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思考

2020-05-22 08:16刘冰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精准扶贫

刘冰

【摘 要】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社会保障扶贫工作,这对于贫困人群收入的增加及稳定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贫困人群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即便如此,各级政府部门仍坚持将脱贫攻坚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贯彻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部署,实施有效的就业政策,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系统,全面促进农村贫困人群的就业稳定性,努力实现农村贫困人群收入与工作有保障。文章从人力资源就业与精准扶贫的角度落实具体的扶贫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做好相应策略,使扶贫工作效率最大化,从而持续有效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关键词】精准扶贫;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9.2;F3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1-0182-02

0 引言

为了帮助农村贫困人群实现劳动就业,顺利脱贫,政府部门认真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各级政府非常了解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农村贫困人群再就业,采取了许多脱贫措施,当然很多地区在扶贫工作中累积了很多经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对以后的扶贫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1 人力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需要制定有效的精准扶贫保障机制和人力资源就业机制。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应该全面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就业策略,以此促进农村人口再就业。以“有工作,有收入,有保障”为发展目标,使脱贫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当然,在具体执行精准扶贫工作时,应“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扶贫策略,分析贫困人群的贫困原因,从根本上实现贫困人群再就业。如果有愿意学习培训的人员,可以进行就业前培训,合格后便可持证上岗,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要及时按月发放保障金或养老金,保障每个人的权益。

2 人力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的具体目标与执行思路

首先,要以精准识别为基础,以帮助贫困人群脱贫为核心,对有学习能力的贫困人员进行相关岗位的免费培训。其次,保证居民的基础养老保险补助金能够按时足额发放,提高贫困人群医疗保险报销的比例。最后,对于部分有意愿创业且有创业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可根据个人具体需要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扶持。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精准扶贫的基础,各级政府应完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实施就业政策,将社会保障扶贫与就业创业脱贫致富作为重要措施,争取让每一位农村贫困人员都能实现稳定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早日实现“脱贫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夯实基础。

3 人力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的相关策略

3.1 开展以家庭为主的就业模式

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以尝试发展家庭作坊,比如小零件加工、水果蔬菜加工、缝纫服装等,对于这种家庭作坊的分散式小企业,可以进行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农民转移就业基地认定,这样可以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及税费减免政策,提高贫困家庭的创业、就业积极性,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3.2 鼓励企业帮助贫困人口就业

各级政府部门要做好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扶贫人群搭好用工对接平台。定期收集各种岗位用工信息,做好企业缺工岗位的分类统计,并找出适合扶贫人群的就业工作岗位。通过村委会或进村入户等形式将缺工岗位信息送到扶贫人群家中,帮助有意愿就业的人员与相关企业联系,促进上岗就业,实现脱贫目标。政府可以对支持扶贫工作的企业进行奖励和支持,比如根据扶贫企业的经济实力发放免利息的贷款,这样企业没有担保和抵押压力,可以积极开展扶贫工作。

3.3 挖掘适合贫困人员的岗位

收集贫困人员的就业意向,筛选农村乡办企业、个体户及养殖户等空缺岗位,找出适合贫困人员的岗位,实现贫困人员就近就地上岗工作,提高就业率,实现尽快脱贫的愿望。

3.4 鼓励贫困人员自主创业

民生之本是就业,也是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想要帮助贫困人群尽快实现致富愿望,就业扶贫是立竿见影、可持续的有效方法。国家在鼓励企业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也鼓励贫困人口自主创业。政府可以考虑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创业场地,减少部分场地租金等。对于取得成绩的创业者,政府部门要有相应的奖励,从而鼓励更多贫困人员加入自主創业的行列。同时,要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鼓励更多的人通过电子商务进行自主创业。

3.5 增加贫困人员的创业扶持力度

很多贫困人员具备自主创业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实现自主创业梦想。政府应鼓励有意向且有能力的贫困人员进行创业,对于新注册的个体户且已经正常营业1年以上的,可以给予部分创业补贴。在创业基地方面,要优先为贫困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场所,并减少部分场地租金。对积极为贫困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场地的创业基地或创业园区,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可以考虑优先将其纳入创业示范基地认定。对于贫困人群集中的乡镇,要积极建立创业型乡镇,如果符合条件,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此外,可以加强网站建设,鼓励贫困创业人员通过电商渠道实现创业。

3.6 实现精准上岗培训

对于很多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培训的农村贫困人员来说,可以对其实行免费的上岗培训,特别是针对农村妇女的技能培训,可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及家庭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开展家政品牌培训,对于培训机构可以凭借合格证书申请相应的培训补贴。

3.7 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扶贫行动

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招募规模,增设贫困村整体脱贫工作岗位,选择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相关工作。如果到岗的毕业生在服务期内连续几年被考核认定为“优秀”且本人在服务期满后有意向继续进行服务的,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免笔试,直接聘用。

3.8 鼓励全民参与扶贫行动

对于农村贫困人群,要做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对于严重残疾的贫困人员,由政府代缴最低档次的养老保险金,降低五保户、低保户等缴费困难人群的缴费标准。进一步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及基本医疗保险,通过同级财政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

4 人力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遇到的问题

4.1 农村贫困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贫困人群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加大了其综合素质提高的难度,直接影响贫困人员的就业能力。

4.2 老龄化对贫困地区发展的负面影响

很多贫困地区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造成农村老年人口比例过大,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劳动能力低下,没有能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此外,在部分因残致贫的家庭中,由于时刻需要陪护人员,导致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也无法实现脱贫愿望。

4.3 上岗培训质量不高

农村贫困人群学习技能的意识不高,很多人缺乏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参加培训时不能坚持完成所有课程,导致培训质量降低。有些定點培训的机构为了减少培训成本,没有完整地上课,造成培训达不到理想效果。还有部分培训机构由于管理人员人手不够,不能实时检查指导,也会降低培训效果。职业技能上岗培训应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避免出现脱节现象。

4.4 没有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

在很多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存在人员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在社区,社区管理服务机构没有做好网络连接,导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不到位。

4.5 工资普遍不高

受经济水平发展的限制,很多地区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这与劳动者意愿不相适应,加上本地可选择的工作岗位太少,导致大部分居民选择外出打工,无法建设本地经济。

5 结语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的新信号,要具体落实对特殊贫困人群的保障措施,脱贫攻坚显然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点问题。想要实现让贫困人群掌握真正的专业技能,使其再就业,以达到完全脱贫的最终目标,国家相关政策及相关扶贫企业对扶贫项目的开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让贫困人群积极参与到工作岗位,提高贫困人员的工作技能,才能实现完全脱贫,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再彬,戚成.我省部署集中开展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6(3):5.

[2]梁欢.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精准扶贫识别工作队奔赴扶贫一线[J].人事天地,2015(11):3.

[3]周奇玉.精准扶贫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J].人事天地,2016(12):64.

[4]周殷,吴怡,吕冬梅.人力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分析[J].商情,2017(51):269.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精准扶贫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