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促进学生美术多维能力形成的策略

2020-05-21 05:54仲广丽赵俊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5期

仲广丽 赵俊

【摘   要】  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发展的主要内容,教师要能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根据当下小学美术课堂中存在的教学单一性等缺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探讨从情境创设、激励引导、技巧创新等几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多维能力的有效策略,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提升美术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情境创新;技巧创新;激励引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形成各种综合潜能,即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仅从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而且对美术学科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要求。学生绘画天赋的展示就是美术教学的初衷,这也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要能学会一些简单的识图能力,有简单的美术表现或者判断等这些综合能力。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在信息过载的今天,记录、承载信息的途径也可以是图片,这样的观念被当下的人所认可。特别是“读图时代”,图片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获取信息的来源,甚至还产生依赖性。因此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识图,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能够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也要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图片,不是把简单的图片进行分类,而是能够深度理解图片。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对图片的识读能力倾向于简单的情景构建,也就是说学生仅仅能利用具体的视觉式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对线条或者色彩的感受有深刻的体验,这样就能加深对图像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教学《流动的颜色》这一节课时,在设计教学目的的时候,就是依据目标的具体性、实践性、准确性来设计,假大空是落实不了教学目标的。笔者作了这样的预设:让学生根据三原色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储备,能够找到调色的方法,而且在调色的过程中,无论哪两颜色的调和都会产生第三种颜色。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就能在教学设计中有效落实。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借用多媒体播放了轻快、有趣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灵动的情境,也可以把红、黄、蓝变成有趣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能被点燃。这时,笔者鼓励学生能够吹画,让自己的思维飞扬,吹画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美感,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构建一幅完整的作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绘画的一些基本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享受着创作的喜悦,这样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二、引导激励,提升学生的审美理念

美术课就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场域,在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一个环节。美术教师要采用一些系统的评价,让小学生在美术体验的过程中创作美术作品,在课堂上,教师要能不断结合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高要求,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激励学生,学生在教师的不断认可、鼓励中增强自信心,学生也能乐于参与美术课堂,接受新课程理念的熏陶。虽然是小学生的美术课,可是在美术教材涉及的内容很多,学生根据主题以及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绘画,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也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渗透一些审美的正确意识。

如在教学《彩泥世界快乐多》这部分的内容,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彩泥。

学生立刻拿出了各种各样的彩泥,看着这些彩泥,学生不禁兴奋起来。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基于彩泥塑形,学生更是兴奋不已,学生边动手制作,边把不同的彩泥自由组合,兴趣更浓了……

师:你们做得都很好,利用这些彩泥,你们捏出了自己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鼓励,让学生信心满满地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三、创新技巧,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技巧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以前的美术课,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画画,美术知识也是硬塞于学生,学生看似喜欢美术课,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学习了知识,但是并没有实践、验证的机会。因此,学生在参与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也被抑制。当下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主动参与到美术的学习和创作中,这样就能获取美术创作的成就感,学生的思维空间能够得到自由展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创造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色彩的冷与暖》这节课时,笔者就通过学情分析,了解了学生的已儲备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之间的融合就能实现调色。笔者就展示学生的冷暖作品,如冷色调画面《雪地》,暖色调的画面《日出》。学生看了这些作品,笔者就让学生学会用冷暖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对冷暖色调的认识有了清晰的概念。因此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储备的经验对火、海、太阳等冷暖色调有了深度的认识,这样在具体、生动有趣的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呈现自己的个性,张扬自己的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的美术课堂应着眼于学生多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下,学生角色发生着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抛弃陈旧的课堂模式,在宽松、愉快中促进学生图像的识读、审美的表现、创意实践等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快乐中获取知识,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诗婷.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

[2]秦霄.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改变中小学美术教学单一化的策略,大众文艺,2014(23).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美术发展性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17B6M2YZ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