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修复术治疗非复杂性急性B 型主动脉夹层及随访结果

2020-05-16 03:07朱建成金国珍吕存余陈绍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复杂性急性期夹层

朱建成,朱 灏,金国珍,吕存余,徐 辉,陈绍良

非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ATBAD)并非良性疾病,急性期即使经最佳药物治疗也有部分转为复杂性夹层,总体住院死亡率约10%[1-2],慢性期50%~73%患者将发展为晚期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5 年存活率为48%~82%[3-4],中远期预后不理想。近年研究表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能改善非复杂性B 型主动脉夹层血管重塑和预后[5-6],但治疗非复杂性ATBAD 的远期效果仍不明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TEVAR 治疗122 例ATBAD 患者临床资料,评价TEVAR 治疗非复杂性ATBAD 近中期效果,并与复杂性ATBAD 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3 年5 月至2012 年6 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21 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病至手术时间≤14 d 的B 型主动脉夹层定义为ATBAD。复杂性ATBAD 有外周血管灌注不足、脏器缺血、主动脉破裂或即将破裂、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难治性疼痛或主动脉扩张进展的临床表现中至少1 项,非复杂性ATBAD 则无上述症状。所有患者病变均符合解剖标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TEVAR 治疗。排除>14 d 行TEVAR、创伤性主动脉夹层、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壁内血肿或马方综合征患者后,共有122 例患者接受TEVAR 治疗,其中非复杂性ATBAD 73 例(A 组)、复杂性ATBAD 49例(B 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TEVAR 治疗按常规步骤进行[7]。根据增强CTA 测量,植入支架尺寸比主动脉锚定区尺寸大5%~10%;椎-基底动脉循环影像评估显示主要破口邻近左锁骨下动脉(LSA)时,支架覆盖LSA(必要时重建),以延伸锚定区[8];血管造影评估显示外周血管灌注不良时,则予分支血管支架植入。出院后1、6、12个月门诊随访,之后每年电话或门诊随访;1~2 年复查主动脉CTA。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分类数据以百分数表示。变量分布用Fisher 精确检验或χ2检验,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 法,两组间差异用Log-rank检验,所有检验均为双尾。P 值小于0.05 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两组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A 组与B 组相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8.2%对42.9%,P<0.01),主要为脏器或外周血管灌注不足(4.1%对28.6%, P<0.01)、肾衰竭(1.4%对12.2%,P=0.033),其他有内漏(Ⅰ型)、截瘫、夹层破裂、多脏器衰竭、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组30 d 死亡分别为0 例、6 例(0%对12.2%,P=0.008)(表2),死因为术后5 d 逆行A 型主动脉夹层破裂1 例, 肾衰竭和高钾血症1 例(因外周缺血横纹肌溶解拒绝进一步治疗),多脏器衰竭2 例(分别为术后出现脑卒中、肾衰竭,入院时有肾缺血、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和脑疝1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1 例。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效果比较 n(%)

2.2 中期疗效

5 年随访期间,B 组6 例患者失访。A、B 组间主动脉相关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表3),免于主动脉相关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8%对92.2%,P=0.661)。两组中期死亡5例,A组2例中1例因脑出血,1例原因不明;B 组3 例中1 例因术后3 个月发生逆行A 型主动脉夹层,造成心肌梗死,1 例术后1 个月发生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另1 例出院后2 年死因不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表3)。出院后A、B组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8.5%、97.0%、97.0%和95.0%、92.2%、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图1)。

表3 两组患者出院后中期效果比较

图1 随访期患者生存曲线

3 讨论

TEVAR 是复杂性ATBAD 一线治疗术式。既往研究显示TEVAR 治疗复杂性ATBAD 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2.6%~9.8%,5 年累积生存率为61%~87%[9-10],本组疗效与之相似。目前关于TEVAR 治疗复杂、非复杂性ATBAD 对比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TEVAR 治疗的非复杂性ATBAD 患者术后30 d 无一例死亡,与既往报道相似[6,11];非复杂性ATBAD 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好于复杂性ATBAD,这与复杂性ATBAD 伴发有脏器灌注不良、夹层破裂、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密切相关[10];5 年中期随访复杂性和非复杂性ATBAD 患者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因此,TEVAR 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ATBAD 效果差异主要在急性期,中期均有相似的较好效果。

