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硝唑在TiO2(101)晶面上吸附特征的理论研究

2020-05-15 03:10谭若兰郭建敏李来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环上硝唑晶面

唐 镜,谭若兰,郭建敏,李来才

(1.西南医科大学 药学院,泸州640000;2.西南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泸州640000;3.四川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成都 610066)

1 引 言

抗生素是微生物或植物产生的一类代谢物质,对病毒具有破坏和杀灭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抗生素不仅在抗病毒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还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炎等作用[1,2],因此自1943年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类药物就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如奥硝唑(1-(3氯-2-羟丙基)-2-甲基-5-硝基咪唑,ornidazole),因其具有抗寄生虫和抗菌的性质,广泛的用于厌氧菌和原生动物细菌引起感染的人或动物群体[3],同时也具有促生长作用,被作为促生长剂添加鱼和家禽的饲料中[4].但随着奥硝唑的广泛使用和缺乏合理的监管,环境问题也进一步加重.已经在一些废水处理厂和淡水系统中检测到奥硝唑的存在[5].残留在水环境中的奥硝唑即使在低浓度下,对细菌的抵抗,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6].而目前对奥硝唑检测方法研究较多,而降解主要是吸附法和生物法.吸附法,只是将污染物从水相转移到固相中,并没实现真正的降解[7].生物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生物法耗时普遍较长,同时降解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因而降解效果存在很大差异[8].TiO2光催化法是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对难溶物的降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9].已有研究表明TiO2光催化法能降解硝基咪唑类抗生素[10].Farzadkia 等[11]采用UV/TiO2法降解甲硝唑,去除率高达97.61%.陈冬梅等人[12]利用TiO2光催化降解迪美唑,去除率为 90%.Khalid[10]等利用TiO2降解水环境污染物替硝唑,发现能有效矿化污染物.而目前采用TiO2光催化对奥硝唑的研究很少.本文以TiO2为光催化剂,研究了奥硝唑在TiO2(101)晶面上的吸附特性.我们希望能为奥硝唑的降解提供有关的理论信息.

2 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以锐钛矿TiO2(101)晶面作为研究对象.如图1,TiO2表面有两种Ti原子,分别是五配位的Ti(5)和六配位的Ti(6);有两种O原子,分别是二配位的O(2)和三配位的O(3).基于板厚对表面能影响的初步研究,101)晶面采用三层的模型可在计算时间和精度之间取得平衡.以XY平面设置周期性边界条件,为了避免板和构型之间的相互作用,沿Z方向上增加了15 Å的真空层.超晶胞由1 × 3 × 3个单元108个原子组成,晶格参数大小为10.886 × 11.328 × 25.000 Å3,α=β= 90°,γ=110° .

图1 TiO2 (101)晶面的侧视图和俯视图Fig.1 Side and top views for model structures of TiO2 (101)

将奥硝唑分子置于TiO2(101)晶面上,为避免分子和晶胞表面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将二者间的距离设为3.8 Å左右,再用ReaxFF力场进行分子动力学计算[13],采用LAMMPS程序下的NVE[14]系综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弛豫步长为0.1 fs,时长共10 ps.在LAMMPS弛豫结果基础上,选择局域极小点对应结构进行DFT进一步结构优化.

DFT计算是在Materials Studio程序系统下的DMol3软件包下进行的[15].DMol3采用双数字基组和极化功能扩展电子波功能.所有结构优化都是在自旋极化的平面波基础上进行,电子交换关能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的PBE方法[16],用ECP来描述电子.采用可极化的DNP[17]基组描述原子轨道基组.吸附能为吸附前后物质的能量变化差用Eads表示.

Eads=-[Etotal-(Eslab+Emolecule)]

Eslab为TiO2吸附面的能量,Emolecule为吸附物质的能量,Etotal为奥硝唑吸附在TiO2表面时体系的能量.

对于计算的结果,DMol3中的收敛标准设定为:能量为2×10-5hartree,力为4×10-3hartree/Å,位移为5×10-3Å.此外,自洽迭代能量允许误差设定为1×10-5hartree,通过八极矩进行多极扩张.

3 结果与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优化后的锐钛矿型TiO2晶格参数:a=b=3.776 Å,c=9.486 Å,与其他DFT计算的实验值吻合较高:a=b=3.785 Å,c=9.514 Å[18],表明我们的计算方法可靠,能产生可靠的结果.

我们优化了奥硝唑分子结构以及TiO2(101)稳定晶面,并基于分子动力学结构弛豫和DFT进一步结构优化,得到奥硝唑分子在TiO2(101)稳定吸附构型,计算得到的吸附能列于表1中.

