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识别与分析

2020-05-22 10:36邓慧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公路工程

邓慧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公路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存在长期影响的识别,分析了公路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尺度、作用范围,以及公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体系的具体影响,论述了公路项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式。

【关键词】公路工程;生态环境;长期影响

【中图分类号】U4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1-0143-02

我国各地道路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随着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持续发展,公路工程项目随之带来的一系列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被当地各界高度重视。现在关于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机制及累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式较多,开展公路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机制和相关作用规律的研究与分析,能有效控制当前人类集体活动的主要方向和建设速率,进一步维持当地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归纳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综述和讨论了目前公路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存在长期不良影响的实际作用和主要影响类型,能够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和规范当前公路工程项目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奠定有效的理论基础与方式支撑。

1 公路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存在长期影响的识别

随着公路工程项目问题不断出现,公路工程项目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正在被社会各界日益关注,当前公路工程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没有足够明确的定量关系,因此需要推进公路工程项目自然生态环境识别工作。

积极建立与对应项目类型一致的有关设计资料或工程实际数据,在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过程进一步提高数据工作的精准性,特别关注项目分析对象和类比对象两者之间的相似性。相似性主要涵盖工程项目一般特征相似性(主要是工程项目等级、项目建设规模、工程路线长度、项目技术指标等方面)、管理污染排放物相关特征的相似性(主要是污染排放的具体类型、污染浓度、污染排放方式及污染具体去向等方面)、自然环境特征的具体相似性(主要是气象条件、当地地质地貌自然生态特点等方面)。公路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的长期不良影响由建设工程项目工程施工特征和建设项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等方面共同决定。

2 公路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尺度与作用范围

公路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分为自然生态污染和自然环境污染两部分,主要涉及具体短期影响和实际长期影响两个时间尺度,主要分析研究公路工程项目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作用影响。

公路工程项目按其本身对周边自然生态系统作用影响距离具体划分为路域部分、路域影响域部分与域外系统部分3个层次。路域部分主要指位于道路界单位里的部分,具有宽为50~70 m,长度可达数十至数百公里的具体地带;路域影响域部分主要指位于路域之外,公路本身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产生最大影响的作用范围,实际平均宽度可以达到约600 m;公路项目通过不断改变景观形成过程,实现影响到具体的影响域之外更广阔的环境区域,造成这些区域自身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目前通常采取域外影响的方式进行实际情况表达。上述3种具体的研究范围尺度,还不存在特别明显的分界线部分,在具体的范围尺度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上有很多交叉部分,但总体而言,路域部分和路域影响域部分的具体研究工作属于生态环境系统尺度,采取生态学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类型十分丰富,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很多,而域外影响部分主要采取景观生态学方法作为研究手段,通过区域尺度范围实现深入研究路网体系对生态环境系统的自然累积效应。

对于公路工程项目导致的水环境污染和大气环境污染来说,环境污染物通常会随着污染物载体的对外流动而扩散。一般来说,环境污染物自身的扩散范围往往会大于具体污染源所位于的实际区域。根据这类污染情况,必须从相关理论方面开始考虑环境污染物对以外区域部分导致的环境污染危害。

3 公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体系的具体影响

3.1 自然生态环境方面

在公路工程项目里,大量有毒物质渗入当地土壤造成地下水环境受到直接污染,导致农作物大规模减产,汽车尾气能够直接影响公路两侧附近自然花草树木等部分植物生长发育,如果公路路线选择不合理,会严重破坏当地地质地貌、娱乐场所、自然风景保护区、风景名胜古迹等,因此在具体的公路建设里一定要高度关注。

公路工程项目实际运营期间,直接对公路附近的生态环境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公路路线选择不合理及施工过程出现局部自然生态系统失衡情况,公路项目在正式建成通车运行后,公路两侧沿线地区的当地社会经济也会快速发展,经济活动频繁引起当地人类活动大幅度增加,长此以往会导致当地局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出现被破坏和失衡的情况。

3.2 社会生态环境方面

因为公路项目大量建设和开通,增强了当地发展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当地社会开放程度逐步加大,进一步扰乱了当地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平衡,更多外来务工人员开始迁入此地,有的务工人员占用当地农田、开垦当地山林、赶杀当地野生动物等,直接危害当地生态环境。

4 公路项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式

4.1 对生物的保护方式

公路项目建造具体线路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自然林地周边进行修建公路项目时,必须严格监管两侧树木的砍伐工作,在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出现自然环境破坏现象,必须根据相关绿化要求开展补救工作,进行栽植树木,还原自然生态。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时,必须采取设置预告和为当地动物进行橫向过路开设专用通道等措施,同时布置相关标志用于保障当地动物通行安全。

4.2 对水土的保护方式

高度关注公路绿化项目的具体设计,选取植物时必须选取那些能够充分适应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且适宜存活的植物种类,部分地区的公路建设要与当地地形地貌有效匹配;进一步减少当地挖地面积和开挖的土方数量,实现填挖过程的平衡性。公路项目的综合排水系统设计必须充分根据当地地质地形条件和当地地理水系等具体特征,合理进行工作规划和项目实施。

4.3 对水环境的保护方式

公路项目建设过程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当地地下水环境水质出现污染。这里主要涵盖当地工地排放的各种废水、雨水反复冲刷公路部分泥土所形成的环境污染物和堆积在路面的各类生活垃圾受到降雨淋洗流入当地水体的环境污染物。对于上述具体问题,采取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方式都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

4.4 对公路路线规划的保护方式

一般而言,应该尽可能避开部分特殊的环境区域。比如,存在重要自然生态遗迹、各类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各种古树名木、具有自然生态旅游价值景观区等当地区域,在这些地区必须严格限制车辆通过的运行速度,防止出现噪音环境污染,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等。

4.5 对社会生态的保护方式

公路两侧附近的机构学校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应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运用防治噪音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强化当地绿化种植面积、建设隔声屏障降低噪声环境污染,科学合理地规划当地城市道路,分散车流量,严格控制当地机动车辆在相关主干道部分尤其是需要特别安静区域的通行,强化交通管理力度,在当地公路主要出入口位置采取设置噪声环境监控站的方式,严禁噪声过大的社会车辆通行;务必设立相关警示牌标志,公路工程项目主要负责人必须积极与工程当地附近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协商探讨工作,调整公路项目施工过程相关时间和进程,尽可能控制当地施工环境噪声的实际干扰程度;对实施运载相关危险品的社会车辆进行严格检查,防止事故出现造成泄漏导致环境污染;在公路项目施工过程必须不定时地进行洒水降尘工作,避免出现粉尘污染空气环境的情况。

5 结语

公路工程项目都会存在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平衡的情况,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被严重破坏,在开展经济建设工作时必须时刻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加强对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域实施综合治理,打造适合当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良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参 考 文 献

[1]胡兴.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论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1):221.

[2]严建,舒冲.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识别与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6):397-399.

[3]王国彬,潘永杰.关于公路工程對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识别与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3):20,23.

[4]侯巴迪.西北地区自然环境与公路路基关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5.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中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移动 GIS 的公路工程外业调查系统研究
论做好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对公路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公路工程监理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探讨公路工程企业项目化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