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资格证国考,《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初探

2020-05-20 15:06刘秀红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资源教学改革

摘 要:大学语文教学与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关联度高,需要“课证融合”进行课程建设,本论文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从教材编选、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考核方案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服务专业,提高师范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材;教学资源;教学改革;考核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教师资格证国考,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B1318045)。

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2017年开始,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的师范生需要参加教师资格全国统考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这些举措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提高了教师入职门槛。为此,各类院校在国家和各省教育评估院的指导下迅速行动,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并明确以“课程建设”为重点,课证融合,全面应对。教师资格证“国考”既给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学科。由于种种原因,各类高职高专院校,或取消大学语文,或将其边缘化,大学语文处境尴尬。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面社会化,加之2019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语文》重新被重视,但服务学生专业发展一直是课程建设中的“关键点”。教师资格证国家考试笔试部分包括《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中学),面试部分主要以试讲为主。其中《综合素质》考试中的材料分析和写作题占总分的62%。因此,《大学语文》必须对接教师资格证国考,课证融合,助力专业教育教学。

1 基于教师资格证国考  重视教材编选

“立国之本,在于教育。教育之良否,教科书关系最巨。”目前高职院校缺乏规范的、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在教材编写存在着很大差异,而选取和编写适应现代教育、具有职业特点的优秀教材是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前提。温儒敏指出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应包含中国语文、人类文化、“人”的教育和人类意识的培養。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应汇聚古今中外的文化经典,引导学生“成长、成人”。在编排体例上应模块或单元化,并设置替代单元或模块,突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高级别培养,在育人过程中,体现职业性特点,服务专业,学用结合,对接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视与学生未来岗位发展密切相关的语言交际、实用文体写作的编选,与时俱进,更新篇目,力避单一文学体裁纵式编排的教材。

2 围绕教师资格证国考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一般分为语文知识、文学审美和说写实践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包括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应用文体写作、言语交际交流六类,讲析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文学、语言、艺术甚至哲学,三个维度综合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全面,语文知识丰厚,有较强的课程资源建设能力。

在制定教学资源时可以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整体设计、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考核方案、对应课件、课堂笔记、题库八个方面进行建设,教学资源“八点一线”即以课程标准马首是瞻,“教学考”一条龙,围绕国考,课证融合,以丰富直观的课程资源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实效。

3 依据教师资格证国考  加大教学改革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首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拓展课堂空间,走进中小学校,走入社会生活,再扩展课堂形式,增设实践、活动课等,优秀教学资源共享,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置与专业匹配度高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中,《大学语文》“课证结合”通过对课程教材的处理、新的教育动态和信息的引入、言传身教,在教师启发、案例、情景、探究、讨论、现场式教学的引导下,在作品鉴赏模块教学中,重视语文知识学习知艺术特点分析,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在语言表达模块教学中,与普通话测试和教师资格证面试相呼应,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教学模块中,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授课、下水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语文学习应“学法于课内,应用、扩展于课外”。在课堂外,发挥《大学语文》的学科特性,指导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征文、课本剧展演、朗诵、作文大赛,这些活动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 对接教师资格证国考  制定过程性考核方案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是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语文》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应重视平时和阶段性考核,形成“2+4+4”比重的平时、阶段、期末考试的过程性考核方案,监督学生平时课堂内外的“学”“练”过程,全方面考核学生,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提高的学习过程,对接国考,实现《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目标。

5 结论

《大学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它以汉语言教学为载体、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为精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应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品格与技能并重,使学生“明智、巧慧、精细、深沉、善辩”,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温如敏.不要让大学语文成为“高四”教材[N].教育新闻,2014.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姜冰.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专科层次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2019(2).

作者简介

刘秀红,黑龙江省哈尔滨人,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教师,教授,主要从事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教学资源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