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2020-05-19 03:26李晓真
科学与财富 2020年7期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解决策略成本管理

李晓真

摘 要:在现代化企业经营中,制造型企业由于成本问题,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稳健发展。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成本问题永远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加大,制造型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窄。那么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如何有效做好成本管理,降低企业制造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呢?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现阶段下,我国制造型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据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制造型企业成本概述

制造型企业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与产品有关的直接和间接的费用。如产品的采购费用、运输费用、存储费用、管理费用、生产费用等各项成本费用。制造型企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核算内容。如制造型企业按照成本形成的过程划分,可将产品成本分为产品投放前的控制成本、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成本、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成本。而如果按照成本费用的构成划分,可分为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成本。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在成本划分中采用的是按照成本费用构成划分。

制造型企业只有先明确自身在成本的划分中采取的是何种划分方法,才能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制造型企业从采购到生产、销售环节中,无论是在哪一环节,都应注重成本管控,否则难以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制度,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经济利益。

二、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企业成本管理不够全面

企业在现阶段的成本核算当中,成本管理不够全面,大多数企业将成本管理看成是对产品的直接成本管理。认为只要将产品直接成本控制好,就能有效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在我国的产品成本管理中,很多制造型企业忽略了产品的间接成本,认为产品的间接成本对产品的构成成本影响不大。殊不知,这样的成本管理理念是错误的。对于产品成本而言,最直接的构成是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由此可见,产品的间接成本对于产品成本产生的影响。如产品在生产中所耗用的水费、电费、折旧费、机器设备维修费、人员工资等,这些无法归集到某一类产品的成本也属于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如企业在对产品成本管理中没有考虑此类费用在内,则很难精确的估算产品成本的构成。最后导致在产品售价中,未能精确定价,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二)成本核算不精确

在很多制造型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并没有精确的核算出产品成本。造成产品成本核算不准确,同时必然影响到资产或负债的不准确,最后导致公司产生财务风险。例如以下这3种成本核算不精确的情形。

1、多计提折旧

企业在对资产进行计提折旧时,有时为了人为操纵利润,减少当期利润,会增加折旧的计提。而折旧的计提增加,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减少。企业资产减少,则会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易产生财务风险。

2、产成品成本结转有误

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里,为减少人工成本,往往聘请刚毕业或专业水平不高的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加之制造型企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在成本结转中经常出现问题,例如结转之后,原材料数量为负数等。正因为产品成本结转出现问题,导致存货项目也存在问题,则不利于企业对存货的成本管理。

3、财务费用等预估增加

成本核算不准确,则会影响财务费用核算也不准确。如在采购成本中,计划采购成本大于实际使用成本,超出了原本计划的采购成本,导致企业在财务预算中不精确。

(三)成本费用控制不恰当

在制造型企业中,成本费用控制不恰当主要表现在企业不重视产品间接成本和费用对产品成本构成的影响。企业管理者认为产品成本的间接成本和费用对产品成本的构成不产生影响。而这样的想法是不恰当的,由于存在这样的成本管理理念,往往造成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中不恰当。这不利于企业在日后的成本管理中,更加精准的控制每一环节、每一成本费用支出。成本费用的不恰当预估会影响产品的销售估价,容易低估产品成本,在售价中也会偏低。如此一来,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

三、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型企业对成本管理意識淡薄

在我国,有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企业管理者往往不重视企业成本管理,而是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企业在成本控制目标中缺乏长远的目标管控意识,所建立的目标也不科学,缺乏科学依据。对于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而言,企业如果长期注重短期利益的发展,不注重存在的隐藏成本,则难以在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最为经典的实例就是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中,为了实现短暂的销售额,不惜一切代价赊销产品,没有考虑到后续赊销款项收不回来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在后续的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中,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催收款项,而管理者往往忽略了这一催收环节中所付出的人力成本。对于无法或者长期未收回的款项,企业不得不进行坏账准备,则意味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下降。由此可见,制造型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对成本的管理意识淡薄。

