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与融合之拙见

2020-05-19 06:12石磊任正君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5期
关键词:精品课师生交流

石磊 任正君

“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今年年初以来,线上教学成为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顺应时代要求,结合学生和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实现网络线上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与融合。

一、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困惑

1.学生学习有虚假化现象。部分学生不能坚持线上学习,老师看到学生在线,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课,学习时间不够就离线,退出直播玩手机。

2.教学效果和质量无法直观地呈现。教师与学生不在同一个空间,无法真实面对面授课,学生参与课堂缺失。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参与性不够,师生交流互动方式单调。另一方面体现在情感缺失,教学中教师既看不到学生的动作、表情,也听不到来自学生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文字传输的方式进行交流,师生眼神交流、学生笔记等难以同时关注。

3.学生两级分化现象严重。线上教学教师监管鞭长莫及,学生缺乏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只是记忆概念知识,或者进行疑难点的解答,缺乏深度学习,更因为个体学习习惯品质的差异导致学习效果各不相同。自主学习习惯好、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效率极高;自主学习习惯差、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如果家长监督缺位的话,线上教学等于没有教学。

4.教学任务难以落实。一部分家长确实没有能力辅导孩子,或不能理解和领会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很多学生的作业不能在规定时间上交且数量不够,给教师批改检查带来了巨大难度,很多时候老师在微信、QQ群反复提醒并催促学生交作业,依然效果不佳。已交作业无法辨别是学生自己写的还是网上抄袭复制的。

5.个别家长不重视、不支持。学生成绩较差或家庭条件限制等,导致个别学生无法参加或不愿意参加线上教学。

6.教学质量有待检验。有时网速的问题会造成信息不完整、卡顿的现象,导致教师无法掌控教学过程,当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与学配合不紧密,不能同频共振,影响了线上教学质量。

二、线上教学实践运用的价值与意义

1.促进了师生教与学观念的更新。师生利用线上平台翻转课堂和互动教学,继续“古诗天天背”“名著阅读打卡”和利用家校本完成作业等,充分利用网络和课余时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线上检测后能够马上呈现错误原因及精准推送补充练习。传统考试往往要过段时间才会公布结果,学生关注点在分数而不是错误点,容易淡化错题的分析,而线上测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3.倡导推荐居家阅读。每天线上名著阅读打卡,学生上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配乐诵读的视频,老师点评,择优在班级群播放,既可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诵读水平,也可形成竞读氛围,最终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和素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视野。

4.多种方式向学生推送适合学情的各种学习资源。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推送精品课和大量学习资料,努力做到线上教学的每节课都是精品课,许多学生因此学会了边看微课边对课文做注释笔记,反复看视频回放直到理解为止。

5.学生逐渐学会了自己教自己。线上教学针对性推送学习内容和分享展示大量优秀作业、优秀学习笔记等,把“学”放到最大,学生通过对比、参照和模仿,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改变学法技巧,进而提升自主学习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1.对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估和调研摸底。广泛收集信息,了解学生在线上学习期间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在线学习调研情况有针对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补学辅导,弥补线上教学只听不做的缺陷。个性问题,特制学习菜单,鼓励学生通过回看教学视频、自主复习等方式解决线上教学疏漏;共性问题,白天可在学校辅导课逐步解决,晚间也可继续利用钉钉线上答疑解惑。

2.总结线上教学,形成教学经验。进行“学后反思”和“角色改变”,组织学生把零散行为梳理提炼成可供其他学生复制、直接使用的经验模式。开展经验推广交流专题课,組织优秀学生用录视频或展示学习成果等形式介绍线上学习。捕捉可放大的经验,延续线上学习的有效“学法”,从学科经验维度去“捡”线上学习的“金子”。

3.积极实践翻转课堂。新课前在钉钉家校本布置预习,上传预习课件和课文朗读视频等相关资料,助力学生线上预习,并提交预习作业,教师批阅归纳汇总后,可在第二天对学生的疑点、难点二次备课后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养成自主预习和拓展学习的习惯,延伸课堂外学习空间,增加学习容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4.指导推进学生居家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坚持阅读,享受阅读。线上推荐名著与美文欣赏,也可师生共读一本书,制订读书计划,每天阅读一定的章节,线上分享读书音视频,交流读书心得,抒写读书感想。倡导师生读写结合,增进师生互动交流。表现优异的同学可推荐为本学期的班级“阅读之星”。通过阅读书籍提升人文素养水平,夯实思想文化底蕴,升华家国人文情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5.组合推进,资源共享。努力做到线上推送的都是精品课,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利用线上教育,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引向有效,通过综合知识整合、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手段,进一步拓展知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6.坚持线上教学优势,建立线上教学辅助课堂教学长效机制。推送精品课和大量学习资源,既直观又吸引学生。学生已学会边看微课边做注释笔记,反复观看教学视频直到理解为止,不懂的环节可引导学生看视频回放,反复研究,如有疑问,还可以在线和老师交流,释疑解惑,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线上培优补弱。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与融合的实践研究”(GS[2020]GHB2736)研究成果。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精品课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网络教育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基于知识管理的精品课知识共享的研究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