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感染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特点及胃肠镜下形态分析

2020-05-16 02:45叶惠惠张凌云丘延俊罗艳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虫体镜检查血常规

叶惠惠 张凌云 丘延俊 罗艳贞

钩虫病是一种消化道寄生虫,其并发症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腹痛和贫血等。钩虫病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粪便检查,随着胃肠镜检查的广泛应用,钩虫病检出率逐渐提高。本文主要对本院2012 年7 月~2019 年4 月经胃肠镜检查后明确钩虫病的病例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 年7 月~2019 年4 月经胃肠镜检查后明确钩虫病感染的1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 例,女9 例;年龄38~83 岁,平均年龄(57.21±16.33)岁;职业均为农民,且全部有过下地干农活史。

1.2 诊治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胃肠镜检查。对于胃肠镜检查中所见线状虫体经内镜下取出虫体,并送病理检查。经确诊后予驱虫治疗,1 个月后复查血常规、胃肠镜。

1.3 IgA、IgG、IgM、IgE 的测定方法 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IgA、IgG、IgM、IgE 水平,具体操作方法严格参照试剂说明书进行。其中,IgA 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71~3.35 g/L、IgG 的正常参考范围为7.60~16.60 g/L、IgM 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48~2.12 g/L、IgE 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001~0.009 g/L。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Ig 水平、血常规检查结果、胃肠镜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6 例患者中有1 例患者反复黑便、重度贫血2 年,其余15 例患者有食欲不振、恶心、腹部不适、轻-中度贫血等表现。

2.2 钩虫病感染者Ig 水平与正常参考上限值比较 16 例患者的IgE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上限值;IgA、IgG、IgM 水平与正常参考上限值比较,差异不明显。见表1。

表1 钩虫病感染者Ig 水平与正常参考上限值比较(±s,g/L)

表1 钩虫病感染者Ig 水平与正常参考上限值比较(±s,g/L)

2.3 血常规检查 16 例患者的的血常规检查中均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贫血情况:Hb 为 90~110 g/L 10 例,60~89 g/L 5 例,<60 g/L 1 例。

2.4 胃肠镜检查 16 例患者均接受胃肠镜检查,镜下检查发现长约0.6~1.2 cm 的线性活虫体,活体呈半透明,白色、肉红色或暗红色,吸附于肠壁黏膜,呈蚯蚓样蠕动或蛇样盘曲,数量从l 条到数十条不等,散在或成堆分布,部分成双成对。经诊断16 例患者的钩虫分布情况:十二指肠降部8 例(50.00%),十二指肠球部5例(31.25%),回肠末端3例(18.75%),升结肠1例(6.25%),其中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均见钩虫者1 例(6.25%)。所在部位肠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或点片状充血及溃疡,喷水后虫体可脱落。观察清楚后用活检钳取出虫体送病理检查,确诊为钩虫。

2.5 治疗结果 经胃肠镜检查确诊后,予阿苯达唑片(湖北中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816)0.2 g,连服3 d 进行驱虫,同时,对于重度贫血的患者行输血治疗改善贫血。所有患者在1 个月后复查血常规及胃肠镜,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贫血得到纠正,消化道症状得以缓解,胃肠镜复查未见黏膜损伤出血,均治愈。

3 讨论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板口线虫(简称为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肠腔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经土壤传播,呈全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更为普遍。在全球范围内,估计有6 亿人受感染,每年可导致135.000 人死亡[1]。十二指肠钩虫多位于小肠,其中十二指肠降部最为常见[2,3],本文患者中有15 例钩虫位于小肠,1 例位于升结肠,可见十二指肠钩虫主要位于小肠,但亦可见于结肠,而小肠则以十二指肠降部多见。

钩虫入侵宿主后可诱导宿主产生复杂的免疫应答反应,作者对所有感染钩虫的患者均采集了静脉血,并检测IgA、IgG、IgM、IgE 水平,结果发现,所有患者的IgE 水平明显升高,而IgA、IgG、IgM 水平无显著变化,这可能为IgE 可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细胞,从而促使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一方面参与抗感染过程,另一方面又可以与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并促使已受损伤的虫体排出。

成年钩虫常吸附于宿主的肠黏膜上并从中吸取营养,导致宿主肠黏膜失血,引起体内缺铁及贫血[4,5]。据估计,每条美洲钩虫48 h 所致的失血量约为0.02~0.10 ml,十二指肠钩虫因虫体较大等因素,其所致的失血量是美洲钩虫的10 倍[6]。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在钩虫病流行率>20%的地区,所有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应每年接受驱虫药治疗,如果流行率>50%,则应对其进行2 次/年的治疗[7]。本文中所有确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并均予阿苯达唑驱虫治疗,经治疗后1 个月复查,见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贫血纠正、消化道症状消失,临床效果佳。其中有1 例女性患者因反复重度贫血多次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予输血改善贫血,并行胃肠镜检查3 次,前2 次胃镜下见黏膜糜烂及小片状溃疡面、肠镜下无异常,经抑酸等治疗,患者再度出现重度贫血,遂再次行胃肠镜检查,结果在十二指肠降部及回肠末端见钩虫虫体,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钩虫,遂予驱虫治疗,1 个月后复查血常规见贫血纠正,复查胃肠镜未见钩虫虫体。这表明钩虫病所致消化道出血易误诊及漏诊。

综上所述,对于反复消化道出血、贫血务农患者伴随有长期或经常赤脚下田劳作的病史,合并IgE 及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时,应高度怀疑钩虫病感染的可能,胃肠镜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在检查过程中,尤其要加强对十二指肠降部的检查,并在确诊后及时给予正规驱虫治疗。

猜你喜欢
虫体镜检查血常规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频繁出现这些症状,你该做个肠镜检查了
胃肠镜检查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