(二)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中小型制造生产企业中,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在成本控制中没有先进行成本预算管理。在还没有明确企业的生产成本预算时就进行采购、投产等行为。最后造成产品销量不满足市场需求,没有在短时间内销售出产品。未销售出去的产品,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成本,而企业对于这一部分的成本是不意的,直接忽略了资金的占用成本。此外,在成本管理机制中,企业虽有建立产品成本管理机制,但是未能真正落实,没有依据成本管理机制中的有关内容落实至产品的采购、生产、销售环节中,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三)制造型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存在问题,如没有选择适合企业的成本结转方法,在结转成本中,结转不恰当,有漏结转、重复结转、多结转现象。对于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而言,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制造型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没有注重对于每一项环节的成本管控,没有精准核算每一环节的成本,导致最后影响产品的定价。由于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造成企业产品成本售价偏低,使得企业原本就比较狭窄的利润空间变得更加狭窄,不利于企业后续的发展。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只有在成本的管控中,管控好每一环节的成本,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才能支撑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促进企业长期稳健发展。

四、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强化对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制造型企业在今后的成本管理中,应该强化对成本管理的意识,提高对成本管理的效率。在产品的生产经营中注重每个环节的成本管控,当发现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时,立马依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如在产品采购中,发现原材料价格上涨,即应安排采购部进行调查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找出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因为更换了供应商,还是因为市场整体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或是因为采购人员从中拿了回扣,导致原材料较高上涨。只有找出原因之后,才能依据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如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因为采购人员从中拿了回扣,则意味着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在传统成本控制中,企业更加注重的是减少支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盈利空间。这样的成本控制原理是节约和节省,而这样的方法只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效能。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应该树立新的成本控制概念,转变观念才能找到更加有效的成本控制解决办法。

(二)完善成本管理机制,引进精益化管理模式

制造型企业只有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机制,引进精益化的成本管理模式,才能在成本管理中有效提升成本管理能力。而加强每一项成本费用的控制是实现成本管理的好方法,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之前,应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情况,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企业只有正确制定成本目标,明确每一个细分环节的成本问题,才能做到精确化管理。在精确化管理中逐渐将每一个小环节的成本控制好,不断发现每一个小环节的成本管控问题,最后慢慢改进,逐步完善制造型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制造型企业在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上,加以实践,才会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成本,做到量化库存与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改善生产成本核算方式,降低成本核算错误

于制造型企业而言,企业品种较多,在成本核算中,环节也比较多,财会人员在成本核算中容易出现成本核算的问题。如在结转销售成本中,存在漏结转、重复结转等问题,不利于企业对产品库存的管理。同时,也会影响产品成本核算不精确,影响产品的销售价格。因此,制造型企业在后续的成本核算中应该改进现有的生产成本核算方式。如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启用信息化管理,将生产计划单电子化,通过信息化管理预测每一个订单需要多少原材料。在明确所需要的原材料之后,即买即用,实时掌控和调节每一种原材料的库存。电子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因采购过于随意、计划人员下单过错等问题而造成的库存积压等。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的核算错误。在电子信息化管理中既可以减少财务人员的核算工作,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核算错误,有利于制造型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制造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只要企业愿意改善自身的成本管理方式,注重成本管理,则仍有改进的空间。如在成本管理中强化每一位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的意识,特别是生产部门对于成本管理的意识。生产部门在进行投产中,应做到量化投产,不浪费原材料,提高原材料使用率。此外,仍需在原有的成本管控基础上不断完善成本管理机制,引入精益化管模式,在精益化管理模式中,让企业做到量产,有多少原材料就生产多少产品,既做到降低存貨成本,又可以减少存货缺失成本。在精益化管理模式中,企业可以将闲置资金用于投资,获取收益,而不是用于积压存货,占用资金成本。最后是改善现有的成本核算方式,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中,产品完成生产后才计算成本,这不利于对成本的事前管理,同时在成本核算中应逐渐转换成智能化核算,降低成本核算错误。

参考文献:

[1] 王学军.制造型企业的动态成本管理模式分析[J].商讯,2019(21):69+71.

[2] 邢桂英.新经济环境下制造型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问题的思索[J].商场现代化,2019(03):149-150.

[3] 江君其.试析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全流程成本费用管理模式[J].财会学习,2018(31):89+91.

[4] 刘真.制造型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会计,2018(09):33-34.

[5] 马欢欢.制造型企业精益成本管理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9):128+131.

[6] 都胜.制造型企业的标准成本管理[J].财会学习,2018(12):105-106.

[7] 陈信琼.基于成本效益的中小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3):78.

[8] 沈春妃.制造型企业经营成本目标下财务内控管理模式探究[J].财经界,2018(01):132-133.

猜你喜欢
制造型企业解决策略成本管理
略论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
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产业“先富带动后富”发展模式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制造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及优化方式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