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在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中的价值

2020-05-21 05:54姜文彦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童话价值情感

姜文彦

【摘   要】  童话在幼儿情感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教育效果十分显著。利用童话故事,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能够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幼儿素质提升、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童话;情感;价值

随着新课改在幼儿教育中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逐渐被广大幼儿教师所接纳认可。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仅仅要教导幼儿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还要为幼儿情感的发展做好引导教育,应用童话故事进行情感教育,利用童话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幼儿养成基本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幼儿往后的社會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一、重视童话教育积极意义,深度引导幼儿情感发展

童话在幼儿的成长道路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好的童话故事能够使幼儿终身受用。童话故事往往是由温馨的情感基调与作者的奇思妙想所构成,幼儿在童话故事中能够感受到人物之间的信赖,感悟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尊重,教师通过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养成真、善、美的性格品质。在童话故事中,常常会有对邪恶人物的打击描写,让幼儿感受光明战胜黑暗的喜悦,培养幼儿坚持善良、勇敢的品格,对幼儿的性格养成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想要切实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在我国古代,有孔子、孟子等大家的仁爱、怜悯之心,这类思想核心就是同情心。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要重视同情心的培养,通过童话故事引导幼儿对故事中人物产生同情心,在同情心养成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幼儿健康积极成长。

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幼儿在听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总是会锲而不舍地思考追问故事中哪些人物是正面的,哪些人物是邪恶的,并且如果正面人物遭受不幸遭遇,幼儿会产生同情、怜悯的心理,如果邪恶人物失败,幼儿会产生高兴、兴奋的心理。幼儿会有这样的心理是本身的善恶观念导致的,在幼儿时期,幼儿的善恶道德观念黑白鲜明,只有“好”与“坏”之分,童话故事中正面人物形象是好人,幼儿会为他们成功高兴,为他们不幸而难过,故事中邪恶人物是坏人,幼儿会对其憎恶厌烦,对其失败喜悦兴奋。例如在童话故事《大克劳斯》中,幼儿会为好人小克劳斯而伤心,为大克劳斯的失败而高兴,通过童话故事的讲述,使幼儿明确自己的是非道德观念,为社会性情感发展做好了铺垫。

幼儿的年龄较小,本身的思维较为稚嫩,对身边事物都非常好奇。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让幼儿在愉悦满足的氛围中成长。童话故事作者往往会以幽默的奇思妙想进行童话故事写作,使幼儿在搞笑、奇妙的环节中流连忘返,激发幼儿对童话故事的兴趣。例如在《哭鼻子比赛》的童话故事中,作者郑渊洁以离奇的情节,幽默的语言进行故事书写,将幼儿实际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哭鼻子”以奇思妙想的形式融合到童话故事中,切实吸引幼儿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给幼儿创设快乐、开心的情境。

在幼儿时期,教师还可以通过童话故事提高幼儿的美感,引导幼儿感受童话故事中正面人物的美好,感受邪恶人物的丑陋,在一定的意境中让幼儿体验美感,帮助幼儿养成正确、良好的审美素养。例如在童话故事《灰姑娘》中,作者用后母和姐姐内心的丑陋衬托灰姑娘心灵的美好;在童话故事《牧鹅姑娘》中以女仆的丑陋自私衬托公主的美好高尚。在大部分童话故事中,善恶美丑的描述是鲜明的,使幼儿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真善美的美好,感受邪恶的丑陋,强化了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在自己的生活中积极做一个内心美好的人,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正视童话教育消极意义,引导调节幼儿消极情感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心理和生理发育较为稚嫩,在生活中容易缺乏安全感,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等心理,有些幼儿会怕父母不要自己,有些幼儿会怕黑等等,这样的消极情感对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在生活中,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幼儿很难将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准确地表达出来,导致家长、教师无法理解幼儿的想法,使幼儿无法从消极情绪中脱离,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一定的限制。最好的消除减轻幼儿的消极情感的方式是通过童话故事进行情感解惑,在童话故事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相应的人物上,通过故事中对应人物明白自己的情感。拿幼儿对母亲的情感来说,在家庭生活中,母亲是幼儿心理、生理上依赖的人,幼儿认为母亲是爱他的,但是当幼儿和母亲有一定冲突的时候,幼儿就会对母亲产生“愤恨”的情感,而童话故事《灰姑娘》中,善良温柔的教母和邪恶丑陋的后母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幼儿对母亲的情感,幼儿通过鲜明的童话故事情境能够理解自己内心冲突矛盾的情感。

在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可能无法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童话故事幻想的情节来对消极情绪做出反应,解决心中的烦闷。如果幼儿长期将消极情绪埋在心底,对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对幼儿的成长带来了消极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应用童话故事进行教学,引导幼儿正确理解积极和消极的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满足幼儿好奇的心理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养成一定的同情心,为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幼儿搭建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刘颖.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6(29).

[2]梁彦.以童话为载体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好家长,2017(53).

猜你喜欢
童话价值情感
情感
台上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