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0-05-20 15:06张敏刘浏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统计分析

张敏?刘浏

摘 要: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通过量化《中国电化教育》(以下简称该刊)2014-2019年载文量、载文内容及栏目设置等指标,分析该刊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的关注点变革。结论:作为国内电化教育研究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载体,该刊论文被引频次和期刊影响因子维持在较高水平,但该刊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基金项目文献的深度和广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该刊应当采取专家约稿,开辟研究热点专题,增设特色专栏等有效措施促进核心作者群的形成,同时应当提高基金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地吸引高质量的论文和高影响力的作者投稿,提升《中国电化教育》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效应。

关键词:中国电化教育;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研究热点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8A0200)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央电教馆主办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1980年创刊,杂志面向全国中小学开展各项教学交流活动,并在杂志上反映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经验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果,是广大教师和教育技术工作者了解中国和世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窗口。文献计量学是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科学;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注重量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1]。笔者通过系统分析《中国电化教育》(以下简称该刊)的载文情况,研究该刊的学术优势、发展现状和特点,为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提供参考,为该刊的学术质量提高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可行性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来源

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库收录了该刊自1980年创刊至今的所有文献,因此选取该库作为数据来源,在来源期刊里輸入“中国电化教育”为检索关键词,选择“精确匹配”,限定时间2014-2019年,检索日期为2019年9月25日,共得到1528条结果。剔除“产品介绍”、“会议通知”、“编者按”等学科相关度较低的文献,共获得有效文献1437篇。

1.2 研究方法

对1437篇有效文献的题录分别进行论文的数量、学科分类、作者群、机构分布、基金资助状况等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并用表格和数字加以量化,得到以下结论。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载文量分析

载文量显示统计期内期刊篇目的总量,是衡量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期刊载文量可大体反映和衡量该学术期刊的信息容量、信息传递能力及学术水平,其主要指标是期均载文量、篇均页数和篇密度[2]。表1为该刊2014-2019年的载文结果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2014-2019年间,中国电化教育载文量平均在每年240篇左右,每期载文量在21.42篇,论文篇均页数为6.15。由此可见该刊历经近40年的发展已逐渐比较成熟,载文量、篇均页数、篇密度等论文的质量控制相对比较稳定。

近六年来该刊的期均载文量达到了我国主要科技期刊的载文量平均值13.5篇的1.59倍,说明该刊的信息含量大,内容丰富,篇幅较长,论述的较为充分完整,可大概的认为该刊论文的学术质量处在较高的水平。

2.2 载文内容及栏目设置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受到该刊的重视。自2014年以来,该刊的栏目设置也随之做出了调整。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近六年来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类的文献量最大,占20.46%,其次为理论与争鸣、学习资源与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类,分别占17.19%、14.41%和10.65%,这四个栏目的文献占总文献量的62.71%。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该刊将大数据与教育治理、“互联网+”教育、stem与创客等作为单独的栏目划分,体现了该刊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这些栏目的文献在近两年有了稳步提升,说明新兴技术正在不断地融入教育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也在不断增多。

2.3 作者及作者单位分析

作者分析主要针对作者人数、作者机构分布等内容做出分析,其作用是揭示期刊的作者群体规模及构成、学术产出水平和学术合作程度,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对作者的吸引力[3]。

2.3.1 作者分析

2014-2019年间共有4328名作者,其中第一作者共有1074名(同一作者发表多篇文献,按1人统计)。如表3所示,北京师范大学的作者有174人,占第一作者总数的12.48%,形成了以高校教师为主,其他研究机构次之的作者群体构成。因此中国电化教育具有反映高等院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重视国内高校优质稿源的内向性。

2.3.2 作者单位分析

通过分析作者单位的分布规律能够评价学术期刊,同时作者单位也是衡量作者学术能力的重要因素。如图1所示,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北京师范大学,为201篇次,占比13.99%;其次为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分别发文125、106、94、85篇次,分别占比8.7%、7.38%、6.54%、5.92%。

