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2020-05-22 08:30张茹菲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1期
关键词:绩效财政存在问题

张茹菲

【摘 要】近年来,某些地方性财政支出中的绩效管理出现变化,从以前的后期考核方式转变为一开始就对绩效目标实施管理,这一改变使得绩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管理行为、在技术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考核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规范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并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关键词】财政;绩效;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1-0220-02

0 前言

国家推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这一方案,目的是更加重视资金的使用及对绩效等方面的管理,要将“资金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弄清晰,也一定要建立健全财政机构。所以,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①、十七届二中全会②及五中全会③上,分别提出了相关内容。国家前总理温家宝同志也在国务院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④,而且在其他的国家会议上也都对效绩考核及财政方面的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

以财政部门开展财政方面的支出绩效评价为开端,全国各地都一步一步地推广相关工作,开展了绩效管理及财政方面配置试点工作,制定了许多考察和管理制度,对绩效预算改革成果进行检验。广东省的南海区及各地区对财政支出开展的绩效管理,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它倡导的一系列的绩效管理理念,其目的是累计财务方面的经验。除此之外,从政治上来理解,建立完备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可以让政府有关部门保持清廉的工作作风及高效率的工作。通过不断改进财政管理办法,重视国家和人民的整体的利益及环境保护,就能够给社会中的各个群体做出改革的解释,可以对预算公布后将面临的各种疑问做出回应。

1 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1.1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理念还未能深入人心

从工作效率的角度看,一些部门试图对财务支出进行绩效方面的管理,但改变原先的模式和管理惯性却没有足够的动力支持。也许,它们害怕承担利益调整后的风险,不愿意深入挖掘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样的行为不利于绩效目标考核和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评定,也不适用财务支出绩效考核的结果。有些部门在进行财务支出绩效管理时,与财务支出绩效管理关系不大。编制部门进行初步计算时,绩效标准很模糊,资金上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而且也没有有关部门进行检查。绩效的管理仅仅是财务方面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1.2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缺乏法律保障

在我国,财政方面的改革要求政府要以创新精神去改变政府各个部门传统老旧且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创新,引导结果正常发展。这就要求各级单位的管理要简化办事流程,政府部门会更加注重合法性及规范性。但是,我国目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由于缺乏法律依据,所以地方性政府的财政管理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这极大地阻碍了绩效管理的全方位发展。

1.3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框架体系不健全

在组织结构建设方面,各个省及各个市的财政相关部门大多设有内部财务绩效管理办公室,县财政部门很少单独设置管理部门,就算有独立的财务办公室,财务岗位的职责也需要调整和改进。大多数县级财政部门与多个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除此之外,财务管理缺少人力,员工素质也需要尽快提高,财务绩效管理效率低下。

在制度建设方向,因为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尚未建立健全绩效管理辦法。有关条款解释存在片面、狭隘的问题,并且缺少相应的措施。指导意见过于宽泛,没有落实到点,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发现预算工作体系和规范缺乏,评价结果的应用效果不明显。

1.4 绩效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和完善

某些地方将预先制定的绩效管理办法当做“冲锋枪”,提升了对财政问题的重视程度,积极对财务的某些规定进行完善和改进,但却不了解相关内容的评判标准,更没有意识到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是财务支出绩效评价最根本的体现,不同于会计和审计活动。绩效评价标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有一部分省市级财政部门只是单纯地响应国家政策,不经研究分析,随意改变国家制定的相关评判准则,严重影响了国家政策的执行。有些地方的管理办法不统一,对于这方面的概念也十分模糊,每个地区响应的力度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些都造成了与国家制定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政策的背离,留下了许多需要我们改进的问题。

2 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2.1 充分认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现在,我国财政管理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与完善。其一,大部分绩效编制没有完善,初步计算仍较难简化,出现后续调整问题十分普遍,使最终的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其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后续评判工作也需要完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国家各个层级的领导人和社会公民积极谏言,包括改变绩效管理各个步骤的方案,预先计算所用资金,然后再进行申请,之后才可以执行;要细化预先计算程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快完成完善相关体系,给各类支出一个合理的范围。针对财政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制定追踪管理制度,严格管理资金的使用和去向。完善预算绩效资金管理体制,对资金筹措和使用做出具体规定,形成规范化操作。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各部门、各单位应树立“用钱求效益”的观念。加强中央和地方转移支付绩效管理,落实教育、农业、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及保障性住房等的预算,对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进行总体评判。加强绩效考核结果与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联系,落实绩效责任制。完善相关编制,做到数字真实、完整,加强预算余额转移资金管理。加强财务各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基础性工作。规范会计工作,严查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推动国家相关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健全覆盖各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的监管机构,使人民看得见,弄得清,保护国家资金安全。加强一系列⑤重点项目的监督,从源头上使资金的流动透明化。

2.2 推进政府层面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方面的立法

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在法律上规定这些管理办法不可动摇的地位,要求各个地区的相关部门积极响应这一具有意义的工作,提升这一工作在每位工作人员心中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这一工作提供坚实的后盾,赋予它新的使命,使它拥有检查、判定、处罚的权力,并且在这一系列法律条款发布后,要得到人民的认可,让这一项工作变得有活力,也使它受相关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2.3 构建科学合理旳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框架

财务方面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涉及层次多,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职责分工明确、协调、公开、自由化、有序运作的实施体系,包括部门预算方面的办公室、基层方面的办公室、财务问题处理办公室等。例如,权力机关、审计机关、中介机构及公众服务机构。

在绩效有关规定和标准体系规范方面,应明确绩效评判准则,确立绩效评判标准的主要责任人,建立国家或地区性标准和标准周期性指标。财务部组织专家或中介机构对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实施审批。如果我们认为实施机构出现工作失误,可以对专家或中介机构进行重组,重新开始审核,对相关资金施行跟踪。

2.4 改进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与应用

(1)扩展绩效评价指标研究与设计范围。到现在为止,该评价主要面对的是项目的资金(以本级和下级为主),对财务支付、税收有关政策、产业相关政策方面的绩效评判标准较少。随着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相关范围的扩大,有必要研究一般和专项转移支付、部门相关支出、基本的支出和项目有关支出、行业和地区及其他财政的绩效相关标准体系和整体政策。

(2)强化公众评价的绩效评价指标。某些省市及地区将投入和效率看得過于重要,从而将人民的评价忽略了。在这项工作中,公民参与是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公众是政府金融项目提供公共服务的最终受益者,在资金使用方面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因此,必须加强满意度调查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深化问卷调查和问题研究,通过开会、回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人民是否对该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满意,或委托社会团体进行满意度调查,也可以通过某些调查机关以采购服务的方式参与调查项目,客观、公正地给人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注 释

①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②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

③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④推进行政问责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

⑤民生支出、转移支付、政府采购。

参 考 文 献

[1]邓大才.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时机选择[J].社会科学,2004(10).

[2]董静,苟燕楠.公共预算决策分析框架与中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J].财贸经济,2004(11).

[3]张丽华,闻勇,文娜,等.“十二五”期间推进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难点与解决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2011(9).

猜你喜欢
绩效财政存在问题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被遗忘的真实