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职教旗帜 服务乡村振兴

2020-05-21 16:23徐向暹郭成芳
农民科技培训 2020年4期
关键词:甘肃学院农民

徐向暹 郭成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依托农村产业发展,而产业要发展、要兴旺,必须依靠人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带头人,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一所农业类高等职业学校,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积极服务甘肃“三农”事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 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优势,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立足“三农”,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农业职业院校办好农业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农业职业教育。学院面向全省,先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兰州、天水、平凉、庆阳、定西、陇南、临夏、甘南等市(州)23个县、29个村产业发展实际,以“提升农村产业发展能力  提升农民脱贫致富能力”为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村干部、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等,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与管理、家禽家畜养殖、动物疫病防治、中药材栽培技术、果蔬栽培技术、农民创业指南、农业法规与政策等方面的培训。在对口帮扶村挂牌建立了“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一方面,选派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和省的各项惠农政策、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和措施,宣讲农业农村实用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传统文化、环境保护思想,开展乡风文明教育;另一方面,针对农户在种植和养殖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与专题讲座,现场解答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向帮扶村“农家书屋”赠送种植养殖技术学习资料,把知识和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养殖户猪羊圈舍、农户家中,使农民科技知识培训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传统文化、环境保护、乡风文明等宣传教育融为一体,不断提升农民综合文化素质。

二、努力推进校企融合发展,加强协同创新和企业员工培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产教融合发展要求,近年来学校先后与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研发中药材新产品;與甘肃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中药材生产加工设备;与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研发有机茶叶专用肥等;帮助甘肃峰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智能温室、文化长廊,提供绿化苗木,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园区绿化设计、文化氛围的打造提供全方位指导;同时,帮助企业与合作社牵线搭桥,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落实,带动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开发和销售;帮助舟曲县绿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樱桃、苹果、葡萄、桃等果树冬季修剪,并现场培训公司技术人员;帮助甘肃中天羊业股份公司培训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同时,学院还根据景泰县农牧局、兰州新区农林局委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培训县乡农业科技干部和乡村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和多种模式服务甘肃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依托“先锋讲堂”平台,加强全省乡村干部教育

乡村干部是实施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2018年6月28日,由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办,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甘肃省抓党建促脱贫‘先锋讲堂”在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播启动仪式,截至2019年12月底,已开播60期。“先锋讲堂”的教育服务对象是全省村级党员干部和产业带头人,覆盖全省13000多个行政村。“先锋讲堂”自开播以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有十余名教师,围绕“村集体与农村‘三变改革”“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农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与治理”“农村治理与法制”“如何提高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能力”等主题在讲堂授课,为加强全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全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挖掘贫困村特色资源,培育发展农业产业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的根本。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贫困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连片集中,提升中药材的规模化经营与标准化生产水平;帮助扶持合作社充分利用现有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基础,引领带动个体农户统一制定中药材种植计划、统一育苗供苗、统一技术指导服务、统一加工包装、统一品牌营销,着力提高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拓宽销售渠道,使中药材产业真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学校还立足帮扶村气候、环境等资源优势和农民对产业发展的需求,筹资6万元订制蜂箱600个,帮助贫困户发展养蜂产业,受到乡党委和政府、帮扶村村委和贫困户欢迎。结合国家和甘肃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学校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另外,学校还积极发挥科研优势,开展“校社合作”,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帮助农民合作社开发桑叶挂面、杜仲茶、枇杷果酱等特色农产品,带动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开发和销售。在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中,学院为了引导和鼓励村民更加重视孩子读书学习上大学,先后筹集资金组织实施了向帮扶村村民家庭的在校大中专学生提供奖助学金的“扶贫助学行动”,对帮扶村的35名大中专学生提供了奖助学金8万余元,一方面减轻了贫困户家庭在“因学支出”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在读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鼓励困难家庭努力克服困难,让孩子上大中专院校,这是增强内生动力、使家庭脱贫致富拔穷根的长远之计。

五、依托“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

近年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由国家科技部部署,甘肃省科技厅安排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在项目实施中,学院专业技术人员先后赴甘南州舟曲县、陇南市宕昌县和文县、临夏州广河县、庆阳市正宁县等地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一些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并根据需要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积极服务“三区”农业产业发展,致力脱贫攻坚。

六、坚持给予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乡村振兴、贫困村脱贫摘帽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帮扶村村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了30万元的资金援助,以改善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在2018年和2019年,两个帮扶村的村民公共服务中心先后投入使用。筹资2万元,修建便民桥一座,改善村民交通条件。今后,学校还将与乡党委政府、村委会商议谋划,进一步加大帮扶资金投入,资助帮扶村修建村内通社道路,解决村民的出行和产业发展中的农业生产资料上山和农产品下山的问题。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猜你喜欢
甘肃学院农民
初等教育学院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