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与对策

2020-05-20 15:06李莉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作策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李莉

摘 要:档案员长期在一线从事紧张、繁重、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在纸质档案向信息化档案管理转型的当下,应当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明确档案管理目标,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策略,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达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整体质量和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策略

1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1)长期工作压力大。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的成果已经初步的显现,事业单位档案信息量增加,档案技术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快,档案管理人员的疲劳性有所增加。事业单位现有档案员普遍存在长期伏案工作,缺乏与外界沟通,档案员在身体上普遍的存头痛、健忘、失眠等症状。个别档案员还存在学习能力下降,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皮肤过敏等症状,有些档案员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2)心理耐受力低。相比身体上承受的压力,面对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有些档案员难免的缺乏个体职业成就感。不少档案员仅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档案员工作中长期以来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档案员甚至有自我贬低的现象。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领导批评时,经常性的出现沮丧、挫折或者绝望等情绪,甚至有些档案员存在职业价值观扭曲的现象。由于个体对自身与他人的社会角色定位产生矛盾心理,因此常出现某些档案员不参加集体活动,对个体的角色认知混乱,对个人前途感到悲观失望,因此影响了档案工作人员形象,导致档案部门成为事业单位人才洼地。

2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档案管理工作的理念偏差。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印象停留在收集存储资料方面,事业单位没能对档案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档案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未能被充分的挖掘。事业单位不重视档案管理的作用和价值,缺乏对档案管理地位的准确认知。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在档案工作体系中受到歧视。目前事业单位在评定档案管理工作职称、福利待遇方面受到诸多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档案管理部门甚至被看作是某些同志“养老”部门。一些事业单位没能把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长期战略目标,不注重大力引进档案人才和支持档案工作事业。档案管理工作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与尊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档案工作积极性,很容易造成档案人员的职业角度模糊,因此使得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产生消极性,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2)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繁杂,档案工作时常处理重要文件,还要负责其它的后续工作。有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管理不出错是应尽的义务,档案管理存在疏漏往往就是重大事故。因为无法获得必要的尊重与褒奖使得档案员的倦怠心理与日俱增。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量大,档案管理较为复杂,档案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协调好各种关系。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档案员有时长期陷入缺乏激情的工作状态。档案员在事业单位工作中长期处于一种默默无闻的状态。而且,档案员日常工作受到各部门兼职档案员的配合不足,领导关心不足、硬件设备不足的制约,加上不能获得合理的工资待遇增长,因此工作积极性备受打击。由于用心不足,因此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完善程度。大多数事业单位都缺乏给予档案员的晋升机会,档案员的职称评聘也处于一定的劣势状态,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完善度。由于檔案管理人中的发展渠道不畅通,档案员工作职业目标无法实现,因此使得档案员逐渐的丧失了信心,档案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3)网络环境对档案管理人员影响。信息化时代档案数据信息数量海量增加,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员提出新要求,各种围绕信息化树立的档案管理法规、标准、考核、要求、督导,使得档案员的工作压力加大,工作量持续上升,现有的档案员的工作艰巨性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员不令承担着较大的程序性工作任务,而且还肩负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事业改革的压力。网络化时代要求档案员不断学习和更新工作技能,强调档案员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尤其在档案管理技术与理念不完善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档案员很有可能对新的工作形式不适应,思想上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也容易受到信息技术升级换代带来的打击。一些老档案不适应新要求,老档案员与年轻档案员的观念技术差距大。新档案员适应不了工作量大的压力,不能始终坚持在一线档案工作岗位,长时间影响档案工作的热情。

3 激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员职业积极性的对策

1)强化档案员的自我认知。档案管理员的个体职业期望和职业倦怠有紧密关系,应当基于档案员扮演的社会角色促进档案员与档案工作保持正相关关系。首先,应当满足档案员对职业的期望,促进档案员正确的认识档案工作和认识自我,帮助档案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档案员日常工作目标与职业生涯规划,辅助档案员不断的实现职业理想。围绕档案员自主设定的工作目标、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必要的绩效考核,基于绩效评价梳理档案员工作的得失,促进档案员理性的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使档案员更加理性的对待日常工作,引导档案员以积极姿态投入到档案管理事业当中。其次,将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转换为动机,激发档案员工作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档案员及时的调整工作方式,使档案员放平心态,端正态度,树立档案员工作的信心,引导档案员正确的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对档案员的思想教育,在人事部门的关怀与具体指导下,更好的引导档案员在平凡的岗位上超越自我。第三,还要加强对档案员的技能培训,强调提升档案员的业务素质,注重发挥档案员的正能量,消除档案员的负面情绪,避免档案员的消极冲动,引导档案员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样才能提高档案员的主动性。

2)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环境。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渴望得到尊重与认可,事业单位档案员更期望消除档案管理工作边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事业单位充分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事业单位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能够在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下审视档案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为了调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体现档案员工作的成果,调动档案员工作的主动意识,还要加大档案事业的投入,重点改善档案管理的硬件环境,围绕着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持续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条件。增加对档案管理部门的宣传,积极围绕档案管理工作举办一系列的主题讲座、专题档案资料的宣传展示活动,以及开展档案管理员与兼职档案员的对接活动,从而调动档案员的积极性,推动档案管理活动持续开展,进一步引起档案部门的自豪感,消除档案管理员的工作压力,达到消除档案管理员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心理目标。

3)建立档案管理激励机制。消除档案员的职业倦怠心理,激发档案员的工作活力,应当采用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档案员主动投入到档案事业当中,引导档案员积极创新的履行职责。首先,各事业单位应当调动档案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实现人性化的档案员管理,满足档案员日常工作的工作条件需要,构建和谐的档案管理工作环境,形成全员重视档案工作,积极开展落实档案管理任务的氛围。其次,保持对档案管理与评价的连续性、持续性与稳定性, 塑造档案管理的优秀文化,做通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在现有的档案管理任务下不断提高档案员工作的效率,推动档案管理运行机制的变革,引导档案员不断改进档案工作方式,提高档案员工作的创造性。第三,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强化档案管理整体目标,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注重把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期望与产出相结合,在一系列良好的绩效评价机制下推动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精准化,推动档案事业的高速发展。

4 结论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依靠一线档案员,注重提高档案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构建完善的档案员工作体系,达到提高档案员工作质量,消除档案员工作职业倦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屈正良,康勇军.职业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基于职业倦怠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58-63.

[2]崔艳秋.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绩效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74.

[3]徐诚时.浅谈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枯竭的解决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3):152.

猜你喜欢
工作策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研究
关于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