A1~A5分别为优化后奥硝唑吸附在TiO2(101)晶面上的五种稳定构型.从图2可以看出奥硝唑在TiO2表面的吸附距离以及这些吸附构型的吸附位点.咪唑环上的硝基O原子,以及咪唑环上的羟基O原子,均能吸附在TiO2表面五配位的Ti(5)原子上,奥硝唑甲基上的H原子能与TiO2表面O(2)原子形成氢键.在对吸附构型进行分析,发现并未出现H原子与O(3)原子成氢键,N原子吸附在Ti(6) 原子上,这可能是由于O(2)原子和Ti(5)原子的不饱和位,使得他们活性比O(3)和Ti(6)原子更高.由于奥硝唑与TiO2晶面的相互作用,使得构型发生变化.Zhang[19]研究了染料/TiO2界面吸附,发现吸附过程中氢键作用能增加染料聚集物在TiO2表面的稳定性.Li[20]的研究表明胶原,聚乙烯吡咯烷酮与TiO2之间的氢键能增强纳米复合支架的稳定性.由此可见,氢键的形成能够增加吸附构型的稳定性.由表1可知,就吸附能而言,A1的吸附能最大,为1.3 eV,为奥硝唑在TiO2(101)晶面上最稳定的吸附构型.在A1构型中,咪唑环上的N(3)原子吸附在TiO2(101)晶面的Ti(5)原子上,吸附距离为2.341 Å,奥硝唑C(4)原子和C(2)原子支链上的H原子分别与TiO2(101)面上的O(2)原子形成氢键,吸附距离分别为2.073和2.422 Å.由于奥硝唑分子与TiO2表面的作用,使得一些键长发生了一些变化.咪唑环上C(2)-N(3)与N(3)-C(4)分别由吸附前的1.335和1.354 Å变为1.352和1.361 Å,角C(2)-N(3)-N(4) 则由吸附前的106.1°变为107.3°,C(2)-N(3)键长增长程度大于N(3)-C(4)键,这说明吸附过程使得C(2)-N(3)更不稳定.同时有研究表明氮杂环化合物降解一般始于邻近氮原子的碳化过程,C(2)-N(3)键变弱有利于羟基自由基的进攻.同样对次稳定构型A5进行分析,发现除C(2)甲基上的H原子与O(2)原子间形成更多氢键,其余吸附特性相似.再次说明氢键可以增加吸附构型的稳定性.

表1 奥硝唑吸附在TiO2(101)晶面的吸附能(eV)
Table 1 Adsorption energies for five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s of ONZ adsorbed on TiO2(101) surface

Eslab(hartree)Emolecule(hartree)Etotal(hartree)structuresEads(eV)-7521.8845-1122.1145-8644.0469A11.30-8644.0325A20.91-8644.0317A30.89-8644.0307A40.86-8644.0415A51.15

图2 奥硝唑在TiO2晶面上的吸附构型以及吸附距离(Å)Fig.2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s and adsorption distances (Å) of ornidazole on TiO2 surface

为了进一步探究奥硝唑分子与TiO2晶面的相互作用及成键特性,我们计算了奥硝唑分子在TiO2晶面上电子结构图.如图3,其能带结构中,价带主要由O的2p轨道组成,导带主要由Ti的3d轨道组成.吸附后,TiO2价带能级和导带能级均有所下降,能隙变窄.A1~A5中,TiO2的能隙值变窄分别为2.03,2.27,1.94,1.96和2.00 eV.均在可见光范围内(可见光的能隙范围约为1.7~3.1 eV[21]),提高了可见光的利用率.

图3 奥硝唑吸附在TiO2 (101)晶面上的态密度和分态密度Fig.3 The DOSs and PDOSs of ornidazole ab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图4展示了真空条件下奥硝唑在TiO2晶面上的电子密度图,从图可以看出,奥硝唑与TiO2晶面电荷密度都存在重叠,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电子转移,有新的化学键形成.奥硝唑分子在吸附过程中与TiO2的表面存在电子相互作用,属于化学吸附.

图4 奥硝唑在TiO2 (101)晶面上的电子构型图Fig.4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s of ornidazole on TiO2 (101) surface

4 结 论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奥硝唑在锐钛矿TiO2(101)晶面吸附特性,以及最佳吸附方式.研究发现当咪唑环上N(3)原子吸附在TiO2的Ti(5)原子上,吸附能最大,为最稳定的吸附构型.氢键可以增加吸附构型的稳定.吸附使得奥硝唑的C-N键长变长,有利于后续.OH的进攻发生开环降解.对吸附构型的态密度分析,我们得到了锐钛矿型TiO2对可见光的利用效率,预测了光催化降解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环上硝唑晶面
3 阶三角矩阵环上的Gorenstein 投射模及其维数
兽药中非法添加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检查方法
NaCl单晶非切割面晶面的X射线衍射
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
(100)/(111)面金刚石膜抗氧等离子刻蚀能力
α-HgI2晶体附着能的计算
取绳子
头孢地尼与奥硝唑联合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