从发文机构上看,高等师范院校发文934篇次,所占比重达到了64.99%。这体现了该刊的办刊宗旨是立足国内高等师范院校,逐渐形成辐射全国其他高校的影响格局[6]。开放大学、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稿源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也为该刊提供了更多的优质稿件,既促进了学术交流,又提高了中国电化教育的办刊质量。

2.4 基金项目文献、被引及影响因子分析

2.4.1 基金项目文献分析

如表4所示,六年来该刊刊载的文献基金资助的力度较大,2015年基金项目文献量最大,比例达到了60.37%,内容多是“互联网+教育”,如翻转课堂、创客教育、MOOC等等,说明该刊及时关注国家、省部、市厅、学校及各类学会公布的科研项目,积极刊发基金项目论文,而在“互联网+”时代,一线工作者及学者可以及时关注各种新概念新模式,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跟上时代的步伐。

2.4.2 被引分析

被引分析通常包括被引量、被引频次、被引率、篇均被引频次等指标,作用在于评价期刊学术价值和学术质量,及评价作者在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被引量是统计期内载文量中被引用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是统计期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被引量除以载文量得出被引率,被引频次除以载文量等于篇均被引频次[7]。

从表5可以看出,六年间该刊总被引1210篇,平均被引率78.99%,被引21560频次,篇均被引13.02频次。被引频次随论文发表年由近及远呈上升趋势,一方面说明该刊论文有较长的利用周期,学术价值较高。其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2014年,作者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被引717次,《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2015年,作者祝智庭;孙妍妍)被引715次,《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014年,作者崔艳辉;王轶)被引653次,是14年以来引用频次最高的三篇文献,说明在新一代教育信息领域中,这三种是现阶段一线工作者们关注较多的,普及比较广泛的效果较为突出的模式,在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实践。

2.4.3 影响因子分析

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代表期刊学术影响力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8]。

由表6可见,五年来该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4.007,2015年有了质的飞跃,之后就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和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及2015年5月第一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召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说明2015年之后,全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该刊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力很高,在业内起到引领的作用。

3 结论

该刊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核心作者群的形成。如定期进行专家约稿,向国内外教学实践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理论、学习资源与技术、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教育信息化、智能引领与智慧教育等学科的专家、学科带头人约稿,定期刊发一些高质量的研究热点论文或学术探讨,积极创建营造高水平核心作者群[9];每年开辟几个研究热点专题,让不同研究层次的作者都有其独特的思考和学术观点;积极关注教育技术热点和研究动态,多维度增设特色专栏,强化栏目设计,争取早日形成持续性强、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特色专栏。

同时该刊应当进一步提高科研基金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地吸引高质量的论文和高影响力的作者,不断提升该刊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效应,从而为该刊的可持续发展,为各级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交流与协作奠定坚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幸芝,杨超.基于CNKI和CiteSpace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J].当代图书馆,2019(03):12-17+64.

[2]王莉,邰胜红,段京莉.我国2008—2017年临床试验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9,28(18):2177-2183.

[3]陈廉芳.高校图书馆文献计量服务类型梳理与融合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09):95-100.

[4]宁宝英,陈国俊,薛莲花,马素萍,董宇晓.31a《沉积学报》论文发表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与启示[J].沉积学报,2015,33(01):1-9.

[5]钟贞山,龚文霞,胡五生.1997-2016年《图书馆》文献计量统计分析[J].图书馆,2018(10):87-92+99.

[6]张建蓉,张梅琪.2013-2017年《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文献计量分析[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4):166-172.

[7]孙斐,叶烽.国际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SSCI(2008—2017)的文献计量分析[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9,8(05):82-96.

[8]宫平.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脉络与热点分析——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J].图书馆,2019(09):85-91.

[9]王凤仙,徐仕炜.网络抗争研究的全球图景:结构、热点与知识基础——基于WoS三大引文索引的知识图谱及文献计量分析[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72(05):71-83.

作者简介

张敏(1985-),女,安徽宣城人,中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基础教育信息化。

刘浏(1984-),女,安徽芜湖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文献计量学、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等。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统计分析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