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殖密度对亚东鲑亚成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0-05-21 08:25王且鲁王金林刘飞曾本和王万良周建设潘瑛子
水产养殖 2020年4期
关键词:放养密度亚东鱼类

王且鲁,王金林,刘飞,曾本和,王万良,周建设,潘瑛子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

鱼类集约化养殖过程中,为提高单位水体的产量,通常需要提高放养密度,但过高的放养密度会使鱼类产生应激胁迫,并使溶氧降低、水质恶化,从而导致生长减缓、饲料利用率降低、病害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对于提高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亚东鲑,即褐鳟(Salmo trutta),为鲑形目(Sslmoniformes),鲑科(Sslmonidae),鳟属(Salmo)鱼类,原产于欧洲、非洲北部和西亚地区[1],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亚东县,故名[2]。亚东鲑于1866年被英国人引入西藏,现已在亚东河流域形成野生种群。由于该鱼肉质紧实劲道,味道鲜美,无肌间刺,且营养丰富,一直深受群众喜爱,现已在西藏多家养殖场开展商业化养殖[3]。

由于西藏地区气候特殊,且水产养殖业起步较晚,因此适宜该地区的水产养殖品种及其最佳养殖模式的开发和研究至今甚少。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养殖密度下亚东鲑亚成鱼的生长情况,为该品种在西藏地区的养殖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鱼为西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养殖基地培育的2龄褐鳟。该试验选取体质量在60~80 g的个体,用直径1.6 m,高0.8 m,水深0.35 m的圆柱形循环水养殖池进行养殖。养殖用水为井水,平均水温11.5℃,溶氧7.0~8.5 mg/L。试验用饲料为智利卡斯特罗公司生产的三福牌虹鳟饲料4号料,蛋白水平42%,脂肪水平22%。

1.2 方法

该试验设 D1、D2、D3、D4、D5 共 5 个养殖密度组,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 5、10、15、20 和 25 kg/m3,每组设3个重复,每天10:00、17:00分别投喂1次,喂食1 h后捞出剩饵。试验鱼稳定后,每5 d测1次氨氮、亚硝酸盐、pH值、溶氧、水温等水质指标。每15 d测1次所有试验鱼的体质量和全长。饲养周期为30 d。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用Excel统计和整理试验数据,用SPSS分析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差异显著性。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以下为主要参数及其计算公式:

个体增重量/g=Wt/nt-W0/n0

日均个体增重率/%=100%×(Wt/nt-W0/n0)/(tW0/n0)

总增重量/g=Wt-W0

日均总增重率/%=100%×(Wt-W0)/tW0

肥满度/(g/cm3)=W/L3

特定生长率/(%/d)=100%×(lnWt-lnW0)/t

式中,W0、Wt分别是初始总体质量和最终总体质量(g);L 是体长(cm);t是试验时间(d);n0、nt为初始试验鱼尾数和最终试验鱼尾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存活率

试验结束时,各密度组试验鱼的存活率均为100%。

2.2 生长速度

如表1所示,试验前亚东鲑亚成鱼的体质量、体长和肥满度无差异统计学意义。试验结束时,D2组平均体质量略大于D1,但无差异统计学意义;从D3组开始,平均体质量随养殖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体长变化趋势与体质量基本对应,D2组略大于D1但无差异统计学意义,从D3组开始,平均体长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D3、D4组体长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各组肥满度无差异统计学意义。

由表2可见,养殖密度对亚东鲑亚成鱼的生长速度具有显著影响。从个体增重率来看,D2组生长速度略快于D1组;从D3组开始,生长速度随养殖密度增大而显著减慢。从总增重量来看,总体呈现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D4组总增重量达到最大,D5组略小于D4组,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试验组亚东鲑亚成鱼的体质量、体长、肥满度的初始值和最终值

表2 不同试验组亚东鲑亚成鱼的生长参数

3 讨论

3.1 养殖密度对亚东鲑亚成鱼存活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鱼类的养殖密度超过其临界值时,病死率会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而这个临界值因种属差异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变化[4]。王跃斌等研究显示,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幼鱼的养殖密度达到9.18 kg/m3时,存活率开始显著降低[5]。张家松等关于网箱养殖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试验结果也显示,硬头鳟养殖密度达到14 kg/m2时,存活率开始降低[6]。但也有研究表明,有些鱼类较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存活率并没有明显降低,如庄平等对史氏鲟稚鱼的研究[7]。该试验中,5个密度组的成活率均为100%,没有出现显著差异,这与王炳谦等[8]进行的褐鳟稚鱼养殖密度试验结果类似。原因可能是该试验设置的养殖密度尚未达到该鱼的临界密度,也可能是该生长阶段的亚东鲑对养殖密度具有很高的适应性。

3.2 养殖密度对亚东鲑亚成鱼生长的影响

一般认为,在密度较低时,鱼类生长不受密度影响;达到一定密度后,鱼类生长速度随密度增大而下降[4]。但也有密度增大不影响甚至促进鱼类生长的报道,如King研究发现较高的养殖密度有利于牙鲆(Paraliehthys dentatus)生长[9-11]。

该试验中,10 kg/m3组的生长速度略高于5 kg/m3组但无显著差异,可能是养殖密度在10 kg/m3以内时,亚东鲑尚未出现密度胁迫;而当养殖密度高于10 kg/m3组时,生长速度开始随密度提高而显著减缓。此变化趋势与谷伟等对2龄褐鳟的研究结果类似[12],但最高生长速度对应的养殖密度不同,可能与实验鱼的生长阶段不同有关,也可能是养殖条件的差异所致。

另外,养殖密度在10 kg/m3以内时,高密度组的生长速度略快于低密度组,可能是偶然因素影响的结果,也可能是在一定范围内,较高密度饲养能产生一定的群体效应,从而提高养殖鱼类的活力和摄食主动性等。

3.3 亚东鲑亚成鱼最佳养殖密度的选择

在该试验条件下,亚东鲑亚成鱼的个体生长速度在密度为10 kg/m3时达到最大,超过该密度时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减小,但由于密度越大,单位水体的鱼体总质量越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高密度组的总增重量更大。养殖密度为20 kg/m3(D4组)时,总增重量达到最大,但与D3组比,增加幅度不大;密度继续增大时,总增重量有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若仅考虑个体生长速度,西藏地区亚东鲑亚成鱼的放养密度应在10 kg/m3以内;若主要考虑单位水体产量,则放养密度应保持在15 kg/m3左右为宜。

猜你喜欢
放养密度亚东鱼类
汪孟邹与亚东图书馆
鱼类运动会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胡适与亚东本《红楼梦》标点之关系
放养小龙虾虾苗注意事项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
点击反证法
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研究
黄颡鱼工厂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