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角下 初中教育管理与德育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0-05-20 13:36刘赞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0年5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中学生德育

刘赞峰

[摘 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教师总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为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出现诸多问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德育人,以人为本”。本文对以人为本视角下初中教育管理与德育的融合发展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德育;中学生;以人为本;策略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一方面,现代教育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区别在于学生的地位不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制定的所有管理制度都要以学生为主,教育工作者也要以学生为服务对象。教师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例如,有的学生文科素质好,背诵能力很强;有的学生逻辑思维活跃,喜欢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对于这样的不同情况,教师要因人而异,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学习特长,制定不同层级的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综合的发展。另一方面,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教学管理和德育相结合的最好契机,真正把育人和教书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以德育人的管理觀念

学校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师本”教学模式,真正把“生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去。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要以宽容的态度进行道德教育。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要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分析总结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出学生错误行为的根源,并指出哪些是不遵守道德的行为。更多的时候教师会灌输给学生宽容和忍耐是做人的美德。例如,两个男生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而两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理,教师并没有惩罚他们,也没有给他们“断案”,而是引导他们模拟亲情:如果你们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还会因为这点小事互不相让吗?之后教师便不失时机地给他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两个学生懂得宽容和忍让的意义。而对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取长补短。

三、把德育渗透到每个学科

有一些初中教师认为道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师要做的事情,与其他学科无关。所以教师都围绕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教学,根本不去关注德育,这种教育观念是不正确的,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而且每个学科都渗透着德育的内涵,绝不是思想品德教育单独的任务。由此,学校各学科教师必须达成共识,担负起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每个学科里都渗透德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道德情操。例如,语文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还要借助朗读比赛和一些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来进行德育渗透;地理教师可以利用环境、自然等方面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

四、生活案例进课堂的德育渗透

在人本主义的视角下,初中的德育绝对不是某个学科的任务,只依靠各个学科中的德育内容,远远不够的,应该用生活中事件和案例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德育。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也是生活的主体,生活中德育素材是随处可见的。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目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新闻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感知哪些行为是正能量,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更能以正确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德育小故事,如那些感人的助人为乐的事件等。教学与生活化的德育相结合,会对学生的思想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养成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学生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很大,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对以后的成长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虽然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属于这个时期特有的反应,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广大教师应该把德育贯穿在整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去,实现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文权.狠抓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品德——浅谈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教师,2012(6).

[2]叶盛.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论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6).

[3]俞美亚.依托生活之本丰富德育之源——由“东方神童”的故事看中国德育的现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7).

(责任编辑:刘 洁)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中学生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