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成长,在劳动中体验

2020-05-21 05:54王琴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班开发利用

王琴

【摘   要】  種植课程是幼儿园利用栽种植物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体验生活的一门课程。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田园资源,这为孩子的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让它们能发挥最大的价值,我们将种植活动和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生活馆活动做了链接。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它的链接不仅仅让幼儿亲身体验了从种植到管理然后到收获、加工成美食分享的全过程;更让孩子学会了珍惜;促进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  大班;种植课程;开发;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种植课程是幼儿园利用种植资源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既有认知价值的存在,又有劳动价值的存在。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田园资源,这为孩子的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让它们能发挥最大的价值,我们将种植活动和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生活馆活动做了链接,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大的教育价值。

一、种植课程与主题活动有机融合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种植课程的开发就是让幼儿在自然中自由地生活成长,而老师站在其身后时刻观察分析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需要,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提供物质和经验的支撑。

1.种植活动有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指南》中科学领域指出:“5—6岁的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孩子观察的概念是模糊的,观察的时候缺乏条理性,很容易遗漏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而我们最直观、最容易、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比较。例如:在科学活动《芹菜和水芹》一课,在活动中孩子们从它们的根、茎、叶子进行区分比较,了解它们的不同点,能正确叫出芹菜和水芹的名称,知道芹菜和水芹都是蔬菜,都有根、茎、叶,有营养能做菜。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这也就成了我们引导幼儿进行追踪观察的好契机。然而比较法和追踪观察法还不能满足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需要,一次芹菜写生过程中,我发现好多孩子无从下手,而这又和幼儿缺乏有序观察有关,为此在这次写生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尝试先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芹菜,然后又引导从下到上观察,他们有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后,写生也变得容易了起来。

2.培养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为此,我们让幼儿与自然互动,将幼儿遇到的问题与主题活动有机融合,引领幼儿解决问题成了种植课程开展的目的。例如:在户外混龄游戏过家家中,一次“蔬菜汤”引发了争议。中班的响响摘了三叶草往大班的哥哥汤里放,哥哥坚决不同意说是草不能吃,响响说家里也吃,就是这么吃的。经分析,了解了孩子们将“三叶草”和我们食用的野菜“黄花苜蓿草”混淆,所以引发了上面的争议。然后利用解决问题三部曲:一是向家人调查,二是请老师帮忙上网查资料,三是仔细观察辨认区分。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体系。调查、查找资料后,他们发现黄花苜蓿草和三叶草都是可以食用的野草,我将如何区分他们并记住名字的问题抛给了孩子,孩子观察分析后总结告诉我:三色草是浅绿色的、一根茎上只有一个由三颗爱心组合的叶子,叶子边缘光滑;黄花苜蓿草是深绿色的,一根上交错生长着由三颗爱心组合的叶子,叶子边缘是锯齿状的。于是我将“寻找黄花苜蓿草”活动与主题“我们在春天里”的挖野菜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开启了挖野菜“黄花苜蓿草”之旅。

二、种植课程与区域游戏的相得益彰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在种植课程中孩子不仅仅停留在种植管理收获的层面上,也时常会用这些植物进行创造、游戏。每次活动,让孩子收获成功体验的时候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再次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一次田园写生活动中,甜甜在观察中将芹菜画得很是逼真,得到了旁边一个老师的赞许,她画起来更是认真。在后来的户外混龄活动中,有时也能看到她独自写生的身影,她还时常会邀请弟弟妹妹来欣赏自己想写生作品。又例如在种植过程中,他们利用同样长度的纸板来控制两株植物间的距离,从而解决了测量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后,每次遇到问题他们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自己努力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种植课程与生活馆的有机融合促生了幼儿情感的发展

兴趣是孩子进行种植活动的动因,因为好奇而产生的兴趣,兴趣使得观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种植到收获,到生活馆加工成食物,孩子们无不参与。正因为全程参与,孩子们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的工作,做起来格外用心、细心。在这其中不乏许多有趣的故事发生。例如:在《小麦随遇记》里,制作馒头时,乐乐做了一个圆形的馒头举起来喊我:“老师,你瞧!我做了一个披萨!”我点点头投去赞许的目光,紧接着纷纷有人向我展示他们的作品。做完后,想送去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分享,第一次羞涩,不好意思进去,在我的陪同下敲开了门,第二次就显得落落大方啦!为了能促进孩子进一步社会化,有了前期的交往经验之后,我鼓励他们与同伴的家长、学校的老师分享,他们显得落落大方、自信满满。

种植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来源于孩子与自然的对话,让幼儿在劳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在自然中不断成长,教师则站在其身后,让他一转身就能寻得帮助。孩子为了能做好他们想做的事,主动分析问题,观察、类比、运用、探究寻找答案,进而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了一些学习的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也促进了情感发展。种植课程与主题活动的结合,既丰富了主题活动的内容,也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让主题活动更丰满,自然物也成了孩子们创造美、表达美的材料。这就是我们初步探究的种植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大班开发利用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画与理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