既往指南中对非复杂性ATBAD 标准治疗是药物积极控制血压、心率并长期随访,必要时予以干预治疗[12]。然而非复杂性ATBAD 并非一种良性疾病,单纯药物治疗在预防未来主动脉相关死亡、并发症和重构方面效果较差[4]。有研究表明,早期行TEVAR 能改善非复杂性ATBAD 患者血管重塑和预后[5-6]。本中心对非复杂性ATBAD 行TEVAR治疗显示出良好的近中期效果,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13-14]。最新指南将TEVAR 治疗非复杂性ATBAD作为Ⅱb 类证据[9]。但是由于缺乏充分的高级别询证医学证据,考虑到TEVAR 治疗非复杂性ATBAD早期和后期风险[6,15],所有非复杂性ATBAD 是否均需早期预防性TEVAR 治疗,仍是疑问。

有学者认为,治疗前需了解非复杂性ATBAD是否有假腔部分血栓化、年龄、主动脉扩张、破口位置等解剖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有则早期TEVAR 治疗,无则密切随访,必要时干预[16]。但现实中患者失访是一普遍问题,临床上主动脉B 型夹层随访监测情况与指南推荐的要求差距很大,24 个月影像学监测依从性为12.9%,失访率可达56%,可能无法及时检测到一些高危情况,也未证实随访时间延长与总体生存率提高有关[17-18],后期20%~40%发展为慢性夹层动脉瘤,通常需要外科治疗,死亡率高。即使在无警告症状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夹层动脉瘤破裂和死亡,同时并发症发生常需紧急治疗,患者预后可能显著恶化, 急症TEVAR 存在较高死亡率[19]。因此,为了改善远期预后,尤其是中国患者相对年轻、生存时间长,予以早期TEVAR 并加强随访,可能是重要治疗策略。

非复杂性ATBAD 患者TEVAR 手术时机仍有争议。多项复杂性ATBAD 研究显示,亚急性期(14~90 d)行TEVAR 发生并发症、全因病死、再干预概率要低于急性期,认为亚急性期是TEAVR 最佳时机, 急性期风险高可能与血管壁炎性水肿、威胁生命的并发证相关[20-21]。另一些研究则显示,急性期行TEVAR 治疗取得了与亚急性期相似的近中期效果[11,13]。急性期TEVAR 研究大多针对复杂性ATBAD,尽管非复杂性和复杂性夹层有着相似的病理变化,但无严重并发症,急性期TEVAR 风险可能与之不尽相同。Miyairi 等[22]研究显示,超急性期(24 h 内)TEVAR 治疗ATBAD 后围手术期并发证多,而急性期(24 h~14 d)、亚急性期(15 d~6 周)治疗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rrent 等[23]研究显示,急性早期(0~2 d)TEVAR 治疗非复杂性ATBAD 后并发症发生率(32.1%)高于急性延迟期(3~14 d)(16.5%)和亚急性期(15~42 d)(16.7%),表明B 型主动脉夹层急性早期(<48 h)阶段可能是TEVAR 治疗风险较高期。

非复杂性ATBAD 急性期药物治疗风险可能被低估,药物治疗2~14 d 内仍有10%~37%患者转化为复杂性夹层可能,其手术死亡率也达12.5%[1,6]。本组患者在发病7~10 d 接受TEVAR 治疗,急性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 年疗效亦良好。考虑到非复杂性ATBAD 单纯药物治疗风险及TEVAR术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低死亡率,本中心认为对发病7~10 d 的非复杂ATBAD 患者行TEVAR 治疗可能是安全和必要的,但应避开急性早期(<48 h)这一高危时段。当然仍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加以明确。

猜你喜欢
复杂性急性期夹层
整层充填流动树脂与夹层技术在深楔状缺损修复中的比较研究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浅谈夹层改造常用设计方法
压缩载荷下钢质Ⅰ型夹层梁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