血液(230株/19.0%),尿液(90株/7.4%),引流液(62 株/5.1%),脑脊液(30 株/2.5%),导管(26株/2.2%),脓性分泌物(21 株/1.7%)和其他标本(34 株/2.8%)。

表1 2016-2018年ICU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2.2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耐药率

2.2.1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 2017 年-2018年:①鲍曼不动杆菌除复方新诺明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70%,三年该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②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为57.1%,除头孢西丁外,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一到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64.6%、64.0%和71.7%,有较好的敏感率;对喹诺酮类和其他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敏感率大约50%左右。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从56.5%、38.0%和39.1%分别降低到39.8%、23.7%和2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小于30%,有较好的敏感率。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从36.1%、24.6%和27.8%分别降低到18.3%、10.0%和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ICU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率和敏感率 (%)

表3 ICU肺炎克雷伯菌抗菌药物耐药率和敏感率 (%)

表4 ICU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率和敏感率 (%)

2.2.2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3.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庆大霉素耐药菌小于25%,其中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率100%;对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均大于55%,见表5。

表5 ICU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率和敏感率(%)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ICU患者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9.5%,高于其他文献报道[5],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病原菌59.3%来自痰液标本。本院综合ICU患者主要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疾病为主,其次为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吞咽及呛咳等保护性反射减弱或消失,气道分泌物难排出,易诱发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定植于人皮肤,呼吸道及肠道,ICU住院患者由于生理屏障受损和免疫力低下,气管切开和插入引流管等有创操作,极易诱发院内感染[6]。此外,ICU痰液标本送检较多,痰液培养干扰因素多,采样不合格,送检不及时,定植菌污染等会影响微生物室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报告,干扰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因此,建议ICU临床医生积极送检患者血培养及其他无菌体液培养,更有利于临床感染症状判断和用药治疗。

ICU院内感染严重影响患者医疗安全,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和社会负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该院ICU三年以来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一直居高不下,可能与该菌对消毒剂等化学用品,紫外消毒有较强的耐受力,在环境中长期定植,并且具有很强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能力有关。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碳青霉烯酶,以KPC、IMP、VIM和NDM为主。长期反复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可诱导耐药基因突变,同时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可以通过耐药质粒在不同细菌之间互相传播,导致院内感染。

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MRSA占23.7%,低于其他文献报道[5]。mecA基因编码产生对β内酰胺低亲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是MRSA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耐药机制。MRSA菌株可产生一系列的毒素,如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杀白细胞毒素(PVL),剥脱性毒素等,致死率极高。MRSA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环境污染进行传播,ICU医务人员在接触MRSA感染患者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2017 年12 月该院二期开业,综合ICU搬迁到新大楼,医院对ICU病区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措施;加强ICU每一位工作人员医院感染意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加强手卫生消毒;每天用75%的酒精对呼吸机、输液泵、监护仪、电脑键盘和电话机等消毒,并且增加消毒频次;对患者重复使用的物品首选高压灭菌消毒,并且在患者出院后用臭氧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定期用移动紫外线灯对空气消毒;限制人员探视,减少人员的走动,从而降低病原菌的传播等。2017年-2018 年,本院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都有显著降低趋势。

总之,医院有效感染控制措施,连续耐药监测,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方案,防止耐药菌产生和传播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铜绿克雷伯革兰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榆林市包装饮用水生产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防控情况调查分析
2017年至2020年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什么是革兰阴性杆菌
降钙素原水平在早期细菌感染患者中的病原菌种属鉴别价值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