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的外国人士轶事

2020-05-19 00:24朱鸿召
华声文萃 2020年4期
关键词:俄文延安苏联

朱鸿召

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的苏联专家有三类:一是以塔斯社记者身份派驻延安的共产国际联络员孙平(彼得·弗拉基米洛夫),电报译员鲍里斯·华·阿列耶夫·伊戈尔·华·尤任等人;二是以野战外科医生身份派驻延安,同时肩负着为中苏两党担任情报联络任务的医生阿洛夫(安德烈·奥尔洛夫);三是以苏联《消息报》记者、苏联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身份到访延安的罗曼·卡尔曼。

阿洛夫的“优越感”

1942年5月,孙平、阿洛夫同机抵达延安工作,其他技术人员此前分期分批来到延安。1945年9月抗战胜利,孙平等人的情报工作小组就陆续离开延安。阿洛夫随中共中央机关,从延安到西柏坡,1949年3月到北平后才受命回国。但从西郊机场登机回国之后,阿洛夫便音信杳无。

阿洛夫是苏联人,毕业于莫斯科第一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他曾参加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具有丰富的野战救护经验,是苏联颇负盛名的野战外科专家。

1942年5月,年仅37岁的阿洛夫奉斯大林之命来到延安,为中共中央领导人提供医疗服务。延安给予他高规格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有關部门为他配备了专职炊事员、勤务兵,在苏联待过几年的女干部则被派去给他当翻译兼秘书,毛泽东主席还特意赠送他一匹小黄马。他在中央医院负责外科工作,也在中央卫生所门诊,经常为中央领导治病。他在医院设立教学基地,培养外科大夫和战地救护人员,1944年6月28日和29日,《解放日报》连续两天刊登阿洛夫的先进事迹。同年7月,他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医务界“特等劳动模范”,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将毛主席手书“模范医生”的锦旗授予之。

工作之余,阿洛夫过着一种高调生活。他豢养一条狼狗,名为“涅灭茨查巴剌衣”,意思是德国鬼子。星期天他则骑着马,带着狗,外出打猎。

1943年5月10日下午,阿洛夫和女秘书兼翻译带着宠物狗在延河边散步,遇到老百姓的狗。狗与狗之间撕咬起来,眼看着自己的狗要吃亏了,阿洛夫竟然掏出手枪助阵,当场把老百姓的狗打死了。此事被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驻会作家萧军看到,愤愤不平,专门致信毛泽东,认为“苏联友人来替我们服务我们是感谢的,但有一些不自觉的‘优越感,我们有责任提示给他们”。

孙平道德完善

与阿洛夫同时来到延安的孙平,是一个道德完善的典型。据当时延安俄文学校学员郁兰回忆:

孙平常驻中国工作,正需要学习中文。由于当时我在学习俄文,俄文学校的党组织就让我在课业之余去教孙平学中文,同时也可以在教他中文的过程中,提高我的俄文程度。从1943年至1945年期间,我和孙平之间互教互学约有两年时间。我接触到的孙平很和蔼很本分,他就像我的父亲一样待我,没有丝毫的不礼貌举动。

孙平住在“文化沟”(大砭沟),俄文学校位于清凉山北麓的丁泉砭。秋冬时节,他们相互教学结束后,天色已晚,遇到延河涨水,孙平就同马夫一起护送郁兰骑马过河。此情此景,郁兰终身难忘。

恋爱婚姻问题的原则

中共领导的革命队伍,在恋爱婚姻问题上是有原则,讲纪律,论立场的。

1944年7月,美军中缅印度战区军事观察组进驻延安。他们以美国军方观察员身份,带着挑剔的眼光来到这个共产党主政的地方。在一次晚会上,观察组成员瓦·格雷斯(下转第27页)(上接第26页)对一位中国姑娘眉目传情。周恩来告诉观察组组长包瑞德:我们反对这种调情行为,除非两个人是真心相爱。包瑞德马上警告格雷斯,如果再发生这种事情,他就得离开观察组。

冈野进,又名林哲、野坂参三,日本共产党领袖。1940年3月从莫斯科取道延安回日本,因战争形势所迫滞留延安,从事反法西斯战争研究,发起成立“日本工农学校”,协助八路军开展日军俘虏教育转化工作,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国。在延安期间,他向八路军敌工部提出要一位秘书帮忙工作,组织上同意了,安排懂日语的庄涛担任其秘书。时隔不久,两人就公开同居,招来很多人的非议。

(摘自《世纪》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俄文延安苏联
延安的故事
武装保护苏联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三亚将替换错译俄文路牌
俄文网站新闻的篇章及句法特征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雾在做迷藏
我在业余学会了俄文翻译
更正
学习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