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

2020-05-16 10:22陈少林禹小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有效率差异

陈少林,禹小玉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精神分裂症是在遗传、环境、疾病、情感等因素作用下引发的慢性、迁延性精神障碍疾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综合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作如下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且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1]。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7~65岁,平均(30.15±3.77)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6.14±1.15)个月。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予以编号,根据奇偶数予以分组,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30例。同时,通过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一般病历资料进行录入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2组患者临床可比性良好,在性别、年龄、病程等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即安全教育、遵医嘱用药、环境管理、康复指导等;观察组30例患者行综合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予以患者如下护理干预措施:(1)健康管理。予以患者健康管理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病理知识介绍、治疗方法、疾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等等,帮助每位患者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自觉采纳有益疾病康复的生活行为方式,进而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2)心理护理。在分析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建立乐观的心态,维持稳定的情绪,并多与家人交流,与周围的亲人、朋友维持友好的关系。针对心理障碍严重的患者,指导其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并通过精神病医生进行心理治疗,以促进心理健康。(3)行为干预。通过行为验证、行为计划等行为训练活动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消极的行为模式,并指导其对不合理的行为进行纠正;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完善行为。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干预2个月后,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基本治愈:PANSS评分降低>75%;显效:PANSS评分降低50%~75%;有效:PANSS评分降低25%~49%;无效:未达有效标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中文版SPSS 20.0软件予以2组患者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统计数据均为计数数据,表示形式为(n/%)百分率形式,数据间的对比处理用x2检验,P<0.05提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为93.33%、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综合护理模式从健康管理、心理、认知及行为等方面予以患者完整、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护理,结果显示,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有效率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